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被细菌杀死的中国青年
在731部队海林支队遗址附近捡到的炸 弹
历史不应忘却,更不容篡改
如今,日本 首相小权纯 一郎参拜靖 国神社。
日本右翼教书部分言论:
关于“九一八”事变 2005年的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 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 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 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 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 近。”
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
日本兵在 中国的街 头吃饭
日本军 医治疗 中国伤 员
日本军官在 给中国小朋 友分发糖果
难以想象的画 面
感受: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牢记过去, 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要 学生深切感受“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 理,从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 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 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 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 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场举行反攻。 时间: 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⑶10月25日,台湾光复。
教学设计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何在? 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 策。 ②1931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 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③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 乘之机。 ④(补充知识)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 还在于中国长期积弱不振。参见下图表对比,使 学生认识中日双方的差距。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⑴太平洋战争爆发; ⑵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时间:1942年1月 意义: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 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2、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
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目的: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时间:1945年春,地点:延安 内容: ⑴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⑶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⑷百团大战 ⑸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 支队等。 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学生思考:怎样正确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 日战争中的作用。(相互配合、互相依存)
杀人比赛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人头留 念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 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 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____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关内关外的抗日运动 ⑴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坚决(九一八事变的宣言、 八一宣言和召开瓦窑堡会议) ⑵ 关外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义勇军 ⑶国民党爱国军队 : 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国民党第十 九路军抵抗; 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爱德馨等全 营殉国; 日军进犯长城时,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抵抗; 日军进犯察哈尔省时,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 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 月,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 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和第6 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的指挥下, 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 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当时驻南京希特勒法西斯德 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 “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 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 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 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 机器。”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 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发 生2万起以上强奸事件。据统计, 被集体屠杀的达19万人以上,被 零散屠杀的超过15万人,总计30 万人以上。
关于卢沟桥事变 保持2001版的说说法:“1937年7月7日夜,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 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 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 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 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 争。” 2005年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 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 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 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抗日战争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 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 利益。 痛恨日本法西斯侵略行径。 体会爱国军民在抵抗日本侵略中所表 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精神。
说明
本课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画面, 贯穿着全民族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 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 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和最终结果。这就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 族抗战之伟大意义所在。
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标内容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 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 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新课标学习要求:
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知道正面 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 战与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等;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 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 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理念:
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质 疑、调查、探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 2、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教中有评,评中有 教,体现一种过程引导、及时反馈和激励鞭策的 教学理念。 3、注重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渗透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育. 4、屏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一纲一本的观念, 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 意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⑴淞沪会战:时间、经过、意义 ⑵太原会战:时间、平型关大捷 ⑶徐州会战:时间、台儿庄大捷 结果: ⑴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优势 敌人的进攻。 ⑵1938年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 阶段。 学生讨论:以国民党为主力的正面战场抗战的结 果,说明了什么?怎样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日战 争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卢沟桥事变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 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 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又扩张其侵略势力到平津 附近,准备以武力攻占平津,进而侵占华北。1937年6月 起,驻在丰台的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 习。7月7日晚,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士兵 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被中国守军拒绝。次日,日军 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自卫还击。中共中央立即发表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中国人民、 政府和军队在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 国主义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也采取自卫方针,调兵北上 增援。随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布准备对日抗战。不 久北平和天津被日军占领。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略中 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宛平城的枪声 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中国
日本
工业总产 13.6亿美元 值 生铁产量 95.9吨 钢产量
石油 军费
60亿美元
239.7吨
55.6吨
0.02吨 4.09亿美元
635吨
39.3吨 9.2亿美元
2、军事罪行 过程:卢沟桥事变 八一三事变 攻陷南京 进攻徐 州 攻陷广州、武汉 暴行:南京大屠杀 细菌战 毒气战 3、殖民统治 原因:巩固和扩大占领区 表现:①“以华制华” 利用汉奸,扶持傀儡政权; ②实行殖民统治;③经济略夺和奴化教育。 危害:再次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破坏了中国的 领土完整,掠取了在沦陷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权,剥夺了许多无辜百姓的生存 权,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引导学生思考)
2、关外的救亡运动 ⑴关外人民的救亡运动: 工人罢工、募 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 收日钞,要求政府与日绝交。 ⑵爱国学生: 掀起“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目的意义 ⑶国民党爱国将领: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间、经过、 结果、意义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课
伟大的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温州市龙湾中学
能力层次要求:
识记层次——“列举”、“知道”、“了解”、“简 述”、“说明”、“讲述”等; 理解层次——“概述”、“理解”、“说明”、“阐 明”、“归纳”等; 应用层次——“分析”、“评价”、“探讨”、“比 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 态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