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6分)1. (6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前扑后继________自期其人________舍声取义________不足为锯________地大物搏________怀古伤令________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 (2017九上·广丰月考)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
(刘方平《月夜》)(2) 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右手秉遗穗,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5)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诗句是________。
(7)李清照《武陵春》中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外国名著 (共1题;共7分)3. (7分)(2018九上·衢州月考) 名著赏析。
(1)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 .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请结合《艾青诗选》中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四、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5分)4. (13分) (2017八下·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有关要求。
三月,又是一个繁花争妍_____的季节!梅花吐香报春到,迎春花开门迎春来,桃花夭夭春风软,天下第一香的花中君子兰花也笑意àng_____然。
还有婉约动人的樱草,娇艳热忱的海棠,皓齿含雪的梨花等等,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妩媚华贵,婀娜多姿!这个季节贮满了五彩缤纷的诱惑。
勤劳的蜜蜂情丝潜兹暗长,zhù_____立于这朵身边,又流连于那朵周围,在万花丛中飞越拍拖。
再加之云聒_____燕喃的推波助澜,蜜蜂每日每刻都心无旁鹜,在万花丛中酿造出腻人的甜言蜜语,甜得万花忍俊不禁地笑着,越开越艳……(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妍________ 聒________; àng________然zhù________(2)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3)写出短文中一个病句并在下面加以改正5. (12分) (2017九上·宝鸡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莫振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30多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长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栏目一:师恩情深栏目二:恩师风采栏目三:________栏目四:________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9分)6. (19分) (2017九上·昌平期末)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完成小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诗人借这些景象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词中的画线句,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我国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描写边塞生活或边塞自然风光的句子,例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除了以上两首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
(4)以上这些诗歌,因其题材和风格都比较统一,所以被统称为“边塞诗”。
请以第(1)题中所填的内容为例(任选其一),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 (2017七上·江津月考)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③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④入门不顾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咏雪》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 . 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
C . “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 .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8. (6分)现代文阅读,回答1-3题。
守住信念才有成王慧敏①有关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
然而,前不久的井冈山学习,对心灵造成的冲击尤其强烈!②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
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
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
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③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④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
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⑤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
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以致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
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走出沙漠”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
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
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
几天后,老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
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
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
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⑧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
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
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⑨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选自《人民日报》2015.05.26 有删改)(1)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 . 守住信念才有成。
B . 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C .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D . 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
(2)选文第⑤段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 . 比喻论证B . 道理论证C . 对比论证D . 举例论证(3)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选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①②③④)——分析问题(⑤⑥⑦)——解决问题(⑧⑨)。
B . 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后坚定革命信念的事例在文中既是一个引子,又是强有力的论据。
C . “走出沙漠”的事例,意在高度赞美老教授甘于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D . 文章末段意在进一步强调千万不要忘记“守住信念”。
9. (20分) (2017八上·莒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两角钱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