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税收筹划概述(ppt 47页)
税收筹划概述(ppt 47页)
如:消费税、印花税、资源税等。
(三)累进税率
定义:指随同征税对象数量的增大,征税比例随之 提高的税率。一般适用于收益、财产征税。
分类: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我国目前税率使用情况表
税率形式
适用的税种
比例税率
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企业所得税、房产税、消费税、关 税 、印花税、契税、个人所得税
有三种形式: (一)比例税率 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 的征收比例,流转税一般实行比例税率。
如: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
(二)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按照 课税对象规定征收比例,而是按照征税对象的计 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为固定税额,一 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 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增值税、营业税和城市 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 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企业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 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证券交易的印花税。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车船税、关税、消费税、 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纳税环节
定义:国家在规定某种征税对象时,必须明确规定其纳税环 节,即发生纳税义务的时间和场所。
分类: ①按次数分为:一次课征制(消费税);多次课征制(增值
税) ②按征收环节分为: 生产环节(消费税、资源税) 流通环节(增值税) 分配环节(所得税)
五、纳税期限
定义: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 限。
两层含义: 一是确定结算的间隔期限,即多长时间缴一次税。 二是确定纳税的期限,即期满之后税款多长时间
必须入库。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 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 的具体纳税地点。
七、减税免税
2、征税对象的种类: 商品、劳务、收益额、财产、资源、行为等。
二、征税对象
3、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 ①计税依据:计算税款的依据,征税对象的
数量化。也就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 准。
②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 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三、税率
定义: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 应纳税额计算的尺度。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2、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如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罚款、采用税收保全 措施、通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扣款等强制执行措施等。
3、刑事法律责任形式:
第二节 税种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性质的不同:
1.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 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4. 行为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 5.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价外税:就是价格中不包含税款,税款是价格的附加, 税款按照不含税价格计算的税种。价外税的转嫁性较为明 显。比如增值税。
五、按计税依据的形态分为:
从价税:按商品的销售金额计算的税种,如营 业税、增值税。
从量税:按应税商品的数量计算税款的税种, 如资源税。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 重点,其它税种为辅助,多税种、多次征、 主次分明的复合式税制体系。
减税: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免征全部税款。 减税免税权限集中于国务院。
八、罚则
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等相关人 员和单位的违法税法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
主要违章(法)行为: 偷税、欠税、抗税、不履行税收管理程序性 义务。
税收法律责任的形式
1、民事法律责任形式: 如税务机关追征税款,加收滞纳金。
二、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分配
中央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如消费税。
地方税:由各级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如房产 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的共同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如增 值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 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补充:税务机构的设置
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省及省以下税 务机构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目前,我国税收分别由财政、税务机关、海关 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国税局系统
地税局系统
地方财政 部门
海关
增值税, 消费税,
车辆购置税, 铁路、银行总 行、保险总公 司集中缴纳的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野蛮者抗税, 愚昧者偷税, 糊涂者漏税, 精明者税收筹划。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够进行实务操作。
二、教学要求 1.学生已修完前导课程,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
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2.学生应该能运用方法论、认识论研究探讨税收筹划的基
2、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扣缴义务人和负税人。 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 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税负 转嫁。
二、征税对象
1、定义: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目 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根本 标志,体现了税收的广度。
三、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
1、直接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税负不易转 嫁,如所得税。
2、间接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税负较易 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
价内税:就是税款是价格的组成部分,价格中包含了税款, 税款按照含税的价格计算征收的税种。价内税的转嫁具有 隐蔽性。比如消费税。
本理论与实务操作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第三节 税收筹划概述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纳税环节 五、纳税期限 六、纳税地点 七、减税免税 八、罚则
一、纳税人
1、定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