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示范性高职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
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为进一步加强《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传媒系《秘书实务》课程组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1号)文件精神;以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理论指导,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的内涵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课程定位、教师团队、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教学效果及网络教学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任职要求,准确定位,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2、教师团队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技能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课程教学设计。
与市场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确定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完成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制定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4、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形成特色。
5、教学资源。
建立起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学习指南、案例中心、教学课件、习题考证中心、实训指导、教材教辅等几个方面。
在教材选用、管理、评价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大力提倡教师跳出窠臼,不拘泥于教材,基于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整合、优化;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教材。
6、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做到“教学做合一”,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与行业企业全面深入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7、网络教学。
建立起网络互动平台,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在线服务,拓展学习空间与领域。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从单纯的学生到秘书领导的近身辅助。
角色演变,在人的意识上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了能使学生迅速完成角色意识的转换,顺利跨入社会,并在极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胜任秘书工作,秘书专业的学生自踏入高校校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重视专业教育与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甚至将其“化整为零”不仅在专业课教学中,而且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与同学和老师相处中,不断地渗透、强化在这种意识,具体可以同时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请进来,走出去”学生,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封闭、单一。
而秘书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很强的工作,这一行对一个刚从“文山题海”中拚杀出来的单纯的学生来说很陌生、很遥远。
因此,必须首先给他们一些感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到机关、企业单位实地参观,观察各类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秘书的日常工作,了解秘书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同时,经常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老秘书来校讲课、交流,使学生有机会倾听秘书人员的工作经验体会,使他们对秘书工作的具体情况,氛围,有大致印象与初步的体验。
(二)改革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心中就能勾勒出秘书工作的大致轮廓,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此时巧妙地在教学中介入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根据秘书学的理论特点综合模拟秘书工作现实情景进行教学。
(三)岗位实习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教学必竟是有限的,秘书专业学生的校学习期间应有序地组织一系列较全面的岗位实习。
在课堂系列模拟训练后还要组织学生到各层单位真刀真枪实地演习即岗位实习,利用实习单位现成的行政管理系统,办公室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让学生参与进去。
(四)“岗、证、课”结合课程教学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岗、证、课”沟通,参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认证内容,构建了以秘书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四、改革内容1、教学理念优化(一)以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教学模块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职业指向性很强,直指向基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岗位。
改传统学科体系为工作需要,以企业秘书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即办文、办会、办事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准则,选取教学内容,并将这些选定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成“基础知识”和“办文工作”、“办会工作”、“办事工作”、“秘书礼仪” 5个模块,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秘书职业定位、秘书工作环境、秘书人际关系、公文撰制、文书处理、文件归档、会议组织、会议文书、信息处理、调研工作、电话管理、时间管理、印信管理、值班工作、接待工作、信访工作、档案管理、办公设备使用、形象、接待礼仪、宴饮礼仪、差旅礼仪等21个项目,55个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实操性强的任务。
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来展开,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任务来驱动学习。
(二)设立“虚拟公司”,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文科实训难,秘书实务课程要开展实训,少有设备、器械可以借助,只有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营造秘书工作氛围,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中设立虚拟公司,将教学活动与内容全盘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做,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职业标准为设计依据,仿真模拟角色与场景进行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三)采用引导文、任务驱动、典型案例、情境设置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以秘书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对秘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严格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取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分项目教学,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了课堂、实训中心为基点,基本技能学做合一,边做边学的目标。
在校内课堂模拟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企事业单位真实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进行顶岗实习,实践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会场布置和接待等真实的秘书工作活动,实现真正“顶岗”,实现产学结合。
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外校内实习、顶岗实习五大版块构成,每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逐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真正做到“五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目标;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形成;课内实训与课外校内实习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提高;校企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拓展和巩固,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综合素质升华。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强,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参考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终身学习思想和学生实际的“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这种方法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按照“任务提出、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点学习、项目实现、项目评价、项目拓展”7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能”、“我会”、“我要”这样的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态度。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离开教师,超越教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根据不同的项目任务,在项目实现环节,我们也会选用或综合运用讨论启发、角色扮演、现场演示、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
如接待任务,我们采用角色扮演;会场的选择与布置,我们采用现场演示,这些做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受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大量使用了案例教学法。
案例导入法。
以“案例”引导,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边听课一边思考,从中寻求能解答疑问的秘书学原理、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分析法。
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引申、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为准绳,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巩固加深已学的知识,进而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讨论法。
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案例”陈述自己的观点,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抓住“案例”的关键点,如何分析案例。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分析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提问,并对案例进行总结。
走出去“找案例”与请进来“讲案例”相结合。
学生走进企业办公室,见习办公室事务、文书处理、来客接待等秘书实务,加深了对秘书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的了解,强化了实践操作能力;公司经理、办公室主任进课堂进行秘书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讲座,既拓宽了学生对秘书职业的宏观视野,又增进了学生解决实务的能力。
(三)引进情景教学法。
根据有关知识点,结合秘书工作的实际,模拟秘书日常工作的场景营造仿真工作环境,形成身临其景的势态,使参与者放弃他们平常的角色行为模式,而换成规定情景中的角色和行为模式,尽可能按照扮演者那样去思考、说话和行动,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角色,体会角色意识,形成秘书职业的思维定势,更好地把握知识。
(四)“四步教法”,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分四级进行,一是情绪准备:教师使用“情绪准备”开始上课,尝试赢得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课题;二是掌握:在“掌握”中教师将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学习课题;三是巩固:在“巩固”中教师将提出学习任务;四是检查:在“检查”中教师想达到、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获得个人的学习成果,学会怎样能够改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由此通过成功的结果得到学习加强。
3、课程教学评价(学业评价)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决定了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性,我们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课证通融”的课程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