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范文

最新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范文

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范文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篇一一.试题评价本次测试,共分两大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卷Ⅱ为综合题,共4个小题40分,总计100分。

本次测试试题,体现几个特征:1.突出基础知识要求从选择题部分看,考查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基础知识。

从综合题看,考查了学生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涝渍灾害的发生原因、分布、对当地影响、防治措施等基础知识。

2、突出基础能力要求第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应用相关知识作答。

在选择题部分,只有3到4个小题是知识本身直问式,其他都有相关材料。

综合题部分,都有图表及文本材料作依托,要求学生有一定解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并要求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3、难度、梯度适中选择题,平均得分42左右,难度系数较小;综合题平均得分14分,相对难度系数较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总体上,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差别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学科术语缺乏在选择题中,有部分学生失分,说明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欠缺。

综合题学生失分较多,除了学生审题角度偏差的问题外,有部分学生读图能力薄弱,学科术语严重缺乏。

如32题,对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的分析缺乏学科语言。

2、审题破题能力较弱,缺乏整合能力在客观题中,如33题,读图分析我国涝渍灾害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学生可以根据洪涝灾害与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内容确定答案,但有部分学生缺乏相关能力而失分。

学生审题不严密,答题指向不明,有的只抓住设问的片言只语或离开材料只写相关理论知识。

如32题列举长征途经云、贵、川接壤地带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很明确,也有部分学生没有依据问题作答,除了答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写出了洪涝、干旱、台风等非地质灾害,造成失分。

对多发地质灾害只谈板块活动强烈或本地的地域特征等某一方面,答题角度单一,分析不全面造成失分是普遍的现象。

三、教学建议1、关注生活实际,挖掘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功夫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三五五”教学的几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帮助作用,这就要由教师主动提供教学情景,即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而言则是激发学习热情了,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举些实际事例,即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如果认为教学内容难度偏大、学生离相关实际偏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些事例。

2、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开展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科课时紧张,除了教学内容本身偏多,还有教师“大补”的原因。

长期的“疲劳”,换不来又好又快的学习,这需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标准来筹划教学。

3、加强学法指导,加强针对性训练要提高成绩,需要加强学法指导。

高一学生从初中开卷考到高中闭卷考,有许多方面不适应,教师要在记忆、思维等方面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加以指导,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

4、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背景切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科学习方法,如:读图获取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方法,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知识的重组能力,但要以课本教材为平台。

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篇二高二年级地理学科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3,考试范围为: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试卷题目类型:选择题目40分,综合运用题目60分。

试题难度:60%基础知识,30%基础知识运用,10%综合能力的运用。

该试题的理论成绩:最低水平应该在60分以上,平均成绩在70——80分之间,60---70分应该占30%,70---90分应该占60%,90分以上应该占10%实际教学成绩:年级分96分年级平均成绩75.33分年级最低成绩24分高二(1)班:分92分,最低分56分,平均成绩79.9分,及格率96%,红分率59.2%,60分以下1人、占3.7%,60---70分1人、占3.7%,70---90分21人、占77.7%,90分以上4人、占14.8%,3人缺考。

高二(2)班:分96分,最低分24分,平均成绩75.6分,及格率91.10%,红分率30%,60分以下3人、占8.82%,60---70分3人、占8.82%,70---90分26人、占76.47%,90分以上2人、占5.88%。

高二(3)班:分94分,最低分46分,平均成绩72.1分,及格率92.6%,红分率21.9%,60分以下3人、占7.32%,60---70分10人、占24.39%,70---90分27人、占65.85%,90分以上1人、占2.44%成绩分析:1、60分以下成绩(1)班1人,(2)班3人,(3)班3人,这部分同学成绩差的原因:第一、从未看书,对基础没有掌握,第二、上课从来没有认真听课,第三、所有练习没有独立完成,第四、没有认真复习。

2、成绩在60—70分之间(1)班1人,(2)班3人,(3)班10人,原因:(1)班、(2)班为文科班,相对要求较高,(3)班为理科班,只掌握基础的人数(3)班相对较多,他们不参加高考,只要求水平考试合格就可以了。

3、成绩在70—90分之间(1)班21人,(2)班26人,(3)班27人,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运用。

4、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1)班4人,(2)班2人,(3)班1人。

说明能够掌握综合能力知识运用的学生是极少数,同样说明在高二年级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是极少数。

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1、教师直接面对个人进行知识强化和辅导,重点是针对高二(2)班的胡宏长、顾倩菲、曾宪宁,高二(1)班的顾业秋、顾业华,高二(3)班的龙福涛等学生。

2、增强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渐渐提高。

3、该记的内容要求强行记忆。

4、认真监督其作业的完成情况。

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篇三一、考试情况本学年的文科班级共有3个,本次考试年段平均分57.98,年段分79.5分,三个班的平均分差值较小,在2分左右。

从本次成绩情况来看,试卷难易适中,平均分及各班差值都比较正常。

二、问题所在在本次的阅卷及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方面:1.基础知识不扎实。

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

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

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

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

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4.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

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5.答题不规范。

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填空题因为有错别字而丢分。

6.知识体系不完全,凌乱,答题要点不全,表述不准。

在综合题中均有表现。

三、改进教学建议1.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课堂落实,提高课堂实效,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球地图)。

2.重视基础,狠抓落实。

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

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

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注重能力训练。

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加强对区域读图和定位,以及通过图表提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面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将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规范。

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5.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相关的图形要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以加强对地图和相关图的理解、记忆和判读。

采取措施,突破地图的掌握和应用。

6.组织学情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调整学习方法和习惯。

7.采取措施培优补差,拔尖扫尾。

匀速圆周运动概念:质点做沿着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弧长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切线方向运动的快慢.(2)方向:某点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切线方向.(3)大小:V=S/t说明:线速度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即时速度,其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连接物体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圆心角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l)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2)大小:ω=φ/t 单位:(rad/s)3.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物体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广范含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也叫转速4.转速:单位时间内绕圆心转过的圈数。

r/min5.V、ω、T、f的关系T=1/f,ω=2π/T= v /r=2πf,v=2πr/T=2πrf=ωr.T、f、ω三个量中任一个确定,其余两个也就确定了.但v还和半径r有关.6.向心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的物理量。

(2)大小:a=v2/r=ω2r=4π2fr=4π2r/T2=ωv,(3)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不论a的大小是否变化,a都是个变加速度.(4)注意:a与r是成正比还是反比,要看前提条件,若ω相同,a与r成正比;若v相同,a与r成反比;若是r相同,a与ω2成正比,与v2也成正比.7.向心力(1)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向心力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做功.(2)大小:F=ma=mv2/r=mω2 r=m4π2fr=m4π2r/T2=mωv(3)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即向心力是个变力.说明: 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不是某种性质的力,因此,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