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
•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 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 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 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 斯特。
பைடு நூலகம்
•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 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 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 该地而得名。
•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 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 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 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 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 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 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 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赞皇县太行山深山 区的嶂石岩景区 • 嶂石岩景观主要为“丹崖、碧岭、奇峰、幽谷 • 张家界地貌是以塔柱状峰林为特色,看上去是千峰耸立、 万石峥嵘的景观。 •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 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而嶂石岩地貌则是以延续不断的丹崖长墙、弯曲相连 的型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主要特色,因此认定它是 一种新的地貌类型,命名为嶂石岩地貌,与丹霞、张家界 并列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 • • •
1.岱崮地貌的地貌形态最为准确的描述是 A.顶平.身陡.麓缓 B.丘谷相间,连绵起伏 C.顶部平坦,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 由陡到缓 • D.四周高,中间低
c
• 2. 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B.50米 C.70米 D.90米
B
丹霞地貌
• 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319平方千米,是广东省 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 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 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 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 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 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 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 渐受侵蚀。 •
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岱崮地貌
• “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 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 们通常叫做“崮”。“崮”的顶部平展开 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 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 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 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 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 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 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 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 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临沂市蒙阴 县岱崮镇就分布了30余个“崮”,数量 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 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
•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 • 丹霞山 • 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 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 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丹霞山在地层、构 造、地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 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 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 学实习基地。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 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 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 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 一脉柔情。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 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 崖石刻
• 张家界这块神奇的地质遗迹,有受潜在破坏的威 胁,该区受现今天构造力场的影响,地壳的抬升, 流水的侵蚀、沟谷的下切,在未来的地史时期, 砂岩峰林、柱峰的基底将进一步下切,石英砂岩 的峰林的稳定性受到潜在威胁,遗产保护与旅游 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化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 污染,人类发展给大自然产生的压力,有洪灾和 大灾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威胁。 地质遗迹资源是 全人类的财富,一旦损坏,将不可复原. • 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
• 形成的过程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间, 由于地壳缓慢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其发展 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4个主要阶段。 方 山、平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边缘陡峭、相对高 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 构成。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的平台方山地貌。 峰墙:随着 侵蚀作用的加剧,沿岩石共轭节惠中发育规模较大的一组世理形成溪 沟,两侧岩石陡峭,形成峰墙。如百丈峡即属此类型。 峰丛、峰林: 流水继续侵蚀溪沟两侧的节理、裂隙、形成峰丛,当切割至一定深度 时,则形成由无数挺拔峻峭的峰柱构成的峰林地貌。如十里画廊、矿 洞溪等处的地貌特征。 残林: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下切,直到基座 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形成残林地 貌。随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将倒塌贻尽,直至消亡,最终 形成新的剥蚀地貌。在武陵源泥盆系砂岩分布区的外围地带则为此类 地貌类型。
张家界地质地貌
•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张家界市, 占地总面积3600 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 类型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5 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 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 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 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张掖丹霞地貌
• 张掖丹霞地貌的神奇,在于她是中国发育 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以层错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 奇特著称,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 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 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
赤水
嶂石岩地貌
• •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 貌、张家界地貌)之一,为地貌学按岩性 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由易 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 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 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 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 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 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 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 渐降低成平原。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 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崮就是新一轮 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 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 重要信息。 • 岱崮辖区内有山崮三十余座。其中下寒武系地层11 5.6平方公里,该地层分布广,出露全,厚度大,富水 性好,为华北地区罕见。当地居民曾多次在崮上的石头里 发现三叶虫化石,而在“崮”的周边不少人家用来垒房子 的石头中竟然就有三叶虫化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