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P58--59 共三点)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P59)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P59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以五四运动为起点,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以五四运动划线,中国革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P60,四个不同,故是开端:
(1)时代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领导阶级不同(最大的不同);
(4)革命前途不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有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1、中共一大,还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是结合的重要标志,是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良好开端
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几篇文章,形成了中国革命独特道路理论,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
三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几篇文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1)《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2)《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
3)〈实践论》《矛盾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
4)《〈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总结了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是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问题:敌人、朋友、领导者(司令官)
基本纲领是回答我们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要等到一个什么目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敌人是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
1)帝国主义: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反帝,反什么: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求中国的
完全独立
2)封建主义: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
反封建怎么反?政治上,消灭军阀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经济上,摧毁封建
地主土地制度。
意义:不仅是解放农民,更是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创造条件。
3)官僚资产主义:什么是官僚资产主义?……。
反官僚资产阶级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既革命的朋友)
1)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力量,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3)城市小资产阶级:什么叫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4)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也受三大敌人的压迫剥削,也中国革命的朋友。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无产阶级对它的政策:又联合又斗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司令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且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
第一,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但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承担不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备世界无产阶级一般优点(不占有生产资料、同大生产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外,还具备自身的特殊优点:
1)受压迫深;2)集中;3)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1)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①领导阶级不同了
②时代不同了
③指导思想不同了
④革命前途不同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两步走:第一步,反帝反封建,求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00,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新中国
第二步,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引向社会主义,最终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中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提出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政治纲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以后毛泽东更精确地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
2、经济纲领:三大经济纲领:……
3、文化纲领: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三者合起来,就是我们未来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
基本经验:就是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经历几个阶段
1、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制定了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的正确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3、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部队拉上井冈山,中国革命从城市道路向农村的转移。
1)“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井冈山上毛泽东初步形成的“道路”理论
1928年10-11月毛泽东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
争》,回答了红色政权在敌人包围中能够存在的原因,初步形成道路理论。
(1)5个原因,P66。
其中,1是根本原因,2、3是客观原因;4、5是主观原因
(2)毛泽东还创造了“工农武装割剧”思想(三位一体的思想)
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
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二)道路理论的正式确立
1、道路理论形成的过程和代表做
1)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
2)1930年《调查工作》(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中国革命的斗争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来解决,从思想路线高度为道路理论创立指明了方面。
3)1936.12—1939.12月《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
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标志道路理论的形成。
2、道路理论:必要性:三点,P67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外部没有独立……
2)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敌我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敌强在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两点,P69
①两头小、中间大;②敌强我弱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四点。
P69
3)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
4)统一战线两个联盟的原则:第一个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二是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必不可少的。
团结了两个联盟,将团结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
5)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共四点,P70
2、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三点,P70)
2)人民军队建设。
毛泽东建军思想基本内容: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
P71
3、党的建设
毛泽东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内容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为什么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P71,共三点
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P72,共三点。
2、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P71。
共三点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3、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党的组织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与斗争的原则: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公式: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5、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1)P72,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敲响了“警惕糖衣炮弹”的钟声
(2)P72,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P73,共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