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三年之丧-恻隐之心

3.2-三年之丧-恻隐之心

返回
孟子最伟大的思想 “仁政”:以民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 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 得民心者的天下。(亦即王天下)
孟子:民主思想的先驱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 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 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
作品述评
三年之丧:孔子以 “仁”为核心 ,以“礼” 为手段。“仁”是“礼”的内在依据,“礼”是 “仁”的外在表现。“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仁 爱更多的侧重于伦理意义,政治上企图恢复旧的统 治秩序,表现得比较温和保守。 孔子把伦理学范畴的“仁”推广到政治上,就 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孔子开创了中国伦理政 治之先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返回
教学重点
1.把握孔子的伦理学思想和孟 子的“四心”说。 2、新时代如何运用孔孟思想为 现代经济建设服务。
返回
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字 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孟子(前 372 - 前 289 )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 (山东邹城)名轲,字子舆。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 思的弟子,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 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 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 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孟庙、孟林
孟林亦称亚圣林,是葬埋孟子及其后裔的家 族墓地,位于山东邹城四基山西麓。
幼年丧父的历史名人 1.孔子2岁丧父17岁丧母;
2.孟子3岁丧父; 3.禅宗始祖惠能3岁丧父; 4.穆罕默德遗腹子,6岁丧母,叔父养大; 5.耶稣15岁(也说19岁)丧父;
6.释迦牟尼出生七天丧母,姨母养大;
7.亚里士多德幼年丧父,寡母哺养成人;
返回
资料链接
孔子的国际地位
面对“物质主义”盛行,精神匮乏以及日益动 荡不安的社会和国际局势,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开 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良方。英国著名史学家汤 因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挽救21世纪的社 会问题惟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美国许 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组织学者专门研究中 国传统文化。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 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 罕默德、耶酥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 化的“四圣哲”。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 们曾共同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中国去寻找孔子的智 慧。”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 的《走向全球的伦理宣言》中,把“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作为四条“金规律”的指导思想。
课文讲解
恻隐之心 孟子对“仁”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孟子 性善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 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 义的命题。性善说是“仁政”的基础。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 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 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 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 返回 子的思路。
资料链接
孔子的国际地位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去 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是一九八八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 “面向二十一世纪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之新闻 发布会上,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他因在等离 子物理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一九七0年诺贝尔奖)在 其演说中所公布的他探索深思了数十年而得出的结论。同 时,这句富有深刻内涵的话,也作为了大会结束时所得出 的十六个结论之一。从此,这句经典之言的广泛传播,就 成为了中西方文化在一个新的世纪之交的再一次交汇融合 的标志。也预示着以华夏先秦文化之精髓为代表的人类真 善美精神与仁爱价值观的再次确立!(注:报道或引用这 次会议的中外媒体有: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1988-1-24、 美国《纽约书评》双周刊1997-4-10、新华社《国际先驱导 报》2003-1-17等)
资料链接
孔子的国际地位
的确,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学说中的 平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 理念,以及“和为贵”的文化品格,不仅 超越了时代,而且还跨越了国界。中华传 统文化中关于“和而不同”的思想,对指 导今天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和解决国家之间 矛盾都有着现实意义。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和认同,有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 有助于维系整个社会的和谐团结,
70.川端康成 2岁丧父 3岁丧母 7岁丧祖母 10岁 丧姐 15岁丧祖父,成为人间孤儿; 71.大江健三郎9岁丧父; 77.诸葛亮3岁丧母7岁丧父; 78.陶渊明7岁丧父;
80.韩愈孤儿,由兄嫂抚养;
81.范仲淹1岁丧父; 82.欧阳修童年丧父; 83.玄奘5岁丧母10岁丧父 84.岳飞生而无父,在洪水中靠一口大缸躲过劫难;
返回
艺术赏析
读《论语》如沐春风。《论语》 文字简约、含蓄,给人的感觉是仁者 的谆谆告诫。
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 富于雄辩说理,感情充沛,气势磅礴, 充溢着大丈夫浩然之气。
返回
能力培养与训练
1、【读】课外读《论语》和《孟子》。 2、【听】你认为《论语》是最重要的现 实意义何在? 3、【说】谈谈你对“半部《论语》治天 下”的理解。 4、【写】写一篇心得说说《论语》或 《孟子》中的哪一句话最让自己得到 启示?是什么启示?
