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
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干缩性试验)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江苏省交通科学院研究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目录
1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检测工作主要程序及样品处理
4.检测操作规程
5.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6.测量不确定报告
7.原始记录表
1.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2.1试模:规格为100m*100m*400m或100mm*100mm*515mm的金属试模,两个端板的中心有放置测钉的孔,用于安装测钉。
2.2测钉:以不锈的金属制成。
2.3测长仪器:
①测量标距为540mm~600mm,允许偏差为0.01mm的测微计(附有标准棒)。
②其它测长仪,至少达到0.002%的相对测量精度。
③测量混凝土变形的装置应具有殷钢或石英玻璃制作的标准杆,以便在测量前及测量过程中校核仪器的读数。
2.4干缩室(箱):室(箱)内控制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室(箱)内配有温度、湿度自动记录仪,记录温度、湿度变化。
置于恒温室中的干缩内须放干燥剂取湿。
3.检测工作主要程序及样品处理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水泥混凝土干缩性能的比较,本方法规定集料公称最
大粒径不大于26.5mm。
引用标准:T 0551—2005《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
3.1干缩率试验以三个试件为一组。
混凝土的拌和、成型按下方法进行。
3.1.1水泥混凝土的拌和参照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拌和于现场取样方法》。
成型前试模内壁涂一层矿物油。
3.1.2取拌和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高20%以上,并去除少量混凝土拌和物代表样,在5min内进行坍落度或维勃试验,认为合格后。
应在15min内开始制件或其它试验。
3.1.3对于坍落度小于25mm时,可采用 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成型。
拌和物分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
以试模的纵轴为对称轴,呈对称方式填料。
插入密度以每层分三次插入。
振捣底层时,振捣棒距底板10mm~20mm且不要接触底板:振捣上层时,振捣棒插入该层底面下15mm深。
振捣直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一般时间为20s。
振完一层后,如有棒坑留下,可用橡皮锤敲击试模侧面10~15下。
振捣棒拔出时要缓慢。
用刮刀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在临近初凝时,用刀抹平,使表面略低于试模边缘1mm2mm。
注:这里不适于用水量非常低的水泥混凝土;同时不适于直径或高度不大于100mm的试件。
3.1.4当坍落度大于25mm且小于70mm时,用标准振动台成型。
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夹牢,防止试模自由跳动,将拌和物一次装满试模并稍有富余,开动振动台至混凝土表面出现乳状水泥浆时为止。
振动过程中随时添加混凝土使试模常满,记录振动时间(约为维勃秒数的23倍,一般不超过90s)。
振动结束后,用金属直尺沿试模边缘刮取多余混凝土,用镘刀将试件收浆后,再次用镘刀将试件仔细抹平,使表面略低于试模边缘1mm~2mm。
3.1.5当坍落度大于70mm时,用人工成型。
对于试件直径200mm时,拌和物分厚度大致相等的三层装入试模。
以试模的纵轴为对称轴,呈对称方式填料。
每层插捣25下,捣固时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到中心均匀地进行。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到达模底,插捣上层时,捣棒插入该层底面下20mm~30mm处。
