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
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他也将错就错,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
但这一次渔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
回到崖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
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
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
晚上渔夫抱着饱难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
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已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有见到,见到的只是些马蛟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则材料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感想和感悟?请你联系自已的实际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面向现实,灵活变通
渔夫的选择让他一次又一次地错失良机,固执的誓言是终断送了他自已的性命。
在时时改变,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面向现实,灵活变通。
达尔文的《进化论》向人世揭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适者生存。
唯有懂得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得以保全,一成不变,固守自已生存的方式的物种最终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滔滔的历史洪流中,一个个针对时局而改变的决定让我们叹服,那些看透现实,懂得变通的人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大智大慧。
春秋时期,范发愤苦读,终投归明主,助勾践实现复国大业。
而后的勾践,摒弃忠良,宠信小人,范得知勾践此人不可同享福,于是毅然决然地放弃高位厚禄,隐居西湖。
历史见证了勾践的英明与蜕变,也见证了范的灵活与果敢,当昔日的功臣被勾践迫害屈死时,范正悠闲地泛舟西子湖畔,向世人唱出了一首灵活变通,进退自如的智慧之歌。
一次固执,可能会丢失良机,更有可能导致人生的满盘皆输。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固执的决定桎梏了英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不肯直面现实,灵活改变黯淡了男儿曾照亮过天地的极光。
正如固执的渔夫一样,面对足以扭转全局的丰厚馈赠,项羽在人生的胡同中放弃了江东八子子弟,性格中的孱弱注定他承受不了生命的打击,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替霸王惋惜的同情。
邓小平的“改变开放”正是顺应世界新格局的体现,在改革中求生存,在灵活调整中求发展,正是邓小平留给新中国开启发展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闭关锁国的教训留给国人的无尽的思索,也是启示我们面对现实,勇于改变。
当鲁滨逊得知自已流落荒岛,与世隔绝,同有怨天尤人,而是全力以赴打造自已未来的生活;当歌德在失恋的阴影下痛苦徘徊,他最终选择了化痛苦为力量,用上天给予他的宝贵素材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现实的打击没有禁锢住他们的思想,而使他们灵活改变,把握现实中的生命大放异彩,让他们在成功的枝头熠熠生辉,灼灼其华。
面向现实,灵活变通,当历史的车轮辗过时间的痕迹,留下的,只有那一个个无悔的选择和完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