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本课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从上幼儿园到现在,上过很多课,也用过很多课本,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课本,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配套录音,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沃野胸襟芬芳苍劲耕耘浩瀚绚丽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展示绿色大自然的秀美和神奇)“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祖国)“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③指导朗读。
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
(2-5)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1)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2)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3)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①齐读第6节。
与第一节最后两句相同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祖国探索,第二课时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打开”。
一、复习检查1、。
读生字词。
正音:芬,览,馨。
2、总结课文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品读课文过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祖国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个课本,那我们如何打开那?1、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2、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3、师生交流,指导朗读:(1)交流1、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2、学生交流,适当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c、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及时板书)课本打开:感情朗读2—5节。
(2)交流第二题答案:1、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2、学生思考、讨论;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小结: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1、过渡: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2、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区分:锦(同偏旁的字学生描红。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完成同步,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本打开:读、看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5、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受到学科学、爱科学,努力专注的精神的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却放着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着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
(个别读、齐读)3、介绍法布尔:你知道法布尔哪些信息?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按要求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纺、垃圾、昆、殿、栖、中(多音字)毒(2)分析字形,理解字词(讨论交流)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并说说每节讲了什么。
回答课前问题。
概括文章主要意思。
回答问题:介绍法布尔他喜爱昆虫。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书写。
“毒”,下边母的笔画要注意。
“察”:下面是二小,不要出头。
上面右边是横折。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5、装满昆虫的口袋法布尔——喜爱第二课时一、引入课文。
1、导入: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呢?读读课文第十一节。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
)二精读课文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着迷”什么意思?生活中,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
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
(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
(装——扔——装)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1、“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见小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行为受到了父母的阻挠;法布尔始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执着,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精读第三段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这便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坚持不懈,孜孜不倦)2、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四、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
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
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
愿意一起走入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吗?请同学们课后去读读这本《昆虫记》。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5、装满昆虫的衣袋着迷迷恋浓厚兴趣6、变色龙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一本五彩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