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一、概述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异常子宫出血。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

异常子宫出血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

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1.肾气亏虚证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出血反复发作,色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辩证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输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苔脉象为肾虚之象。

2. 肾阴虚损证
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有暴下不止,色鲜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漏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3. 脾虚证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胱白,或肢体、面目水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血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三、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原则
(1)对于异常子宫出血,首选药物治疗;出血期治疗以止血为主,血止后积极调整月经周期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2)青春期、生育年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主要是建立正常排卵的月经周期,
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生育年龄期,正值排卵旺盛期有部分患者有自愈趋势;
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

(3)中医治疗应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治疗。

(4)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不宜用药、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不易随访的年龄
较大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西医治疗
(1)止血
①性激素:雌李激素联合用药;单纯雌激素止血;单纯孕激素止血。

②刮宫术:迅速止血,并具有诊断价值,可了解内膜病理,排除恶性病变。

对于绝经
过渡期及病程长的生育年龄患者应首先考虑刮宫术。

③辅助治疗:一般止血药;丙酸睾酮;矫正凝血功能;矫正贫血;抗感染治疗。

(2)调整月经周期使用性激素止血后,必须调整月经周期。

①雌孕激素序贯法,即人工周期。

②雌孕激素联合法。

③孕激素法。

④促排卵:青春期一般不提倡使用促排卵药物。

⑤宫内孕激素释放系统。

(3)手术治疗
①子宫内膜切除术。

②子宫切除术:患者经各种治疗效果不佳,并了解所有治疗功血的可行方法后,由患
者及家属知情选择后接受子宫切除。

2.中医辨证治疗
崩漏的主证是血证,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故临证时首辨出血期还是止血后。

崩漏的
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
治崩三法。

按年龄阶段不同治疗,青春期患者多属先天肾气不足,治疗重在补肾气、益冲
任;育龄期患者多见肝气郁滞,治疗重在舒肝养肝、调冲任;更年期患者多因肝肾亏损或
脾气虚弱,治疗重在滋肾调肝扶脾、固冲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处方: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熟地15g 炒白芍12g 党参15g 当归12g 山茱萸9g 炙黄芪15g 炒白术12g 菟丝子12g生地15g 忍冬
藤20g 肉苁蓉12g 枸杞子12g桑寄生12g 地榆炭12g 茜草炭10g 枳壳15g柴
胡6g 阳春砂5g 山药15g 陈皮12g;方中肉苁蓉温补肾气,菟丝子补阳益阴,阴阳
双补;熟地、生地滋肾益阴,使肾气充盛,封藏密固以止崩;黄芪、党参、白术、白芍补
气摄血;桑寄生、枸杞子补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引血归经,地榆炭收敛止血,茜草炭化
瘀止血,全方共用达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之效。

(2)肾阴虚损证
治法:滋肾养阴,调经止血;处方: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15g 山药15g
山茱萸9g 当归12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仙灵脾15g 补骨脂9g忍冬藤20g
地榆炭12g 茜草炭10g 枳壳15g柴胡6g 阳春砂5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5g 黄芪15g 党参15g,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配合仙灵脾、补骨
脂调补肾中阴阳,枸杞子、菟丝子、二至丸补肝肾,益冲任;黄芪、党参补气摄血;当归
补血活血,引血归经,地榆炭收敛止血,茜草炭化瘀止血,全方共用达滋肾养阴,调经止
血之效;加减:若胁肋胀痛,加柴胡、川楝子、香附、白芍疏肝理气;若肝阴失养,症见
咽干、眩晕者,加夏枯草、牡蛎;若心阴不足症见心烦、失眠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养心
安神;肾阴肾阳俱虚者,可综合上述两法灵活运用。

(3)脾虚证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处方:固本止崩汤加减:黄芪20g 白术12g 熟地15g 生地15g党参15g 当归12g 陈皮12g 升麻6g 柴胡6g 炙甘草6g 茯苓12g 忍冬藤20g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地榆炭12g 茜草炭10g 枳壳15g 阳春砂5g 山药15g 荆芥炭12g,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摄血;菟丝子补阳益阴,阴阳双补;熟
地、生地滋肾益阴,使肾气充盛,封藏密固以止崩;桑寄生补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引血
归经,地榆炭收敛止血,茜草炭化瘀止血,全方共用达补气摄血,固冲止崩之效;加减:
久崩不止血虚者,见头晕、乏力、心悸失眠者,加何首乌、白芍、桑寄生,或加夜交藤、
五味子养血安神;心悸怔忡者,加炙远志、枣仁养心宁神;若气随血脱,独参汤;亡阳,
参附汤。

四、疗效判定
崩漏的预后就疾病的新久而言,《景岳全书·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云:“暴崩者,
其来骤,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难”;就疾病的疗效而言,出血期间的止血治
疗稍易,调经复旧较难。

功血的预后与发育和治疗有关,青春期治疗主要是建立正常排卵
的月经周期;生育期崩漏,正值排卵旺盛期有部分患者有自愈趋势;更年期崩漏疗程较
短,促进其绝经。

崩漏虽属妇科危急重症,但只要治疗得当,善后调治,预后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