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解释〗形容波光明净。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
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示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解释〗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示例〗人们那被晒黑的~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
★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解释〗屈:屈服;挠:弯曲。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示例〗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
★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不解之缘bù jiě zhī yuán〖解释〗缘:缘分。
不可分解的缘分。
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出处〗《古诗十九首》:“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大吃一惊dà chī yī jīng〖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示例〗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
★巴金《等着盼着》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解释〗德:品德;望:声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示例〗我们家~,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独一无二dú yī wú èr〖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示例〗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的好赌品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过关斩将ɡuòɡuān zhǎn jiānɡ〖解释〗比喻竞赛中战胜对手,进入下一轮比赛,也比喻在前进中克服困难。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示例〗挟了七八万现款的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算~,扯起息来,二分半是有的。
★茅盾《子夜》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解释〗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和蔼可亲héǎi kě qīn〖解释〗和蔼:和善。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示例〗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二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解释〗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示例〗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了。
★吴玉章《论辛亥革命》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解释〗挥:挥笔;酒:洒墨。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示例〗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
珏斋提笔,在纸上~的写了一百多字。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昏昏欲睡hūn hūn yù shuì〖解释〗昏昏沉沉,只想睡觉。
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久别重逢jiǔ bié chóng féng〖解释〗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示例〗与队员诸兄姐相别,瞬已晚年,~,情逾骨肉,竟有因感激而流涕者。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焦躁不安jiāo zào bù ān〖解释〗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示例〗大家就无端觉得有些,脾气愈大了,议论愈纠纷了,章程愈渺茫了。
★津津乐道jīn jīn lè dào〖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这位莱恩女杰,他才学固然卓越,但他也只从口讲指画入手,每遇乡愚,津津乐道。
”〖示例〗十余年来,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这幅画,它为不少人所~。
★秦牧《一幅古画的风味》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解释〗会:集中。
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
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看校样时的~,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
★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惊心动魄jīng xīng dòng pò〖解释〗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示例〗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狂风怒号kuáng fēng nù háo〖解释〗怒:愤怒,发怒;号:号叫。
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示例〗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是~。
了如指掌liǎo rú zhǐ zhǎng〖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示例〗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
★闻一多《冬夜评论》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解释〗漫:随便。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处〗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
”庞然大物páng rán dà wù〖解释〗庞然:高大的样子。
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出处〗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示例〗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弱不禁风ruò bù jīn fēng〖解释〗禁:承受。
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示例〗如果不参加劳动,也就会沾上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而且~。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示例〗胡仇叹道:“‘~’。
郑兄,真不可及!”深思熟虑shēn sī shú lǜ〖解释〗反复深入地考虑。
〖出处〗《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
”〖示例〗而其人亦得~,周旋于是,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
★宋·苏轼《策别第九》特立独行tè lì dú xíng〖解释〗特:独特;立:立身。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示例〗士之~,适于义而已。
★唐·韩愈《伯夷颂》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解释〗流:流俗;污:肮脏。
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示例〗此数贼者,~,败坏国政。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解释〗问心:问问自己。
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兴致勃勃xìng zhì bó bó〖解释〗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