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奶牛的饲养管理泌乳初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时间,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

此时母牛一般仍应在产房内进行饲养。

产后母牛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生殖道尚未复原,时而排出恶露。

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当母牛产后休息片刻,即喂给较易消化的麸皮1~1.5kg,加食盐50~100g左右,以温水冲拌成稀汤让牛饮尽,可起到暖腹、充饥及增加腹压的作用。

此时母牛往往表现口渴,如若不够可酌情再调制一些补充。

切忌饮以凉水,饮水温度以37—40℃为宜。

同时喂给优质干草1—2kg或任其自由采食。

此时,不喂多汁饲料及糟粕饲料。

在产后2~3天内以优质干草为主,辅以麸皮、玉米1~3kg。

4—5天后,逐步增加精料,每日约增加1kg左右,至产后第7~8天,日粮可达到泌乳牛的给料标准。

为防止精料过食造成消化障碍和过早加剧乳腺的泌乳活动,此时精料喂量以不超过体重的1%为宜。

在乳房恢复消肿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青贮、块根类饲料的喂量。

产后8—15天的日粮配合,原则是在干物质中精料比例逐步达50%一55%,精料中饼类饲料应占25%~30%。

增喂精饲料是为了满足产后日益增多的泌乳需要。

据北京市14个奶牛场资料统计,母牛分娩后的15天内,每天平均失重1 500~2000g,日粮能量不足会加剧此时能量的负平衡。

同时,日粮中蛋白质浓度也应保持较高的水平,否则,将影响体脂转化成牛奶的效率。

当产后15天,青贮喂量宜达15kg、干草3—4kg、块根类5~7kg,糟粕类不超过8kg。

此时,除能量、蛋白、脂肪等营养处于负平衡外,体内钙、磷也同样处于负平衡状态。

必须充足喂给Ca、P和维生素D。

每头每日钙的喂量不低于150g,磷不低于100g。

长期以来围产后期多采用较为保守的饲养方法。

即产后以恶露排净、乳房消肿作为体质复原的主要标志和目的。

在饲喂上有意识降低日粮营养浓度,拖延增喂精料的时间,不喂块根等多汁饲料和糟粕饲料,避免刺激乳腺加速泌乳,担心加重乳房肿胀程度。

结果出现了产后采食量低,这更加剧了泌乳盛期的营养负平衡;体质恢复慢,产后失重期延长,采食量增加,营养负平衡状态时间和失重期均缩短;母牛体质恢复快,发病率明显下降;可充分发挥泌乳潜力,泌乳高峰提前,泌乳期产奶量增加。

但仍须注意观察母牛消化机能、乳房水肿消失及恶露排泄等情况而灵活掌握饲养,严忌生搬硬套饲养标准或方案。

在产后0.5—1h,即应开始挤奶。

据研究,提前挤奶有助于产后胎衣的排出。

因通过挤奶前的热敷按摩刺激,即引起排乳反射,而排乳反射的建立,主要是垂体后叶释放大量催产素,故可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起到了促使胎衣排出的作用。

同时,提前挤奶也能使初生犊及早饮用初乳。

对产后母牛的第一次挤奶,首先须加强对乳房的清洗、热敷和按摩。

一般第1~2把挤出的奶,因细菌数含量高,应予废弃。

第一次挤奶切忌挤净,保持乳房内有一定的储乳量,只要挤出够小牛吃的即可,约挤2kg左右。

如果把奶挤干,对于高产牛特别容易引起产后瘫痪的发生,第2天每次挤奶约为产奶量的1/3,第三天约为1/2,第四天约为3/4,第五天才可全部挤净。

在每次挤奶时,都应加强热敷和按摩,并要增加挤奶次数,每日最好挤奶4次以上,这样能促进乳房较快消失水肿。

如发现有消肿较慢现象,也可以用40%的硫酸镁温水洗涤并按摩乳房,以加快水肿的消失。

一般母牛在产后半个月左右,身体即能康复,食欲旺盛,消化正常,乳房消肿,恶露排尽。

此时,可调出产房转入大群饲养。

泌乳中期奶牛的饲养管理系指泌乳盛期以后,泌乳后期之前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产后101~200天。

