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大豆是重要的农产品,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已经转变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作物。

大豆油是国际上和中国的主要食用油来源,而豆粕是目前全球植物蛋白最重要的来源。

作为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后传播于全球各地。

历史上,全球最主要大豆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是中国。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大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1961-2003期间,大豆在全球分布的国家从48个扩展至83个,分布区域扩大了约7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市场对植物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影响,世界油籽产量增长迅猛,而大豆作为最重要的油籽作物,产量也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大豆生产的区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出从北美洲转向南美洲转移的趋势。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作为世界上大豆的主产国,在大豆的国际供给中占有重要的角色。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己成为国际大宗农产品贸易中最活跃的商品之一。

①1 世界大豆供给1.1 生产总能力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国际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大豆生产的总体格局是: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水平趋于平稳、总产量显著提高。

(1)播种面积稳步增加。

由于大豆单产增加非常缓慢,大豆产量的增加有赖于大豆播种面积的不断增加。

从过去的面积变化来看,将近50年来,平均每年大豆面积增加为110万公顷。

1996年以前,大豆面积的增加比较缓慢,自1996年,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开始到2008年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大豆播种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33万公顷。

在这12年中,只有2007年由于美国大幅扩大玉米种植而导致大豆面积下滑,其余年份大豆播种面积都保持了上涨的势态,其中7个年份上涨水平超过了280万公顷。

②目前,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己经达到一亿公顷。

三个主要的生产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播种面积接近为7250万公顷,占世界总播面积的72%。

从面积增加的情况来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生产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而且也能保证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2)单产趋于平稳。

世界大豆平均单产一直呈波浪式发展趋势。

1961年世界大豆平均单产只1128.7公斤/公顷,到2001年增加到2302.9公斤/公顷,达到历①Paul W.Gallagher. Soybean productity-Inereasing and Quality-Change Technology for the Soybean ComPlex: Market and Welfare Effe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1):165-174.②张清.中国和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J].世界农业,2006 (12):22-24.史最高纪录,2002年之后有所下降,2005年为2293公斤/公顷。

美国的单产相对较高,预计2009年单产达到了2891公斤/公顷。

大豆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高产育种手段上一直没有突破。

虽然也有杂交种出现,也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但都没有在产量性状上出现突破性的改善。

这就导致了大豆单产只能缓慢提高。

(3)大豆总产量显著提高。

世界大豆总产量水平一直呈上升态势,全世界的大豆产量由1990年的1.08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2.10亿吨,增长了94.44%。

大豆产量的提高一方面是新技术的使用,其中,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不仅减少了田间杂草,使得大豆单产损失得以减少,更重要的是由于除草剂的使用,使得机械化作业更为简便,增加了大豆种植的面积。

③1.2区域结构二十世纪的50年代后,北美地区大豆生产首次超过亚洲,并将这一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2002年。

2003年以来,南美地区的大豆总产量超过北美地区。

世界大豆产区集中。

世界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

2007年美国大豆总产量为7286万吨,总产量仍居世界第一。

巴西大豆总产量为5786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且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阿根廷大豆总产量达到4748万吨,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大豆总产量为1380万吨,位居世界第四。

四个主产国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87%。

在四个大豆主产国中,美国的面积和产量可以扩大的空间都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种植面积上,大豆和玉米争地的矛盾已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近两年,当2007年玉米效益好于大豆的时候,大量的土地被用于玉米种植,而2008年大豆效益好的是很,农民又转向大豆种植。

而从长远来看,大豆和玉米在比较效益的作用下,将趋于一个平均利润,因此,大豆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将受制于玉米的比较效益制约。

而美国的后备土地也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美国的大豆单产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没有育种技术的突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

因此,在总产量的增加上,美国的潜力不是很大。

根据巴西植物油协会预测,到2019年,世界大豆生产能力将会提高到30700万吨,而最大的生产国将是巴西。

巴西的总产量将在现在的水平上再增加4300万吨,而其他国家总共只能增加3500万吨。

这主要得益于巴西丰富的土地储备。

中国在四个主产国中播种面积是最没有优势的。

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的播种面积不但没有上升,而却有所下降。

不过,由于中国大豆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够,中国的大豆单产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中国的大豆总产量的增加将主要取决于单产的提高。

这也决定了中国未来在大豆生产政策方③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EAO Countystat[EB/0L].面,要注重新品种和其他可以提高单产的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 主要生产大国的基本情况2.1 美国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2007年大豆总产量达到创记录的828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39.5%。