返回
孔孟对比
三、孔孟价值观之别——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孟子: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讲仁,仁本之于心,叫“仁心”。 孟子讲义,义离不开气,叫“义气”。
返回
返回
课文讲解
三年之丧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仁不仅仅 是伦理道德,更是一种政治思想。因此,孔 学既是一种人本哲学,也是一种新的治国学 说。 在孔子思想中,仁对礼具有统帅作用。 特别当碰到仁礼冲突时,孔子则毫不犹豫地 站在仁一边,让礼服从于仁。如《三年之丧》 中,孔子认为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
86.成吉思汗8岁丧父;
104.鲁迅13岁丧父; 105.胡适5岁丧父; 106.老舍2岁丧父; 107.曹禺出生3天丧母,5岁丧姐; 108.茅盾9岁丧父; 110.冯友兰13岁丧父; 111.冼星海遗腹子,寡母养大; 112.傅雷4岁丧父; 113.巴金10岁丧母; 114.梅兰芳14岁丧母; 115.陈景润10岁丧父; 116.李嘉诚14岁丧父; 117.查良镛(金庸)13岁丧母; 118.霍英东7岁丧父与二兄长;
作品述评
恻隐之心: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 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 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 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 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 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 “四心”。而这“四心”正是“仁义礼智”这四 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9.但丁6岁丧母18岁丧父;
11.拉斐尔12岁父母相继亡故; 12.米开朗其罗6岁丧母; 13.哥白尼10岁丧父;
21.卢梭幼年丧母; 22.巴赫9岁丧母10岁丧父; 23.莫扎特早年丧母; 24.马丁路德早年丧父; 25.司汤达7岁丧母; 26.尼采5岁丧父; 27.安徒生11岁丧父 ; 28.彼得大帝10岁丧父; 29.莱蒙托夫3岁丧母; 31.莫里哀10岁丧母; 32.高尔基4岁丧父; 33.托尔斯泰2岁丧母,9岁丧父; 34.门捷列夫13岁丧父; 37.曼德拉4岁丧父
山东古代名人
孔子、孟子、孙子、曾子、晏子、 墨子、孙膑、鲁班、扁鹊、孔融、邱 处机 东方朔、诸葛亮、王羲之、颜真 卿、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刘勰、 李清照、张择端
返回
孔孟对比
一、孔孟个性之别—— 1. 孔子敦厚温和,孟子愤世疾俗 。 2.孔子彬彬有礼,孟子雄辩滔滔。 3.孔子是温和的,孟子是刚勇的。 4.孔子也有刚勇的一面: “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也有温和的一面: “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孔子柔中有刚,孟子刚中有柔。
孔子-孟子
孟子
孔子
教学 朗读 目标 孔孟 朗读 对比 课文 朗读 讲解
教学 朗读 重点 作品 朗读 述评
作者 朗读 简介 艺术 朗读 赏析 孟子 朗读 思想 读听 朗读 说写 资料 朗读 链接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孔子的伦理学思想和孟子的 “四心”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 和比喻说理的写作方法。 4、新时代如何运用孔孟思想为现代 经济建设服务。
返回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孟子:幼年丧父、孟母三迁……
15岁受业于子思 30岁收徒讲学 40岁周游列国,宣传仁政
返回
孔孟对比
二、孔孟人格之别—— 孔子,君子式的人格。 孟子,大丈夫式人格。 庄子,隐士型的人格 荀子,白领式的人格 “孔子之道,君君臣臣。孟子之道,人皆可以为君。”
43.拜伦早年丧父; 44.卓别林2岁父母离婚,10岁丧父; 45.达尔文8岁丧母; 46.亚当 斯密遗腹子; 47.居里夫人8岁丧姐,10岁丧母; 49.拿破仑 波拿巴16岁丧父 50.华盛顿11岁丧父; 51.托马斯 杰斐逊14岁丧父; 52.林肯9岁丧母; 54.爱默生5岁丧父; 55.马克 吐温12岁丧父; 69.青霉素的发现者弗来明7岁丧父; 62.罗素2岁丧母4岁丧父,祖父抚养; 63.加缪1岁丧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