插捣时应用力将捣棒压下,不得冲击,捣完一层后,如有棒坑留下,可用橡皮锤敲击试模侧面10~15下。
用镘刀将试件仔细抹平,使表面略低于试模边缘1m~m2mm。
而对于试件直径为100mm或150mm时,分两层装料,各层厚度大致相
等。
试件直径为150mm时,每层插捣15下;试件直径为100mm时,每层插捣8
下。
捣固时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到中心均匀地进行。
插捣应到达模底,插捣上层时,捣棒插入该层底面下15mm深。
用镘刀将试件仔细抹平,使表面略低于试模边缘1mm2mm。
当确定地插捣次数使混凝土拌和物产生离析现象使,可酌情减少插捣次数至拌和物不产生离析地程度。
3.2.对试件端面应进行整平处理,但加盖层的厚度应尽量薄。
3.2.1拆模前当混凝土具有一定确定后,用水洗去上表面的浮浆,并用干抹布吸去表面水之后,抹上干硬性水泥净浆,用压板均匀地盖在试模顶部。
加盖层应与试件的纵轴垂直。
为防止压板和水泥浆之间的粘结,应在压板下垫一层薄纸。
3.2.2对于硬化试件的端面处理,可采用硬石膏或硬石膏和水泥的混合物,加水后平铺在端面,并用压板进行整平。
在材料硬化之前,应用湿布覆盖试件。
注:也可采用下面任一方法抹顶:
使用硫磺与矿质粉末的混合物(如耐火粘土粉石粉等)在180~210间加热(温度更高时将使混合物烘成橡胶状,使确定变弱),摊铺在试件顶面,用试模钢板均匀按压,放置两小时以上即可进行确定试验;
用环氧树脂拌水泥,根据需要硬化时间加入乙二胺,将此浆膏在试件顶面大致摊平,在钢板面上垫一层薄塑料膜,再均匀地将膏抹平;
在有充分时间时,也可用水泥浆膏抹顶,使用矾土水泥养生时间再18h以上,使用硅酸盐水泥地养生时间再3d以上。
3.2.3对不采用端部整平处理地试件,可采用切割地方法达到端面和纵轴垂
直。
整平后地端面应与试件的纵轴垂直,端面的平整度公差 在0.1mm以内。
3.3如果采用预埋测钉,将干净的测钉安置在试模两头端板的中心孔中。
成型试
件的过程中,应防止测钉脱落。
试件成型后送养护室养护,约2h~4h后抹平表
面,并防止水珠滴在试件表面。
试件应带模养护1d~2d(视当时混凝土
实际强度而定)。
3.4如果采用后埋测钉,成型试件后,试件应带模养护1d~2d(视当时混凝土实
际强度而定)。
拆模后,立即用环氧树脂或其它化学粘结剂加固轴心测钉。
3.5试件应在3d龄期(从搅拌混凝土加水时算起)从标准养护室取出,并立即
移入干缩室内测定初始长度(含侧头)。
初始长度应重复测定三次,取算术平均
值作为基准长度的测定值。
3.6从移入干缩室日起计算,在1、3、7、14、28、60、90、120、150、180d 测
定试件的长度。
3.7测量前应先用标准杆校正仪器的零点,并应在半天的测定过程中至少校核
1~2次(其中一次在全部试件测读完后)。
如复核时发现零点与原值的偏差超过
±0.01mm ,应调零后重新测定。
3.8试件每次在收缩仪上放置的位置、方向应保持一致。
为此,应在试件上标明
相应的记号。
试件在放置及取出时应仔细,不能碰撞表架及表杆,否则应重新校
核零点。
每次读数应重复3次。
3.9试件经测长和称量后,将底面架空置于不吸水的硬质网格垫板上,连同垫板
放在试件架上,试件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 。
注:湿试件和干试件应分开储存。
3.10需要测定混凝土自收缩的试件,在3d 龄期时从标准养护室取出立即密封处
理。
密封处理可采用金属套或蜡封,采用金属套时试件装入后应盖严焊死,不得
留有任何缝隙。
外露的测头周围应用石蜡封堵。
蜡封时至少应涂蜡3次。
每次涂
蜡前应用浸蜡的纱布裹严,蜡封完毕后应套塑料布。
收缩试验期间,试件应无质量变化,在180d 内质量变化不超过10g ,否则
无效。
5.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某一龄期混凝土的干缩率按下式计算:
101)(L x x s t d -=100⨯ 式中: d s —龄期d 天的混凝土干缩率(%);
0L —试件的测量标距,等于混凝土试件的长度(不计测头凸出部
分)减去2倍测头埋入深度(mm ); 01x
—试件的初始长度(含测头)(mm );
1t x —龄期t 天时干缩长度测值(含测头)(mm )。
取3个试件干缩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干缩率计算精确至0.0001%。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7.原始记录表
水泥混凝土干缩性试验记录
审核:试验:试验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