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杆秤
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秤”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
待别人。
2、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
3、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与能力]1、能列举生
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
2、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
3、知道维护正义是
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
4、能够根据判别是非的标准,区分现
实生活中的是与非。
5、懂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
教学后记:本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人们能否公平待人,是否具有正义感,能否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因而他人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出客观评价的。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追求公平导入新课:走近公平----
“是否公平大家谈”材料:XX年12月9日,出租车司机高海
军因着急送一名临产的孕妇支医院而边闯红灯。
后来,交警欲对其处罚。
高海军认为他是为送临产孕妇,该减免处罚,娘奔死,儿奔生,时间关乎两条人命,救人比什么都要紧,生命之于红灯,人性之制度,这种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交警还是对他做出了处罚。
q:交警的做法
正确吗?这样的处罚对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来说公平吗?(教师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t:评价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通过总结加以提升。
出租车司机为救人而冯红灯,对他这种精神,相关部门该对他进行奖奖励;但冯畿灯毕竟违反了交通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应受到处罚。
(设计意图:对于公平与否,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和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情感的冲突,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体会公平。
)
讲授新课活动一:众说纷纭话公平t: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公平的?公平就是┅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放表达他们对公平的看法,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中国别人理解的公平,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理解。
)
生:回答略。
t:刚才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对公平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人对公平有哪些认识。
出示材料: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关于公平的三条原则:(1)每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权利平等)(2)人获得的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机会平等)(3)如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平等)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
(分配结果的平等)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