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原料与产品的管理教材

饲料原料与产品的管理教材

❖ 饲料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是 在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与考验下发展。
❖ 近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发展高效、生 态、节约、循环畜牧业已成为新趋势,这对 饲料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一、产业政策调整,中小企业大量退市
❖ 近些年,随着行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在受到全 方位挤压,生存环境日趋严峻。
五、生产过程控制
❖ 企业应制定饲料生产过程控制的规范性书面技术文件,包括生产程序、 工艺参数、操作规程等。
❖ 生产过程中: ❖ (1)防治交叉污染。 ❖ (2)防止外来污染。生产现场要保持良好清洁状态,产品接触的设备
表面应安全、耐腐蚀、耐磨损,避免产品受到玻璃、瓷片、石子、金属 等外来杂物污染。 ❖ (2)配方设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建立配方的审核、 批准、使用管理程序,对原料的称量、配制和投放过程实施监控。 ❖ (4)对制粒过程中的调质温度、调制水分、感观质量、冷却效果、分 级效果等进行实时监控。 ❖ (5)搞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 (6)饲料标签的设计应符合《饲料标签》(GB10648)的要求,定期对 包装材料、产品标签、批次标识等进行核查。
七、生产形式变化,散装饲料将会
实现快速发展
❖ 我国饲料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很接近,也是专业化水平较高 的行业。
❖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明确,饲料产品的专业化配送将是未 来发展的方向。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专业化的 散装配料车已经普遍应用,我国大陆地区虽然也有这种形式, 但是主要用于肉鸡饲料的配送,很多是在大企业内部使用, 真正商业化经营的并不多。
八、重视食品安全,饲料产品被赋予 新的内涵
❖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其中与饲 料质量有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 如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出在饲料生产与使 用环节,使得饲料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受到 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五、饲料资源短缺,开发非常规饲料 空间较大
❖ 我国是饲料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豆粕生产主要依 靠进口大豆,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 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饲用玉米用量已超过1.1 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 张。
❖ 从长远来看,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大 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饲料原料价 格不断上涨、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
第二章——— 饲料原料与产品的管理
前言
❖ 近年来,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原料掺假事 例也屡见不鲜,掺假造假的手段、方法越来越高明, 物质也越来越复杂,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对此防 不胜防,给饲料质量和畜禽及水产品安全带来了很 大的隐患。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购置气相、液相等 仪器进行检验,技术要求高、费用大,多数中小企 业难以普及运用。
新时期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将实现以下 目标:
❖ 低氮、低磷等环保型饲料产品研发与推广取 得明显进展,饲料产品中矿物质、微量元素 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更加规范,饲料工业 单位产值能耗稳步下降。
❖ 为此,有关部门正在计划选择一批大型饲料 生产企业,建设蛋白质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示 范基地,结合氨基酸平衡技术,开展低豆粕、 低鱼粉、低氮饲料产品的生产和示范推广。
❖ 探讨饲料安全的控制程序,把好原料质量关,加强 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检验产品,对有效控制饲料质 量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原料的采购标准
❖ 企业首先根据生产计划议定原料采购计划和备选供货商,制 订原料质量企业控制标准和检验项目。
❖ 玉米应重点控制水分、容重、霉粒比例和杂质; ❖ 小麦控制水分、容重;糠麸控制新鲜度和蛋白质成分; ❖ 豆粕重点是粗蛋白质、掺假、蛋白溶解度、尿酶活性; ❖ 棉、菜粕重点是粗蛋白质和掺假; ❖ 鱼粉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真蛋白质、掺杂、盐分; ❖ 其他动物性饲料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和微生物。
❖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大幅提升,饲料产品利润 率的下降回归是个客观规律,这个过程将一直延续 到产业的整合基本完成。
三、资本运作加速,社会资源更加集中
❖ 当前我国饲料企业生产规模稳步增加,企业 的竞力显著增强,企业数量明显下降,社会 资源逐步集中在大企业手中。
❖ 2010年,全国共有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 业或企业集团3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42%。
❖ 目前我国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在玉米、 豆粕价格高企和饲料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形势下,正 受到市场的冲击。
❖ 今后,杂粮、杂粕型日粮将会更多的出现在市场上,目前饲 料行业中普遍应用DDGS(玉米酒糟蛋白)、秸秆发酵养鹅、秸 秆青贮养畜等,就是非常规饲料利用的典型案例。
