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职业健康体检的请示报告尊敬的领导:按《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公司现正在进行的一期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中也要求公司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开展岗前、在岗、离岗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
故公司现需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公司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妥否?请审阅批示。
此报告安质部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二日篇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范本xxx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在岗期间体检)编号:zt-2012-41 xxxxxx健康体检中心2012年8月8日体检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或影印件) 报告书编制人员基本情况表目录前言................................................. 6 第一章用人单位概况.....................................6 第二章用人单位生产工艺流程............................7 第三章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7 第四章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12)第五章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6 第七章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人员名单及体检结果2、其他疾病或异常人员名单及体检结果3、本次检查未见异常人员名单4、常规体检项目检查结果参考标准及建议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复印件6、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复印件(在岗期间)7、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书篇三: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张淑芳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七中队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
公安民警这个承担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针对此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找到增进公干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据调查,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民警219人占牺牲民警总数的41%,2001年广东省因累病牺牲的民警7人,占牺牲总数的47%。
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情绪,17.9%的公安民警缺乏从警心理,12.4%的公安民警性格偏执,12.4%的公安民警心理恐惧不安,另有 6.7%和0.5%的公安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等问题。
【1】2006年公安民警因积劳成疾牺牲175人,比上年下降4.4%;因交通事故牺牲147人,比上年下降26.9%。
尽管因积劳成疾和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两者占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仍高达80.9%。
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占44%,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占36.9%。
并且其中因心理疾病诱发的占很大比例。
【2】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重,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公安民警心理不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民警生理的影响。
心理的不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不仅引发心脏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等疾病,而且会干扰认知,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致命。
(二)对民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临场晕”或怯场现象,使有的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手脚发抖、动作失调、武器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和战术发挥不出来,失去战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损失。
过度的心理压力还会造成民警缺乏信心和不能够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感情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离婚率高,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同事关系紧张。
因而会降低民警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对民警行为的影响。
心理压力容易使警察个体形成偏执型性格。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动机则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心理压力值就会高,则心理防御手段更强烈,心理障碍的患有率就大大上升,而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又常常导致个体行为偏离。
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使警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所有的陌生人都有违法的嫌疑,这种心理定势不断地对自己形成心理暗示——对所有的陌生人不能太友好,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发生行为偏离,则往往在执法过程中通过滥用暴力,如刑讯逼供等表现出来,有的甚至滥用权力,对公民的宪法权利构成严重侵害甚至剥夺。
二、影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工作压力1、警察工作的危险性、生活的艰苦性。
警察在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特别是面对穷凶极恶、持枪拒捕的歹徒时经常受到枪弹、匕首、棍棒等凶器和危害、爆炸物品的威胁,时时面对伤亡的危险。
民警们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这一工作现状使公安民警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警察工作的危险不仅是置身于危险境地,而且也包括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
长期从事警察工作本身就会造成令人生畏的压力。
另外,警察工作任务重、时间长,经常处理突发性事件,生活无规律,长期超负荷工作。
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差,公安经费不足,工资福利待遇低,多接触社会阴暗面。
这是警察工作艰苦特点的表现。
2、警察工作的繁杂性。
我国现有民警160万,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二,警力配置仅是西方国家的1/3.警力明显严重不足,民警超时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此外,公安工作范围很广,除了维持秩序,打击犯罪,更多的还要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使公安民警总是有做不完的事而心力交瘁,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心境。
(二)社会压力1、少数人对警察的偏见,不信任,甚至恶意。
警察是人民的卫士、公仆,一直都在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在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警民关系出现矛盾,甚至裂痕。
公众对警察不信任,抱怨指责的多;对警察不支持、旁观回避得多;对社会治安不参与、躲闪得多;对社会工作不满意、评头品足得多。
警察严格执法,进行社会秩序管理,常常引起社会的非议。
在公众眼里,警察的工作集严肃、怀疑和专横为一体,警察形象不佳。
2、社会竞争激烈下的生存压力。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下,新的经济体制,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进一步锻造高素质公安队伍,不断探索,大胆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等级评定、全员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制等等。
部分公安民警由于自生文化素质不好。
往往导致工作业绩不理想,觉得自己的晋职、晋级无望。
各种学习任务,各种培训如果不过关,不仅脸面不光彩,而且提职晋升、工资待遇等也将直接受到影响。
久而久之,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
(三)家庭压力。
家庭对警察的抱怨、不理解。
对大多数警察来说,他们经常被家人抱怨为不称职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
公安民警作为社会中平凡的个体,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既有铁骨铮铮的威严,也有柔肠百转的内心。
就危险紧张的工作性质而言,警察更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工作的需要,早出晚归已成为一种规律,极少与家人在一起。
工作压力的加重,心里消极因素容易被带入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粗暴、冷漠。
久而久之,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庭出现危机。
(四)警察自身因素。
警察心理健康与自身身心素质是分不开的。
外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
但不同人格、不同个性特征的警察在承载压力时的内心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人追求完美,做好的事情总是感到有不足,经常处于压力状态。
有的人敏感,易受暗示,与自己无关的语言和事物都会对其形成强烈的刺激。
有有的人面对困难和责任时不敢正视、企图逃避、拖延,由此带来了与日俱增的焦虑和沮丧,如此等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或者说人格上的某些缺陷,只能增加自我心理压力,体验压力带来的痛苦。
【3】三、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改进工作现状1、合理配置警力资源。
公安民警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
其工作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以夜继日、加班加点的超长工作方式取得的。
超长工作方式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形势长期平稳的问题。
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量和不同的工作需要及公安民警不同心理特征将警力进行合理调配。
调整警力部署和警力投向,把警力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2、定期实行警种轮岗。
警种不同,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也就存在巨大差异。
可考虑对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大的警种与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小的警种进行定期岗位轮换,以实现压力总体分配均衡。
3、政府要重视、公安机关要支持、社会要理解。
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解决后顾之忧;公安机关在解决警察的后顾之忧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为警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
社会各界及广大社会成员对警察工作给予最大理解和支持(二)从根本上减轻压力1、确保公安经费。
国家和地方财政要保障公安经费的切实到位,使从事“创收”类非警务活动回到真正的公安工作中来,将公安民警职权外的事情剔除,为民警们减负。
2、合理安排公安民警休假。
原则上确保每个季度有四分之一的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民警休假,更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
3、适当增加公安编制。
这是保障公安民警正常休假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安机关应当与人事等部门联系,增加警力编制,保障正常开展警务活动的必要4、切实关注民警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公安机关的领导对公安民警遭遇的家庭变故、生活困难要特别关注,尤其要关注这件事情带给公安民警的消极影响。
(三)以人为本,从优待警。
1、提高民警的条件待遇。
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其不能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工资成为民警收入的唯一来源。
应严格落实超时工作的工资补贴,从实际上给予民警们一定优越的物质与精神待遇,使其超额付出得到相应回报。
2、维护民警合法权益。
公安民警执法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广大的基层民警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尖浪口,遭到的侵害、投诉较多。
公安机关要加强民警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
成立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委员会,建立规范的投诉查处反馈制度,确保民警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积极为民创造敢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放开手脚干工作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