泌乳盛期过后,即应按体重和产奶量进行饲养。

这时产奶量开始逐渐下降,每月奶量的下降率如能保持5%~8%,即为稳定下降的泌乳曲线,如果饲养上稍有忽视,下降率则达10%以上。

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力求产奶量缓慢下降,在日粮中应逐渐减少能量和蛋白质含量,即适当减少精料喂量,增加青粗饲料饲喂量,应让牛尽量能采食到品质好,适口性强的青粗饲料。

泌乳中期,日粮中干物质应占体重3.0%~3.2%,每千克含奶牛能量单位2.13,粗蛋白质占13%,含钙0.45%,磷0.4%,精料和粗料比例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7%。

BST(牛生长激素)在提高乳牛产奶量上的研究已取得十分肯定的效果,在一些国家已被批准在生产中使用,但BST对正处于营养负平衡期内的牛效果不好,在产后3—4个月时即泌乳中期使用可明显提高产奶量,一般提高幅度为10%~25%。

采用BST必须采用注射法,最初是每日注射,目前已研制出具有持续发挥效率的制品,可每2周(500mg)或每4周(960mg)注射一次即可。

BST的主要作用是使牛体内所吸收的营养成分发生分配上的变化;其次是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及调节组织代谢。

使用BST后泌乳牛饲料采食量增加,用于合成牛奶的营养成分向乳腺的分配占优势。

研究证明,使用BST可提高受胎率、降低发病率,并可延长奶牛的生产年限,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个泌乳期内可增加产奶量1 000~2 000kg,其应用前景广阔,尤其适于在泌乳中期一开始即使用。

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此期系指母牛分娩15天以后,到泌乳高峰期结束。

一般指产后16~100天的时间。

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因涉及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牛体健康。

其目的,是从饲养上引导产奶量上升,不但奶量升得快,而且泌乳高峰期要长而稳定,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泌乳潜力。

母牛产后随着体质的康复,产奶量逐日增加,为了发挥其最大的泌乳潜力,一般可在产后15天左右开始,采用“预付”的饲养方法。

饲料“预付”是指根据产奶量按饲养标准给予饲料外,再另外多给1—2kg精料,以满足其产奶量继续提高的需要。

在升乳期加喂“预付”饲料以后,母牛产奶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在10天之内产奶量增加了,还必须继续“预付”,直到产奶量不再增加,才停止“预付”。

目前,在过去“预付”饲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即发展成为“引导饲养”法。

实行“引导饲养”法应从围产前期即分娩前2周开始,直到产犊后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喂给高能量的日粮,以达到减少酮血症的发病率,有助于维持体重和提高产奶量的目的。

原则是在符合科学的饲养条件下,尽可能多喂精料,少喂粗料。

即自产犊前2周开始,一天约喂给1.8kg精料,以后每天增加0.45kg,直到母牛每lOOkg体重吃到1.0~1.5kg精料为止。

母牛产犊后仍继续按每天0.45kg增加精料,直到泌乳达到高峰。

待泌乳高峰期过去,便按产奶量、乳脂率、体重等调整精料喂量。

在整个“引导”饲养期,必须保证提供优质饲草,任其自由采食,并给予充足的饮水,以减少母牛消化系统疾病。

采用“引导”饲养法,可使多数母牛出现新的产乳高峰,且增产的趋势可持续于整个泌乳期,因而能提高全泌乳期的产奶量。

但对患隐性乳房炎者不适用或经治疗后慎用。

泌乳盛期是饲养难度最大的阶段,因为此时泌乳处于高峰期,而母牛的采食量并未达到最高峰期,因而造成营养人不敷出,处于负平衡状态,导致母牛体重骤减。

据报道,此时消耗的体脂肪可供产奶1 000kg以上。

如动用体内过多的脂肪供泌乳需要,在糖不足和糖代谢障碍的情况下,脂肪氧化不完全,则导致暴发酮病。

表现食欲减退、产奶量猛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对牛体损害极大。

因此在泌乳盛期必须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糖蜜等,并使奶牛保持良好的食欲,尽量多采食干物质,多饲喂精饲料,但也不是无限量地饲喂。

