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给研究生的36条建议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给研究生的36条建议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给研究生的36条建议1. 研究生真经:尽量完美的做好一件事,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有种自我感觉,其他人同时来做这件事时,起码得有三个人的绩效才能达到我现在的水平。

2. 关于毕业答辩前需达到的水平,是以下三个指标的和:(1) 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

该论文应尽量是正规的期刊,或国内不收费的学术会议上的论文,不是为发论文而组织的会议或期刊上的论文(原则由指导教师定义)。

(2) 至少完成一项高质量的科研任务。

(3) 至少完成一项高质量的专利申请。

3. 关于学分:一定量的学分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修满足够的学分不能硕士毕业答辩。

但是,学分的相对重要性是次要的:修某些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研究,出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修学分是一个相对基础的学习过程,修学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4. 关于科研任务:当有了某个研究目标、或研究兴趣时,科研任务是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因为研究生毕业后给人的感觉是靠科研过程来驱动升华的。

科研任务的重要性起码高于修学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指导教师所研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是通过科研的驱动来进行的,是为用而学的。

5. 关于指导教师对你本科、中学学习成绩的看法:除非你一直是你所在班上的第一名,否者,只要你通过了考研要求的分数,以后指导教师不会再考虑你本科或中学的学习成绩多么好或多么差。

如你一直是你所在班上的第一名的话,这方面指导教师对你可能还有一点或不超过一点的印象:你掌握了一种会考试的技能(这也是一种成功模式)。

6. 关于马太效应与成功模式:所谓马太效应,意思是指在过去及现在的社会中,对某一个人来说,如果他是通过自己奋斗致富的,则这位富人会越来越富有;与之对应的是穷人越来越穷。

指导教师认为,之所以富人会越来越富,是因为某位富人掌握了一种致富或做事的成功模式,该富人只需拷贝其成功模式,就会越来越富有;而所有的穷人之所以穷,因为他一直没有找到一种致富或做事成功的经验。

作为硕士研究生,他在读研期间,应该至少体会到一种做事成功的经验;高一点的要求是,在读研期间,掌握一种成功模式,以便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复制其成功模式。

7. 关于爱心:起码有一次爱心经历,发自内心的经历,自己一人把所在的宿舍卫生彻底的扫一遍。

起码有一次爱心经历,发自内心的经历,把所在的办公室卫生彻底的扫一遍,参加人员不多于两人。

起码有一次爱心经历,发自内心的经历,义务献血一次。

发自内心的理解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1) 关于爱与所研究的专业:爱父母,爱家庭,爱所研究的专业。

(2) 关于爱与所研究的专业:所研究的专业是我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对专业的爱,应达到与爱家庭一样的程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行为、与指导教师互动时的表现,应让指导教师体会到其对所研究专业的真正的爱。

8. 关于一种高质量科研经历:要有一种高质量的科研经历体会,次数不少于三次,每次连续三个月以上(真正是科研需要的,自愿的,喜欢的,每天工作不少于12小时、每周工作6天)。

(1) 大约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研究生能做这样,但其余百分之六十多的,他们没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例如,同学远道而来需接待;坐太久了腰痛;对研究目标不感兴趣;待解决问题老师也不太懂,周围找不到对这个问题很明白的人;父母让回家几天相亲;天太热总出汗;天太冷脚冻的痛的受不了啦……(2) 正因为大部分研究生不具备“做好”一件事的能力,所以需要读研呵!一流的状态、一流的感觉将会使你的研究效率提高20倍以上。

(3) 所有研究生,当你还不是一位优秀的研究生之前,或者你还没有取得成绩之前,科研时间应为:每周休息一天,上班时间:8:00~11:30,下午2:30~6:00。

晚上时间自己定义。

(4) 对“超优秀”的研究生,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科研时间自己掌握。

谁是“超优秀”的研究生,由导师亲自当面宣布。

9. 关于热情和挑战欲:指导教师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与有热情和挑战欲的学生合作。

10. 关于人生理想:指导教师会在其可控的资源中,尽量支持有明确的理想和抱负的学生。

这些理想包括,未来10年内在国外或国内读博士、变成亿万富翁(婆)等。

指导教师认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按劳分配最充分的国家,民族企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指导教师反感其涉及到的学生毕业后到外资企业工作的言行、思想。

11. 关于就业方向:对于一位具体的人,其从社会上得到的财富与其特长有关;所谓特长,即不一样性:(1) 就业应聘时,指导教师提倡选择这样的企业或单位:在这个企业或单位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如果离开了这个企业或单位,这个企业或单位会感到损失了很多,感到很难受;(2) 指导教师认为,选择可能具备更多发展机会、发展空间的企业或单位,比选择当前每个月给更多工资或金钱的企业或单位更好。

(3) 指导教师欣赏的就业之路:毕业之后先搞几年一流的研发之后再根据情况选择道路。

12. 关于对新学习对象的学习方法:任何新的专门知识,学习时间不超过3天。

也就是说,从一点也不知道,到基本会用,不能超过3天。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方法是一边用一边学。

13. 关于第一篇投出的论文:自己真正认真的修改不少于5遍(每改一遍请人或发给指导教师看一遍)。

一般一篇论文需改20遍以上,第一作者应有充分的、足够的心理准备。

14. 关于第一次写专利:根据与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所领会的内容,写出专利名称,画出专利说明书所需要的所有图表(按规范),通过Email请指导教师确认后再开始写专利申请所需的所有文档。