❖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秸秆饲用量将增加1000万吨, 饲用秸秆利用率将达到50%,杂粕、糟渣、食品加工副产品 等存量较大的非粮饲料资源优质化处理水平会明显提高。
❖ 二是检测。根据原料的基本属性及某种特殊要求确定检测项 目。
❖ (5)饲养试验
❖对于新的、陌生的饲料原料,包括饲料添 加剂在内,则须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价,并 检测能反映其属性的营养成分或其它主要 成分。
❖ 要作动物饲养试验。
四、原料的贮存
❖ 原料贮藏前需先进行清除杂志和干燥除水等预处理, 以提高原料贮藏的稳定性。
❖ 装运不同种类的产品时,应对罐体进行彻底清理, 并随罐装车附产品标签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 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出厂销售的饲料产品 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次、质量检验信 息、购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八、产品追溯与召回
❖ 企业应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从原料采购 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氯化钠等 项目。 ❖ 还应建立饲料产品留样观察制度。每批产品均应留取样品, 分类有序贮存,明确标识,定期对样品进行观察,留样样品 保存时间应超过产品保质期后至少2个月。
七、产品贮存与运输
❖ 企业对库存的产品要建立定期质量监测制度,必要 时抽样检验。
❖ 产品装车前应对车辆的安全、卫生状况实施检查。 运输散装产品的罐装车应专车专用,保持清洁卫生。
❖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化功能的增强,一些处于行 业引领地位的企业纷纷寻求上市,饲料企业的资本运作也成 为资本市场上值得关注的力量。
❖ 从新希望、通威、中牧、正虹这些老牌的上市饲料企业,到 天邦、大北农、海大、金新农、唐人神、双胞胎等新上市的 饲料企业,其数量处于畜牧行业领先地位。
❖ 随着饲料行业成熟度的提升,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 产业特点逐渐显现并占据主导,饲料行业已进入资本时代。
❖ 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当发现其产品对养殖动 物、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存在其它安全隐患的, 应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相 关规定,启动产品召回程序,通知经营者、 使用者,向企业所在地饲料管理部门报告, 主动召回产品,并对召回产品进行无害化处 理或销毁。
第二章——— 第五节 饲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4)理化检验
❖ 一是取样。所取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 散装材料,可在装卸过程或料垛中由不同几何位置随机取样;
❖ 袋装或箱装原料,用扦样器对角线取样或随机袋取10个样点;
❖ 四分法缩分,根据样本的粒度、均匀性及检测项目取100~ 150g 样本,密封保存(密封性能良好的塑料瓶或磨口玻璃 瓶封存),必要时,应在装瓶前粉碎、过筛。
❖ 原料料贮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受高温、高湿、昆虫、 鼠类、鸟类、霉菌及其它微生物的影响,以减少其 损失。
❖ 原料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既可能是本身理化性状的 变化,亦可能是对动物消化利用率的降低,甚至是 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等。
❖ 原料库应专职管理,分工到人,建立原料库存明细 台帐和定期质量监测制度,必要时抽样检验。
六、产品检验
❖ 企业应依据产品标准实施出厂检验,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应 有检验人员的签字。
❖ 固态维生素预混料需检验感观、粒度、水分、粗灰分等项目。 ❖ 液态维生素预混料需检验感观、pH 值等项目。 ❖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需检验感观、粒度、水分、粗灰分等项
目。 ❖ 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需检验感、粒度、水分、
❖ 当前我国饲料行业正处于产业调整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 进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建设。
❖ 按照“提高门槛、减少数量,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加强监管、保证安 全”的原则,将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
❖ 鼓励饲料生产企业竞合,建立饲料行业诚信体系,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 安全管理制度;
❖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安全、优质、 高效的现代饲料产业体系。
❖ 这种经营模式不仅能提高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还可以节省包装成本、人力成本,缩短饲料贮存时间,一定 程度上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带动设备制造企业发展。
❖ 据悉,今后国家会加大支持饲料行业技术改 造,采用先进生产设备与工艺,降低加工损 耗,提高加工效率,鼓励饲料生产企业推进 “厂场对接”销售模式,推广配合饲料散装 运输和储存技术,降低包装和销售中间环节 费用,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二、原料供应商的选择
❖ 原料供应商最好是生产厂家,或一级经销商 (代理人)。
❖ 供应商应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可靠而稳定的 货源、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优惠 的付款方式、快捷的物流方式。
❖ 必要时应对其管理、生产设施、运输方式进 行实地考察。
三、原料的接收和验收
❖ (1)查对包装 核实原料名称、品牌、含量、包 装方式、包装完好程度、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 等。
❖ 可以预期,随着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饲料企业谋求上市, 企业的社会资源也将更加集中,这有利于行业整体升级。
四、养殖精细管理,专业化水平彰显 企业竞争力
❖ 近年来,养殖规模化精细化趋势拐点的出现, 为行业带来了加速整合的机会,饲料行业联 合、重组、兼并步伐明显加快,伴随散户退 出的规模化养殖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