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主要内容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产、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3、环境污染带来危害:危害人体健康;使许多物种频临灭绝;毁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4、人们常提到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是指: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资料:发生于1952年,仅加利福尼亚州,有190万棵松树受害,其中30%枯死);3)英国伦敦烟雾事件(资料:发生于1952年冬,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4)日本的水俣病事件;5)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6)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7)日本米糠油事件;8)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5、我国森林的长年砍伐,造成近年两大灾害:水灾频发 2、沙尘暴增多6、工业“三废”指(废气、废水、废渣);生活”三废”指(粪便、垃圾、污水)7、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水资源危机5)资源、能源短缺;6)森林锐减;7)土地荒漠化;8)物种加速灭绝;9)垃圾成灾;10)有害化学品污染8、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各种资源危机;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等)9、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10、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可归结为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
11、破坏森林带来恶果: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恶化、物种减少12、水污染中常说的“五毒”物质是:酚、氰、汞、铬、砷。
13、对绿色植物损伤最大的五种气体是:氧化氮、乙烯、氯气、氟化物和二氧化硫。
14、水体被污染的途径有: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含有农药、化肥、有机物的农田,大气沉降物,放射性散落物及酸雨等。
15、环境污染主要有:(1)大气污染(2)水污染(3)土壤污染(4)食品污染(5)放射性污染(6)噪音污染16、中国政府把“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作为全国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
17、臭氧层的作用?(在距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高空,分布着一层臭氧层,尽管它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它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形成保护层,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18、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与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多、门类全、数量丰富。
是世界第三资源大国(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2)人均资源占有量少;(3)资源的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匹配;(4)低劣资源比例较高;(5)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严重。
19、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影响;(3)对能源供应的压力;(4)森林资源的困扰;(5)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6)环境污染空前加剧(7)对矿产资源的压力(8)对海洋资源的压力20、98年长江发洪水就是由于大量森林被砍伐,洪水之后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有力措施来恢复生态环境。
21、在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一般年份异常偏高时,被称为“厄尔尼诺”(圣婴),而表层海水温度比一般年份异常偏低时,被称为拉尼娜(圣女),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22、为什么说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还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因为森林不仅给人类提供木材、药材、花果、植物、动物等,还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制造氧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杀灭细菌等作用)23、一公顷森林制造的氧大约可供多少人呼吸? (1000人)24、一个城市居民要多少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才可以吸收其全部所呼出的二氧化碳? (10平方米)25、湿地: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6、湿地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教育和科研价值:旅游休闲;航运;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27、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的哪一类植物资源占据全世界首位?哪一类动物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裸子植物;鸟类)28、我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哪些?(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麋鹿等),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哪些?(银杉、金钱松、珙桐等),哪一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银杉)29、生物入侵:生态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或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进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
30、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3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4、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35、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蓝藻爆发的原因:天气变暖,水质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产生原因:1 农田化肥2 牲畜粪便;3 污水灌溉;4 城镇地表径流;5 矿区地表径流;6 大气沉降7 水体人工养殖36、水土流失:在水的侵润和冲击作用,以及重力和风力等外力的联合作用下,土壤的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被水流带走而遗失的现象。
37、水土保持是指以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8、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39、节能减排: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40、绿色食品是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分A级和AA级,A级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1、绿色能源又称清洁能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为两种概念。
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
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煤与成“煤”油,通过高新技术严密控制的燃烧转变成电力)和核能等。
42、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或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43、环境保护,是指公民、团体、国家及国际社会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和。
4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4)污染者负担、开发者保护的原则;(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45、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6、现代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科学预测与决策;(2)污染控制;(3)清洁生产;(4)节约能源;(5)生态农业;(6)综合利用技术;(7)环保产业47、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
为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48、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6月3日-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会议还签署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申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重要文件。
49、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于何时何地召开?答: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我国于2006年12月12-13日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
50、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集体、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1、我国已颁布了十部环境保护法律,它们是: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沙治沙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17部:《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自然保护区法》、《生物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遗传资源保护法》、《生态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
52、“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工程建设,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