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师生关系PPT课件

小学师生关系PPT课件

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
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
14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 ,它又长出了新芽。
第七章 小学师生关系
.
1
案例:启发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 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 ,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 ,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 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 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 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 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 上所有的人”。
.
13
案例分析:于永正执教《草》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 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孤岛的故事,学生们闻所未闻,“笑口咸开”; 1912年6月20日讲“戒迷信”,他用亲身体验讲迷信的虚妄与危害,
但这些出生农村、深受家庭影响的学生们仍半信半疑,叶圣陶慨叹:习 惯对人来说影响是深刻的 ,破除迷信真是一件长期而艰难的工作;
1914年1月8日修身课,他讲了在一次“沉舟之难”中,一个男孩为 救一个女孩而献身的故事,学生们“情趣斐然,可生爱意慈心”;
.
15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 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 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 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 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于永正2004/10/18《德育报》
.
16
教学案例
1914年2月16日,他讲了美国总统林肯的人生轶事,学生们听了“心 生景仰之情”。
.
9
现在的老师
“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 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 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 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 苦的”。
——雷夫
.
10
(二)教师的学生观
当 儿童带着全部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进入到教育之 中后,就成为“学生”:一个需要学习、以学 习为主要活动形态的儿童。作为教师,需要直 面当代儿童的生存状态,研究如何在真实的环 境中促进学生成长;需要反思、重建自己的学 生观,以合理的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
2
点评
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 以必须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卢梭
.
3
一、儿童是谁
(一)多学科视野解读儿童
哲学视角:人的价值、尊严等(西方人性论、认识
论等)
心理学:遗传与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成熟与人的发展;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个 别差异的研究
.
Hale Waihona Puke 4社会学:人的社会化和教育的丰富关系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 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 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 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有一位青年教师 曾经上过这样一堂对联课,前 20 分钟,教师带领二 年级的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 男生和女生,反反复复 、来来回回地读: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鹂对翠鸟,甜 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 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 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就这样,一遍又一遍。
教育学: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个人的
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对人的发展起 主导作用……
.
5
社会学的视角:群体的视角 教育的视角:具有主体能动性
学习资源:
纪录片:《幼儿园》
《人间童话》
《人间有大爱》(台湾)
.
6
二、做一名幸福的小学教师
.
7
二、小学教师
点 (一)过去的小学教师
评 “在当时的杭州师范,先生的人格和学问通知了我们的
薛瑞萍:“这是我听过的最为简单清浅的一课。然而,正是它的简单 清浅,契合了儿童学习的内在节奏。” 这个“节 奏”就是指契合儿童自然生长的节律。卢梭曾说,人的所有 官能中,理性是最后发展的一个。在 这个时期,儿童的感官最敏锐, 因此应该拒绝理性。读是最好的办法,眼观耳听、口读心诵,充 分发 挥儿童身体的官能。
.
17
薛法根:《做什么事最快乐》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 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你该怎样回答呢? (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师:你是谁 生:我是大花猫,替主人捉老鼠最快乐。 生: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 生:我是乌龟游泳最快乐。 师: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是快乐的。 生:我是太阳。 师(惊奇地):哦!太阳最快乐的是什么 ? 生:我是太阳,照亮人们最快乐。 掌声 ……
.
11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 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 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 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 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 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
12
学生观—— 主动性: 潜在性: 差异性:
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 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 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高,又是书法、金石专家,中 国话剧的鼻祖。他不只专教音乐、图画,他是拿别的学 问为背景而教音乐图画的。”
——丰子恺评点老师李叔同
.
8
作为小学教师的叶圣陶
叶圣陶教授“修身课”。在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 1912年6月10日的修身课,讲“独立性质”,他为学生讲鲁滨逊漂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