颌面部MRI解剖
颞肌 起自: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 止于:冠突和下颌支前缘至下颌第三磨牙
远中 收缩上提下颌骨,使下颌产生闭口动作。
也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颞肌
咬肌 浅层:起于颧弓的下面和内面(上颌骨颧突、颧弓前2/3),止于咬肌粗隆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和髁突 收缩上提下颌骨,也参与下颌侧向运动及后退运动
颌面部MRI解剖
301磁共振室 王庆军 、刘丹青
MRI在颌面部成像优势
• 多参数、多平面成像; • 独一无二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楚显示口
腔颌面部正常软组织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 • 无辐射。
MRI在颌面部成像缺点
• 对正常骨质结构及骨质病理改变显示欠佳, 不如CT;
• 对金属(假牙等)敏感,易产生伪影; • 成像时间长; • 对运动敏感,可以产生运动伪影。
T2WI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
Case 1 ,A678940
• 男,55y; • 左额、左眶部疼痛伴鼻塞2个月。
T2WI
T1WI
T1WI抑脂+C
+C
额窦癌
• 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以上颌窦癌多见(75%),其中以鳞 癌为多。额窦癌约占10%。
• 副鼻窦区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副鼻窦癌的重要 依据。
涎腺解剖
• The Major Salivary Glands
– Parotid – Submandibular – Sublingual
•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
腮腺解剖
• 腮腺位于耳垂下前方,前界在下颌支、咬肌交界 处,后界为乳突,上为外耳道,下为下颌角下方。
• 腮腺分为深浅两叶,中间有峡部连接。面神经穿 行两叶之间。浅部位于下颌支和咬肌表面,呈倒 置三角形。深部又称咽突,位于下颌支和翼内肌 深面,并向前内深达咽侧壁。峡部位于下颌支后 缘和胸锁乳突肌之间。三角形下端为尾部。
•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细长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 儿童或青少年多见,男/女为2:1。 • 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呈侵袭性生长,无明显边界,易复发。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破坏。
Case 3,B134835
• 男,27y; • 左面部疼痛半年,伴左侧鼻塞1月。
• 腺样囊性癌占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10%; • 副鼻窦腺样囊性癌向颅内蔓延、侵犯常见;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颅内侵犯。
Case 6,B309487
• 女,50岁; • 6年前发现右耳前区无痛性肿块,并逐渐长
大,近1周出现右耳前区疼痛、麻木。
含铁血黄素
光镜下见:
手术后病理
• 腮腺内部结构:横行的面神经,纵行的颈外动脉 和下颌后静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由浅入深分 别为面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
下颌支 翼内肌 浅叶
峡部 深叶
T1
T1脂肪抑制
T2
T2脂肪抑制像
面 神 经
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三角内,舌骨的外上; • 呈“C”形围绕下颌舌骨肌; • 包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 • 颌下腺深面为颌外动脉,浅面为面前静脉; • 颌下淋巴结:3~6个,主要位于颌下腺鞘内,
左
左
左 左
T2WI
冠状位 T2WI抑脂
T1WI
左侧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 MFH 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 发生于鼻腔鼻窦部MFH 少见,鼻腔鼻窦MFH 多见于上颌
窦,其次为鼻腔和筛窦。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
周围组织侵犯广泛,肿块内部常见出血、局部 坏死或含黏液成分。
翼突内外侧板 冠突 髁突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脂肪
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下颌颈,部分止于关节囊和关节盘
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前伸并有降下 颌的作用。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翼内肌
浅头:起自上颌结节和腭骨锥 突
深头:起自翼外板的内侧面和 腭骨锥突 止于:下颌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
一侧收缩,产生侧向运 动
软腭 下颌支
上牙槽 下颌支
翼内肌
舌肌
翼内肌 咬肌
下颌骨
舌下腺 颌下腺
颏舌骨肌 舌骨
舌骨
颞肌
筛窦 上颌窦
颞肌
颞肌 颞颞深深筋筋膜膜 表情肌 咬肌
颧弓 鼻甲粘膜
颌下腺
翼外肌 下颌头
下颌支 咬肌 翼内肌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腮腺 下颌后静脉
颌下腺
翼外肌 下颌头
下颌支 咬肌 翼内肌
• 多呈卵圆形、扁块状、分叶状; • 边缘清楚、光滑,周边常见受压脂肪线; • 呈长T1长T2信号,中等程度强化。
Case 5,B062159
• 女,54y; • 头疼伴右眼视物模糊7个月。
T2WI
T2WI抑脂
T1WI
+C
(筛窦)腺样囊性癌
• 腺样囊性癌又叫圆柱瘤,起自小涎腺,肿瘤生长缓慢,但 侵蚀性强,且常延神经侵犯;
Case 4,B269277
• 女,57y; • 发现软腭无痛性肿物半年。
T1WI
T2WI抑脂
T1+C
T1+C
T1+C
左侧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
• 咽旁间隙肿瘤良性约占88% ,恶性约占12%。良性肿瘤以多 形性腺瘤、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三者之和占良性肿瘤 80%)为最多;
• 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即可来自腮腺深叶,亦可来自咽旁 间隙小涎腺;
• 有较多增生的胶原纤维分隔肉芽肿,在肉芽肿和纤维中可 见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核少;
• 有广泛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 • 有类骨质或新骨形成; • 另见弥漫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
• 额窦癌常侵犯同侧眼眶、筛窦。
2,B257164
• 男,31y; • 左面部胀痛3个月伴咀嚼疼痛2个月。
T2脂肪抑制
T2WI脂肪抑制
T1WI
+C
+C
+C
左侧上颌窦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个肿瘤性病变而不单纯是炎症 性病变。以前名称不一,曾又称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 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以肺部多见。
颌下腺与下颌下缘之间。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易见颌下淋巴结转
移。
T2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脂肪抑制像
颌下腺
T1
T2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骨和颏舌肌之间; • 没有包膜; • 舌下腺的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部与
颌下腺的延伸部相邻,外侧位下颌骨的舌 下腺窝。
舌下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