在美国,近10年来,玉米的收益好于大豆,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

当玉米由于杂交种的利用产量大幅提高的时候,大豆的产量增加却比较缓慢。

而当美国玉米价格不断上扬时,大豆价格并不能以相同的幅度增长,原因是南美大豆生产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大豆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这些因素将导致美国中西部地区大豆面积的下降④。

但是,在美国北部平原等以往生产小粒谷物的地区大豆生产却有优势,面积有所扩大。

2009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3100万公顷,为历史最高值,大豆总产量将超过2005年的记录,达到8870万吨。

主要是由于2008-2009年大豆效益好于玉米。

而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209万公顷,远低于2007年3500万公顷的水平。

因此,2009年大豆面积的增长是部分牺牲了玉米(另外还有部分小麦和棉花的面积)的面积。

⑤由于当前大豆比较高的种植利润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随着2009年美国大豆面积增加和产量的提高,以及2010年南美大豆面积和产量的扩张,大豆价格在2010年将会走低,从而导致大豆种植利润下跌。

所以,在未来10年中,美国大豆产量增长放缓、成本增加将使美国农民扩大收益更好的玉米的种植面积。

美国大豆生产将面临来自其它作物和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者的挑战。

2.2 巴西巴西大豆的种植起源于南部的南大河州,之后往北发展到巴拉那州。

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州仍然是巴西主要大豆产区。

但是,这两个州所在的地区人口比较多,一般农场规模比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另外,该地区地处巴西南部,气温较低,也容易发生干旱天气。

在巴西政府鼓励下,部分南部农民移民到马托格罗索州等未开发地区,开始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仍然存在。

⑥巴西自然资源丰富。

巴西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巴西政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开发丰富的石灰石、磷矿石资源,改良稀树草原地区贫瘩、强酸性土壤条件,创造了红壤土地上大豆高产的奇迹;另一方面是品种资源的成功利用提高了大豆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促进了巴西大豆由南部传统地区向北部新区的迅速扩张。

④陈智文.美国大豆生产及贸易现状[J].世界农业.2005(1):15-17⑤章胜勇,李崇光.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l):18-26⑥陈亮.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经验[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 9 ): 56-57现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豆主产国和目前最大的出口国,其产量占到世界大豆产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快速增加,1994年种植面积1168万公顷,2005年达到2200万公顷,11年里增加了96%,年均增长6.3%。

尽管由于巴西货币走强,影响巴西农民出口大豆的收入,同时在经济危机中,巴西农民贷款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最近几年巴西大豆的扩张,但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⑦巴西大豆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一年四季可种大豆,目前选择的种植季节正好与美国大豆生产季节错开,市场好、价格高;二是畜牧业发展较快,国内市场增加了对大豆油和大豆粉的需要;三是多年来在世界大豆贸易中巴西大豆贸易额增长显著,价格的驱动,种植大豆利润高;四是巴西大豆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增长,技术推广体系数量增加和信贷政策好,技术更新快,保证了巴西大豆生产的快速增长。

⑧2.3 阿根廷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拥有富饶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在畜牧业和农作物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牲畜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

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主要集中在约占全国总面积1/3的北部地区,其中包括面积达到5000多万公顷的潘帕斯草原。

由于产量高和国内需求少,阿根廷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玉米、大豆及其制品出口国之一。

阿根廷是世界上率先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2004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620万公顷,主要种植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分别占全国大豆和玉米种植总面积的近90%和20%。

⑨阿根廷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历史始于加世纪70年代。

90年代中期以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590万公顷上升到2005年的1404万公顷,总产量从1170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3830万吨。

阿根廷的优势是大豆产区土地肥沃,距离港口比较近,所以生产成本和内陆运输成本都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但是,由于阿根廷地处南美洲南部,温度较低,大豆含油率低,品质比巴西和美国都差。

⑩2.4 其他国家世界主要大豆生产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等国家。

但近年来,亚⑦沈琼.中国-巴西自贸区建立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7(2):19-24⑧Jose Andino , Kranti Mulik , Won W. Koo . The Impact of Brazil and Argentina's Currency Devaluation on U.S. Soybean Trade[R]·Center for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rade Studies Department of Agribusiness and Applied Economics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Agribusiness&Applied Economics Report No. 574,2005⑨Randall D. Schnepf,Erik Dohlman, Christine Bolling. Agriculture in Brazil and Argentina: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for Major Field Crops[R]·Market and Trade Economics Division }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1 WRS-0l-3.⑩何秀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 (2):23-25洲的印度和南美洲的巴拉圭等一些国家的大豆生产也增长较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