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施工测量本工程以建筑物坐标点与建筑红线的相对关系定位,高程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

一、施工测量前准备⑴校对测量仪器:将本工程应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及工具经国家计量单位校核,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⑵根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坐标桩的准确。

⑶施工前,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和建设方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复测,确保工程坐标和高程的准确性。

⑷对定位控制线、标高线进行复校验收,确保资料衔接齐全准确。

⑸对施工现场内影响施测的障碍进行处理。

⑹对施测用辅助材料如标高控制桩油漆、麻线等提前准备到位。

二、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⑴依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总平面图施测,进行建筑物定位、复测。

⑵控制网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

本工程设控制轴线条,分别为轴线向内侧平移2m,控制桩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

⑶验线控制轴线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由责任工程师复检,再由质量总监检验,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公司验线。

三、施工测量放线基础施工中,在建筑物外侧埋设轴线控制桩及基准点,不得在道路或堆放材料的附近埋设。

本工程内控制基准点布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内控法在建筑的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

基准点选在距轴线内偏1m的交叉位置,因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以保证竖直投测精度。

布设基准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柱。

内控法基准点埋设方法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偏高轴线1m的位置,采用100×100mm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

钢板通过锚脚与顶板结构钢筋焊牢。

基准点要保持通视,严禁颓放杂物,以避免破坏原由测设的控制基准点。

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本工程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采用拓普康GTS-700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要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

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求来进行。

四、施工高程测量⑴水准点引测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⑵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程》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⑶施工中的标高控制①场内敷设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②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在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标高传递基准点。

用水准仪往返测验,以便检验和纠正。

当柱拆模后在柱上测设相对该层+1.000m 标高。

③在结构层施工,传递引测标高时,尽可能直接引测,即每楼层应用钢尺自基准点+1.000m处向上垂直丈量,做好抄平的依据。

结构施工测量允许偏差五、建筑物的沉降观测⑴测量工具和仪器准备采用高精度瑞士徕卡N3型水准仪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水准尺,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⑵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考虑永久使用,为相互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稳定,不受施工机具车辆碰压,以防止水准点高程变动。

⑶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进行往返测量,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6√n (n为测段的测站数),水准点高程可根据国家或城市水准点引测,或者假定高程系统,并与该地区水准点联测。

⑷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依据设计图规定,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埋设。

⑸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通常以月沉降量不超过1mm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⑹建筑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1.沉降观测注意事项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做到四固定:⑴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⑵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⑶使用固定的水准点;⑷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⑴沉降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⑵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负责人员使用。

3.进度测量报告整理⑴在整个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和其他被监理工程师要求的阶段,测量员要对整个工程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和标高、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的标高等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校核,并将检查和校核的结果整理成一份由他签署的进度测量报告。

⑵进度测量报告要在相应楼板的底模支设完成后的7天内呈交给监理工程师,进度测量报告以两套纸质图表的方式呈交。

2. 地下室施工方案本工程的±0.000以下工程比重大,为确保地下室砼质量,基础底板厚1400mm,局部1700mm,为大体积混凝土,按大体积砼要求施工。

为确保砼的施工质量,施工前除必须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到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外,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方能确保砼的施工质量。

一、砼关键技术措施1、按设计要求的砼强度和抗渗等级,严格选用砼的最佳配合比,并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进行优化。

2、为减少水泥的水化热,拟选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砼,控制水的用量,同时掺加适量抗渗防裂纤维CLS(1)或抗裂防渗济BC-Ⅷ(2)。

3、使用洁净的中粗骨料,即选用粒径较大(5—25mm),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1%的石子和含泥量小于2%的中粗砂;掺加磨细Ⅰ级粉煤灰掺合料,以代替部分水泥;掺加适量木质磺酸钙或同类性质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控制坍落度。

4、严格控制砼出机温度及浇筑温度,使用商品砼前,向供应商事先提出要求。

为降低砼的入模温度,本公司将严格要求商品砼供应站控制石子和水的温度,高温天气砂石堆场全部搭设设简易遮阳棚并定时淋水降温,必要时用冰水冲洗骨料。

5、加强养护措施:砼浇好之后12小时内,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草袋,控制砼表面与砼内部之间的温度差不超过250C。