权利要求书是保护专利思想的法律文件,是专利最重要的部分。

自己真正认真的修改不少于5遍(每改一遍请人或发给指导教师看一遍)。

一般一份专利申请书需改10遍以上。

15. 关于正在研究的目标与感兴趣的目标间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会发现一些更感兴趣的目标,如何对待更感兴趣的目标?把感兴趣的或更感兴趣的目标,用笔记在自己的笔记本的最后面的固定页上,以便于收集整理。

正在研究的目标完成了,或者不可能完成了,再在自己的笔记本的最后面的固定页上找研究点。

16. 关于一个研究目标的完成时间:完成一个研究目标一般不超过3个月。

若目标太大应进行分解。

一般来说,三个月完不成的一个研究目标,往往一年也完不成。

17. 关于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目标:目标应适合自己的主要特点,目标的数目控制在3~7个之内,每一个目标均可考核,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并合理安排优先顺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一致,这些目标应与指导教师协商且与指导教师的目标相协调。

(1) 3~7个目标中的一个目标应该是:在第三学期结束时,指导教师认为你基本上达到毕业的要求了(高质量的完成一个科研任务)。

(2) 相信指导教师,就目标与指导教师进行信任的交流。

指导教师是合情合理的人,会根据学生的人生理想需求及自己的状况来安排某位学生的研究方向。

(3) 除了向指导教师说明并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外,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应严格按指导教师在例会上、平时交流时指定的做。

(4) 相信导师,应避免自己做一套、指导教师说一套的情形出现。

正如孔子、穆罕默德、耶稣所言: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就先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希望某人如何相信我,我就得先如何相信某人。

当指导教师明白了某同学是第三次不相信他时,指导教师的意识里该同学的毕业时间到了,指导教师不会再对该同学花时间与精力了。

(5) 指导教师会在某些不一定正式的场合告诉某位研究生,把什么什么问题做一下。

这位研究生应尽快制定一个时间表,在时间表对应的时间内完成之。

应避免不了了之情形的出现。

(6) 指导教师反对研究生同时做两件事,因为95%以上的人不能胜任同时做两件事。

除非指导教师亲口告诉你同时做两件事,因为这时指导教师已认为你是5%能胜任同时做两件事的人。

18. 关于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不少于三个月主动面见指导教师一次,谈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问题、计划等。

指导教师每周到学生办公室去的次数不少于一次,这时是反映问题、当场交流的时机之一。

与指导教师通过EMAIL交流,超过30K的文件附件请压缩后再附上。

19. 关于周总结:每周一上午8:30以前,请提供一份一周总结(发到指导教师的邮箱****************.cn),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完成任务情况、建议,以及下周计划,等等。

周总结使用指导教师指定的模板。

(1) 以前的每个月的周总结及计划请不要删除、不要更改。

保持周总结的历史完整。

每位学生一个学位一份周总结集。

(2) 为方便看到当前月的周总结,周总结的排方法可以是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a) 正序方法:正序的排列方法来排每个月的内容,即以自然的顺序将当前月内容排在上个月的后面;同时在周总结第一页第一个表中的第一个“点击”后,插入交叉引用,使得阅读者“单击鼠标”或按“CTRL+单击鼠标”可直接到要看的内容处。

(b) 倒序方式:倒序的排列方法来安排每次记录的内容。

即,当前月内容排在上个月的前面。

(3) 每周的总结,可长可短。

如,短的可是:“休假”,长的可写两页或更长。

20. 关于例会,主要注意以下两部分:(1) 每月一次,每次每人讲话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例会的内容包括:完成任务情况、发现的问题、下周计划、建议等。

(2) 例会时不超过10分钟的口头表达,应不仅是指导教师一人能听懂,应让所有的在座人员都听懂。

21. 关于学术交流:社会上的精英不时会在学校里出现,包括那些已事业成功的人士,以及目前还没有事业有成的人士(学生及同学)。

指导教师期望研究生:(1) 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学术交流的讲座及活动,体会已成功者思考问题、看问题的方法,向已成功者学习,思考如何模仿这些人;(2) 靠近那些指导教师认为优秀的同学,体会这些优秀同学的特点,包括精气神、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22. 关于与指导教师见面及见面时自己拟提出的问题:(1) 研究的对象时常会暂时难住我们,与指导教师见面时,自己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能在3分钟内说清楚,而且自己还要有不少于一个的解决方案(指导教师并不要求你已有科学的解决方案)。

(2) 与指导教师见面之前,应先EMAIL联系,说明见面的目的,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后再找指导教师。

如果是紧急的事,可以先电话联系交流。

(3) 不仅会找问题、挑毛病,还要学会寻找解决问题之道。

面对问题时的抱怨、回避情结,只能使自己悲观失望,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23. 关于看书及看论文:读研之后,只有少数的书是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看的。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时间长度:有些一分钟看完,有些五分钟看完,有些十分钟看完,有些二十分钟看完。

不同的技术书读的遍数应有所不同:第一遍一分钟,摘要、目录、结论;第二遍三分钟,根据目录看清有哪些内容是感兴趣的,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部分看一看;第三遍十分钟,看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