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齐齐哈尔市一、齐齐哈尔市概述及宏观经济发展(一)自然地理概况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是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
达斡尔语中的齐齐哈尔意为“天然牧场”,是黑龙江省西部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
东与本省绥化地区、南临石油城大庆、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北与边城黑河地区接壤。
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海拉尔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
(二)行政区划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辖七个区、一个市、八个县,面积达42469平方千米(市区4310平方千米)。
(三)支柱产业齐齐哈尔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之一。
全市拥有2600多个工业企业,已形成机械、冶金、轻工、造纸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
齐齐哈尔市也是新兴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我国最大的鹤类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太阳岛的姐妹岛——明月岛风景区、综合性公园——龙沙公园及佛教圣地大乘寺、昂昂溪古文化遗址等批旅游景点。
(四)人口作为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齐齐哈尔市人口达到万,其中,市区人口为万。
(五)地方特色依安剪纸艺术:皮影和剪纸是一对姊妹艺术,皮影早年被称为纸影。
影人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手法与剪纸相近,因此许多皮影艺人往往也是剪纸高手。
齐齐哈尔民间艺术家的剪纸和皮影艺术作品令人叫绝。
(六)宏观经济发展1、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国民生产总值走势分析齐齐哈尔市2005-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除一产受旱灾影响略有下降外,二、三产业均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和%。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471元。
2、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分析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30%左右的年增长率加快投资建设。
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销售平稳。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增长%。
3、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财政收入走势分析Array 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财政收入由2006年仅6%左右的增长率到2007年26%的年增长率,增幅超过20%,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尤其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增长%。
其中,市本级完成亿元,增长%;县级完成亿元,增长%。
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亿元,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增长%。
4、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消费品市场走势分析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其中城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从行业来看:批零贸易业活跃,热点商品和季节性商品增长较快,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亿元,增长%;住宿餐饮业消费持续走高,实现零售额亿元,增长%;其它行业零售额亿元,下降%。
从消费结构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亿元,增长%,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穿的商品零售额亿元,增长%,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用的商品零售额亿元,增长%,占全部零售额比重%。
5、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城镇居民收入走势分析2005-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相对较慢,增幅在5%左右。
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
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563元,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增幅相对缓慢。
6、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旅游收入走势分析2005-2007年三年间齐市旅游经济收入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国内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0%,而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30%,齐市以其富有的自然景观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外游客的青睐。
2007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实现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增长%。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2300人次,增长%,其中,外国人9597人次,增长%;旅游外汇收入490万美元,增长%7、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人口数量增长走势分析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人口增速较缓。
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比上年上升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比上年上升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
年末全市总人口万人,比上年增长%。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增长%,非农业人口万人,增长%。
宏观经济总结:齐齐哈尔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机械、冶金、轻工、造纸等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以及扎龙自然保护区、龙沙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齐齐哈尔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齐齐哈尔市2005-2007年三年间各项宏观经济数据中不难发现:国民生产总值保持超过10%的年增长率,甚至2007年的增长率接近18%;固定资产投资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财政收入由2006年仅6%左右的增长率跃升至2007年26%的超高增长率;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每年10%以上的持续增长;全市旅游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收入年增长幅度超过20%,外汇收入年增长幅度超过3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保持10%以上。
2007年受到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的情况,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
但从各项经济数据来看,齐市在人口增速较缓的情况下,经济水平保持高位运行。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居民对衣、食、住、行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尤其对房产物业消费需求会越来越高。
高品质的舒适型住房需求及越来越多的旅游经济发展需求为齐市房地产开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二、齐齐哈尔市城市发展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一)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在省内做强、国内叫响,建成黑龙江经济强市。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680亿元(2000年价),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5亿元,年均增长17%。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0年达到32%以上;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0:32:48。
3、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562万,城镇人口达到264万。
(二)城市定位1、城市品牌城市品牌以“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为主题进行打造。
2、功能定位“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全国的装备工业基地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区域的经贸中心、物流中心和文化中心。
(三)空间布局篇构建齐齐哈尔城市经济圈。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两大基地、九大产业为承载,以111国道、齐-昂-富高速公路及沿线铁路为纽带,建立外展半径50公里的富(富裕)-齐(中心城区)-梅(梅里斯)-昂(昂昂溪)-富(富拉尔基)城市经济圈。
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都市化发展奠定基础。
富裕、中心城区、昂昂溪、富拉尔基至龙江、碾子山一带产业集中,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十分雄厚。
借鉴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模式,沿111国道(富裕至中心城区)、碾北公路(富裕至碾子山)、齐-昂-富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齐市的富-齐-昂-富-龙(龙江)-碾(碾子山)工业走廊。
(四)产业布局产业布局要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集聚,注重上、中、下游产业的链接,努力做到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
1、工业工业产业布局应以中心城区(龙沙、建华、铁锋)、重点工业区(富拉尔基、碾子山)和重点发展区(昂昂溪、梅里斯、富裕、龙江)为主,其它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主要围绕十一条产业链进行布局,每个县(市)重点安排2-3个产业。
振兴齐市老工业基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装备工业、绿色食品产业两大基地,培育和发展煤油化工、冶金、能源、电子信息、医药、造纸、纺织、建材、环保九大产业,延伸县域经济十一条产业链。
2、农业畜牧业产业布局。
以富裕、龙江、泰来、甘南、梅里斯等县区为主的牧区和半牧区重点建设草食型畜牧业生产基地;市郊重点发展城市消费型的畜产品。
种植业产业布局。
种植业的发展应以现有的区域分工为框架,围绕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等主导产品,形成五大集中区。
3、服务业中心城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重点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各县(市)及梅里斯区重点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兼顾发展物流等其它服务业,根据资源状况发展旅游业。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以市级中心批发市场为骨干,县(市)区级批发市场为补充,产地级批发市场为基础的市场格局,打造黑、吉、蒙交界区域物资集散中心。
(五)园区、基地规划1、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发展以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与哈尔滨、大庆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
2、统筹规划和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南苑、北苑、富拉尔基民营科技三个启动区;搞好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区江西(梅里斯)区域和昂昂溪工业园的整体规划。
作为黑龙江的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市的城市化发展速率显得相对缓慢。
城市规划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具体的控制性规划,城市建设也没有详细的规则可循,导致城市建设较为凌乱,随意性较强。
2008年1月份,新上任的齐齐哈尔市刘市长,决定在任期内的三项主要工作为:一、哈齐城际铁路的建设;二、劳动湖改建工程;三、棚户区的改建。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三项工作的铺垫工作已经陆续展开,并逐渐进入实施阶段。
而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上述三项工作中,劳动湖的改建工作以及棚户区的改建,都将对本项目产生直接的影响(动、拆迁所带来的购房客源)。
三、齐齐哈尔市房地产市场分析(一)齐齐哈尔市2006年-2008年(1-10月份)土地供应年1-10月份,政府招标拍卖挂牌土地面积超过108万平方米,是2006-2007年两年土地成交量之和的三倍还要多,土地供应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