二、砼施工准备1、对商品砼供应商进行统一的技术交底。

外加剂单独计量,原材料储备是否足量,确保连续供应。

要求原材料、外加剂均采用电子计量、微机控制,自动上料。

2、砼拌制时,对砼厂家进行监控,派驻技术人员对砼生产厂家的原料的质量、坍落度供应速度进行跟踪检查,记录,确保供应的连续、匀速,质量的稳定。

3、准备充足的施工机械,除现场实际使用的施工机械外,准备足够的备用设施,至少配备一台备用砼输送泵。

三、砼施工方法1、机械选择底板选用2台汽车泵输送砼;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

2、砼浇筑顺序砼浇筑采用分区分段分层,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方法。

商品砼由自动搅拌运输车运送,由输送泵车泵送砼,从基坑一端推进到另一端,由一个泵负责浇筑一个区进行浇筑,每次浇筑厚度根据砼输送能力、施工段宽度及坡度、砼初凝时间进行计算,每层厚度30cm-40cm。

若有意外,砼输送能力下降,则立刻减小砼浇筑厚度,确保在底板砼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

在浇筑砼的斜面前中后设置3道振捣器振捣并采用二次振捣。

3、砼浇筑每层砼应振捣密实,前层砼必须在初凝前被新浇砼所覆盖,振动器应插入下层砼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振捣时间以砼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和砼不再下沉为准。

不能漏振和过振。

砼浇筑到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要确保相邻搭接5cm,防止漏振。

4、砼上表面标高控制在浇筑砼前,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在墙、柱插筋上测得高出0.5m的标高用红油漆做标志,使用时拉紧细麻线,用1m高的木条量尺寸初步调整标高,全站仪器和水准仪精密复核即可。

6、砼表面二次抹平砼浇筑到顶面,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随即用括尺括平,二次铁滚碾压两遍,用铁板抹平整一道,待砼终凝前,用木蟹槎一遍,再用铁板收一道。

四、混凝土温度控制根据砼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才不使砼产生裂缝。

1、控制指标,砼里外温差不大于25℃。

2、加掺合料及附加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掺粉煤灰,膨胀剂,替换部份水泥,掺减水剂,减少水灰比到0.5以后,以达到水泥用量最少的目的,减少水化热总量。

3、控制砼出罐和入模温度(1)降低出罐温度为有效控制砼出罐温度(不超过26℃),当气温超过30℃时,粗骨料需浇冷水降温和遮盖不让太阳直接暴晒。

(2)控制砼运输和入模温度砼运输和泵送过程中,要控制温度不超过出罐温度,应在砼罐车和输送泵管上,覆盖保温材料以保持砼入模不超过26℃。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值根据精确度要求,在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值的计算中只考虑单方胶凝材料用量和混凝土入模温度两个主要因素根据掌握的混凝土配合比,所计算的大体积内部最高温升值如下:Tmax=α(Wc/10)+WF/50+T0式中:T0—混凝土入模温度,26℃WF—粉煤灰用量,110KgWc—水泥用量,360Kgα—用矿渣硅酸盐425水泥的系数,取1.0Tmax=α(Wc/10)+WF/50+T0=1.0×(360/10)+110/50+26=64.2℃混凝土测温控制随时撑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是指导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及时控制和了解承台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应测温。

每个测温点按混凝土上、中、下3处布置3个测温点。

五、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其主要作用是保湿、保温,尽最大可能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具体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四层草袋。

草袋养护材料的厚度,由下式计算可得:δ=0.5λH(Ta-Tb)K/λ1(Tmax-Ta)式中:δ—草袋厚度H—大体积混凝土厚度,1.5mλ—草袋的导热系数,0.14W/(m·K)λ1—混凝土的导热系数2.3W/(m·K)Ta—混凝土与养护材料接触面温度,当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时,Ta= Tmax-25=64.2-25=39.2℃Tb—施工时大气平均气温,20℃K—传热系数修正值,1.3δ=0.5λH(Ta-Tb)K/λ1(Tmax-Ta)=0.5×0.14×1.5×(39.2-20)×1.3/2.3(63.2-38.2)=0.046m=4.6cm通过理论计算,采用上、下各铺一层塑料薄膜加四层草袋进行底板部分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即可满足内、外部温差值可控制在25℃以内,可以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六、地下室外墙砼施工外墙结构自防水砼施工关键技术为确保外墙防水砼的施工质量及防水性能,防止裂缝,在施工当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