一般认为精料的喂量以不超过15kg为妥,精料占日量总干物质65%时,易引发瘤胃酸中毒、消化障碍、第四胃移位、卵巢机能不全、不发情等。

此时,应在日粮中添加NaHCO3100~150g,MgO250g,拌人精料中喂给,可对瘤胃的pH起缓冲作用。

为弥补能量的不足,避免精料使用过多的弊病,可以采用添加动植物油脂的方法。

例如可添加3%~5%保护性脂肪,使之过瘤胃到小肠中消化吸收,以防日粮能量不足,而动用体脂过多,使血液积聚酮体造成酸中毒。

为使泌乳盛期母牛能充分泌乳,除了必须满足其对高能量的需要外,蛋白质的提供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蛋白质不足,则影响整个日粮的平衡和粗饲料的利用率,还将严重影响产奶量。

但也不是日粮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在大豆产区的个别奶牛场,其混合精料中豆饼比例高达50%~60%,结果造成牛群暴发酮病。

既浪费了蛋白质,又影响牛体健康。

实践证明,蛋白质按饲养标准给量即可,不可任意提高。

研究表明,高产牛以高能量、适蛋白(满足需要)的日粮饲养效果最佳。

尤其注意喂给过瘤胃蛋白对增产特别有效。

据研究,日粮过瘤胃蛋白含量需占日粮总蛋白质的48%。

目前已知如下饲料过瘤胃蛋白含量较高:血粉、羽毛粉、鱼粉、玉米、面筋粉以及啤酒糟、白酒糟等,这些饲料宜适当多喂添加蛋氨酸对增产效果明显。

泌乳盛期对钙磷等矿物质的需要必须满足,日粮中钙的含量应提高到占总干物质的0,6%~0.8%,钙与磷的比例以1.5~2:1为宜。

日粮中要提供最好质量的粗饲料,其喂量以干物质计,至少为母牛体重的1%,以便维持瘤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冬季还可加喂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每日可喂15kg。

每天每头服用维生素A 50 000IU,维生素D36 0001U,维生素E1 000IU或ß—胡萝卜素300mg,有助于高产牛分娩后卵巢机能的恢复,明显提高母牛受胎率,缩短胎次间隔。

在饲喂上,要注意精料和粗料的交替饲喂,以保持高产牛有旺盛的食欲,能吃下饲料定额。

在高精料饲养下,要适当增加精料饲喂次数,即以少量多次的方法,可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活动环境,减少消化障碍、酮血症、产后瘫痪等的发病率。

从牛的生理上考虑,饲喂谷实类不应粉碎过细,因当牛食人过细粉末状的谷实后,在瘤胃内过快被微生物分解产酸,使瘤胃内pH降到6以下,这时即会抑制纤维分解菌的消化活动。

所以谷实应加工成碎粒或压扁成片状为宜。

据有关规定,泌乳盛期日粮干物质占体重3.5%,每千克干物质含NND 2.4,CP16%~18%,Ca0.7%,P0.45%,粗纤维不少于15%,精粗比60:40。

泌乳盛期对乳房的护理和加强挤奶工作尤显重要。

如挤奶、护理不当,此时容易发生乳房炎。

要适当增加挤奶次数,加强乳房热敷按摩,每次挤奶要尽量不留残余乳,挤奶操作完应对乳头进行消毒,可用3%次氯酸钠浸一浸乳头,以减少乳房受感染。

对日产40kg以上高产奶牛,如系手工挤奶,可采用双人挤奶法,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牛床应铺以清洁柔软的垫草,以利奶牛的休息和保护乳房。

要加强对饮水的管理,为促进母牛多饮水,冬季饮水温度不宜低于16℃;夏季饮清凉水或冰水,以利防暑降温,保持食欲,稳定奶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