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凝剂的配置、用法和选择
常用抗凝剂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化学药品。
其作用为消除钙离子作用。
使血液中的钙转变成可溶性的,但不离子化的络合物,药物如枸橼酸钠,草盐酸和二乙胺四乙酸二钠等。
另一类为生物制剂,如肝素,其作用是阻止凝血酶的生成,从而抗凝。
第三类为离子交换剂,系采用物理性方法防治血液凝固。
1.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溶于水,不溶于醇。
可直接用本品粉末,每ml血液加3~5mg,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按30mg/ml的枸橼酸钠溶液1份,血液9份比例混合剂可使血液不凝固。
因本贫碱性较强,可用枸橼酸调节pH接近7.0,所含成份为枸橼酸钠56mg/ml,枸橼酸5mg/ml和葡萄糖29mg/ml,成为复方枸橼酸钠抗凝剂,常用于各种动物连接血压计时的抗凝。
现用的枸橼酸钠有两种:(1)枸橼酸三钠(Trisodium citrare):有两种结晶水含量不同的成品,一种是2Na3C6H5O7·11H2O,其与血浆成等渗浓度为 3.8%;另一种是Na3C6H5O9·2H2O与血浆成等渗浓度为3.2%(2.5%~4.0%),均为碱性,枸橼酸或其盐与钙作用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当制成2.5%溶液时,Ph为7.5。
最低的抗凝浓度为0.2%,一般在血液中的最终浓度应为0.4%~0.6%,是长久以来国际上最通用的抗凝剂。
(2)枸橼酸二钠(Disodium citrare):因其中含有大量的枸橼酸离子,属于酸性的枸橼酸。
3.5%溶液的pH为4.5,其优点是:简化了配置保存液的处方及其配制手续;防止高压消毒时葡萄糖的焦化现象,但大量输血时,枸橼酸钠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2.草酸钾(Potassium oxalate)和草酸钠(Sodium oxalate):草酸溶于水,微溶于醇,具有溶解度大,抗凝作用强的特点。
体外抗凝时1ml 血液用草酸钾1~2ml,微量检验用血较少时,可配成20mg/ml溶液。
也可根据需要,用100mg/ml草酸钾溶液放入试管中摇动,使其分散浸湿管壁周围,置60℃烘箱内烤干。
草酸钾溶液0.1ml(相当于固体10mg)可阻抗5ml血液凝固。
烘烤温度若超过80℃,可使草酸钾分解成碳酸钾而失去抗凝作用。
由于本品抗凝系于血液内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而阻止血凝,故含钾、钙的血样不能用其作抗凝剂。
此外,草酸钾对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淀粉酶也有抑制作用。
草酸钠抗凝作用于草酸钾相似常用于凝血因子的测定;不适用于含钠、钙的血样检查。
3.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tera-acetate,EDTA-2Na)
溶于水,微溶于醇。
本品与钙结合比枸橼酸钠强10倍,是一种强力抗凝剂。
其水溶液的Ph约为 5.3。
体外抗凝用其1%的溶液。
取EDTA-2Na 1g、氯化钠0.7g,加蒸馏水至100ml,过滤后即成。
4.三羟戊二酸钠(Sodium trihyroxy glutarate , C5H7O7 Na2 )本品可代替枸橼酸钠,抗凝力弱。
7%溶液的Ph为4.3,抗凝力相当于2~3.5%枸橼酸盐溶液。
本品不良反应较少,对红细胞基质能起加强作用。
5.肝素(Heparin):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常用其钠、钾、锂盐,易溶于水,不溶于多种有机溶媒。
可接受110℃高压消毒30分钟;安培装溶液常置冰箱中保存。
肝素作用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其作用很强,是常用的全身抗凝剂。
纯肝素10mg能抗凝65~125ml血液(按市售的肝素钠溶液1mg等于125i μ计算,则10~20 iμ可抗凝1ml血液)。
由于肝素制剂纯度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同,因而其抗凝效果不一。
一般可配成10mg/ml肝素生理盐水溶液,用时取0.1ml于试管内,100℃下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
也可用注射器吸取配好的肝素浸湿管壁,直接抽血于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
还可用其他溶液分装于用过的洗净的小玻璃瓶内,再37~56℃温度下蒸发水份后成粉使用。
动物实验做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鼠2.5~3mg/200~300g体重,兔或猫10mg/kg。
如纯度不高,又是过期者,应用时计量可增加2~3倍。
6.离子交换剂:除去血液中的钙离子,产生抗凝。
因该血液内不含抗凝物质,故无中度危险;但不能用于血液保存。
多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离。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
(1)苯核磺酸(Dowex-50,苯乙烯):属于磺化芳香族碳氢多聚物。
每200~400ml血液使用25~30mg。
(2)羧酸型(Amberlite ICR-50,丙烯酸):每200~400ml血液使用25~30mg。
(3)苯核磺酸(Permitite Q):属于磺化碳氢化合物。
每200~400ml血液使用25~30mg。
参考文献: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