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江苏省江阴市江阴煤矿区4—12线
资源储量调查报告
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二〇一〇年七月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江苏省江阴市江阴煤矿区4—12线
资源储量调查报告
编写人:魏增成
技术负责:张源森
项目组长:魏增成
编写单位: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
2010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概况 (1)
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4)
1.3矿山开采 (6)
1.4本次工作和质量评述 (6)
2、区域地质及勘查区地质 (10)
2.1区域构造 (10)
2.2澄江勘查区地质 (13)
2.3江阴煤矿4—12线地质 (17)
3、煤层 (21)
3.1含煤地层 (21)
3.2可采煤层 (23)
4、煤质 (24)
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4)
4.2煤的化学性质 (24)
5、水文地质 (27)
5.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7)
5.2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27)
5.3充水因素分析 (30)
5.4矿井涌水量 (31)
6、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32)
6.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32)
6.2瓦斯 (32)
6.3煤尘爆炸性 (33)
6.4煤的自燃倾向 (33)
7、环境地质 (34)
8、资源储量估算 (35)
8.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35)
8.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36)
8.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36)
8.4资源储量各类边界确定原则 (37)
8.5块段划分 (38)
8.6资源储量类不确定 (38)
8.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39)
9、结语 (41)
附图目录
序号图名比例尺
1 江阴煤矿区4—12线地形地质套合图 1︰5000 1张
2—1 澄江勘查区上1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1张
2—2 江阴煤矿区4—12线下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 1张
3 江阴煤矿区4—12线采掘工程进度图 1︰5000 1张
4—1 澄江勘查区上1煤层储量利用现状图 1︰5000 1张
4—2 江阴煤矿区4—12下2煤层储量利用现状图 1︰5000 1张
5—1 澄江勘查区A—A´线剖面图 1︰5000 1张
5—2 江阴煤矿区4—12线第8勘探线剖面图 1︰5000 1张
附表目录
1 江阴煤矿区4—12线资料目录一览表1页
2 江阴煤矿区4—12线属性表1页
3 澄江勘查区上1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1页
4 江阴煤矿区4—12线下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1页
5 江阴煤矿区4—12线资源储量统计表1页
6 江阴煤矿区4—12线煤质特征表4页
附件目录
1 核查机构资质的证明文件1份
2 托付书1份
3 储量报告审批文件1份
4 资源收集清单1份
1、前言
1.1概况
1.1.1项目来源、目的及任务
一、项目来源
江苏省煤炭矿区资源储量调查是由国土资源部下达江苏省的重要项目,省国土资源厅将2010年度煤炭矿区资源储量调查任务下达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完成。
江苏省江阴煤矿调查区(S320281004)包括江阴市澄江煤矿(320281003)和江阴市江阴煤矿4—12线(320281004)调查单元是江苏省煤炭矿区资源储量调查项目2010年完成的调查勘查区之一。
二、目的及任务
本次煤炭矿区资源储量调查是以摸清煤炭资源储量“家底”,客观评价煤炭资源开发觉状为目标,以井田、勘查区为调查单元,煤炭矿区为统计单元进行煤炭资源储量调查。
通过对井田资源储量调查成果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建设,努力实现井田资源储量数据治理,为井田资源储量动态监督治理奠定基础。
通过对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调查,为政府加强煤炭资源治理、规划编制、矿业权设置、勘察部署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进展服务。
本次江阴市澄江煤矿和江阴煤矿4—12线资源储量调查任务是:全面收集江阴市江阴煤矿4—12线和江阴市澄江煤矿相关的地质勘探资料,查明江阴煤矿4—12线和澄江煤矿保有资源储量。
本次调查是在原地质勘查报告《江苏省江阴县澄江勘探区地质勘探普查报告》和《江阴煤矿4—12线块段地质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原报告块段资源储量分布数量、占用情况等基础数据的调查,查明了江阴煤矿4—12线勘查区和澄江勘查区煤炭资源储量和保有资源储量。
1.1.2地理位置及交通
一、地理位置
江阴煤矿与澄江煤矿勘查区位于江阴市东南,其地理坐标:东经120°16′—19′04″, 北纬31°52′50″—54′28″。
本次调查勘查区以内板桥镇以西的第四勘探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调查区(调查单元)。
西部调查区(江阴煤矿4—12线)范围,东为4线,西为12线,南为葛家村、和徐家村,北为R和K、J 地层分界线北侧,面积约6km2。
东部调查区(澄江煤矿)范围:东到金童桥以西;西为第四勘探线;北至江阴城东郊;南达王大村。
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约2km,勘探面积为11km2。
二、交通
勘查区内有澄杨公路穿过,东、西、北三面边缘并有河流通过。
勘探区内除排灌渠作为村庄连接的简易道路外,交通不是专门方便。
但区北外围江阴市有公路、内河通往常州、无锡、常熟、苏州,北靠长江也有江轮通往上海、南京及苏北靖江等地,水路交通尚称便利。
1.1.3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系
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略有起伏,标高一般为 1.40—6.65m,(黄海基准)地表水系不甚发育,除用于排灌及少量池塘外,无大的水体。
因排泄条件较差,如遇有暴雨及汛期时,一些低洼地带积水成涝。
经访问调查,区内最高洪水位+6.15m,最低+1.73m,平均+3.12m(吴淞基准)。
区内较大的河道有:应天河、白屈港、东横河,分不位于勘探区的南、东、北三处,其动态变化,四时皆受长江潮流的操纵,最大流量为:白屈港7.48m3/s,东横河89.25 m3/s。
二、气象
本区处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属海洋性气候。
1952—1971年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高气温38.6℃(53.8.6)。
最低气温—12.5℃(69.2.6)。
年平均相对湿度80%,于7、8、9月份较高,平均为84.6%,元月份较低在75%左右。
1921—1971年资料记载,全年总雨量572.6—1607.5mm,雨量多出现在6—9月份,占全年总雨量的56%,最大月降水量为586.9mm(1931.7),最大日降水量为219.6mm(1962.9.6),霉雨期在6—7月份,一般约持续16天左右。
1957—1972年资料记载,台风多发生在5—10月份,每年约2次左右,多集中在7月里,台风常带来特大暴雨,有的雨量可达219.6mm/d。
1929—1969年资料记载,最高洪水位6.15m(1931.7.25),最低水位1.73m(1934.7.18),平均水位3.00m左右(吴淞口基准)。
1.1.4调查区范围
本次上表矿区“江阴煤矿4—12线”与“澄江煤矿勘查区”两个调查单元调查范围为由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提交的《江阴煤矿4—12线块段地质报告》和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团第一营提交的《江苏省江阴县澄江勘探区地质勘探报告》所有拐点坐标所确定的范围,本次实际调查范围,分东西两部分,即澄江勘探区和江阴煤矿4—12线两个调查单元。
东部勘查区东到金童桥以西,北至江阴城东郊,南到王大村,西到板桥镇以西的第4线为界,即江阴煤矿4线。
调查单元面积约11km2。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