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案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0课《老王》教案 (1)

难点:品味平淡质朴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分析作者的“愧怍”,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小人物”的文章,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记叙了自己从前同三轮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苦而善良的劳动者形象。同时,在文中作者也向读者表达了她对于老王的愧怍之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唤起了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决,车费减半,所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老实厚道);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心地善良);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知恩图报)。
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心地善良、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的人。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代表作:翻译《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小说《洗澡》等。
杨绛的文学语言沉定简洁,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杨绛的文学语言常常渗入诙谐幽默,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今天我们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你可以细心体味。
3.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
参考答案:
1.D
2.(1)取缔
(2)滞笨
3.(1)规矩、不惹事
(2)忠厚、诚信
10老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这段外貌描写写的是病重的老王,来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情形。突出他的“僵”“死”“瘦”,这样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叫人又惊又怕。老王病重到如此地步还来到“我”家送东西,叫人非常感动。)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
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条理有序,一脉相承。
(1)第1—4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身份职业,这是老王谋生的手段;二是生理缺陷——瞎了一只眼睛,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面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苦。
(2)第5—7段,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给“我”家送冰、送默存去医院两个片段写老王为人好;写“文革”时期,三轮车取缔后用货车送人,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
二、课文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二)读准字音,掌握下列词语。
伛攥翳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骷髅滞笨愧怍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命令取消或禁止。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伛:弯(腰)曲(背)。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三)细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叙述了关于“老王”的哪些事情?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重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个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 被造反派打倒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保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个极其淳朴的好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老王的“苦”,哪些地方又体现了老王的“善”。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分析老王这个人物形象,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三、课堂总结
老王,孤苦伶仃、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自己穷苦卑微,处境凄凉艰难,还惦记着别人,关心着别人。穷苦卑微的身份下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虽然平凡却不平庸,虽然生活艰难,却品格高尚,值得我们赞颂。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一个复习巩固,有利于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课文学习
(一)理解研读
1.作者一家是如何对待老王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善良对待善良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车改装成运货的平板三轮车,老王的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10老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分析老王这个人物形象,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愧怍”的真正含义。
4.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读课文第8—16段,找出老王最后一次出场的外貌、语言、行动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特点,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回忆老王的?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景导入
爱是流浪者的一首歌,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籍;爱是黑夜里的一盏灯,使夜路迷途的人找到回家的路;爱是冬日里的一轮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远离悲凉;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生活的绝望者重新点燃生的希望……
3.通读课文,我们看得出作者一家对“老王”是善意和关爱的。照顾老王的生意;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活状况;作者的女儿还送给老王治疗夜盲症的大瓶鱼肝油。而文章的结尾还是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
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高贵的品性,甚至连感觉都没有,就连那一点感动都是在老王死后才有的。但这时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3)第8—16段,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表现老王的心地善良。
(4)第17—22段,写听说老王去世后,作者对老王感到愧怍。
(四)老王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很破败,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老王的语言很少,只有两句:“我不吃”“我不是要钱”。但从这两句话中,我们知道已经到了死亡前夕的老王,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自己却舍不得吃,已经病重到如此程度,却还惦记着他人。这个不幸的人,是多么可敬,多么值得赞美。然而在他生前,作者却没有充分理解他,没有充分地被感动。因此,当后来作者渐渐明白过来时,感到十分“愧怍”。作者是怀着这样一种愧怍的心情来写老王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女作家杨绛先生一起去了解一位三轮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