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诓.骗(kuānɡ)阔绰.(cuò)不足为据走头无路B.停滞.(zhì)遁.词(dùn)行之有效郑重其事C.桑梓.(xīn)筵.席(yán)如雷灌耳怀古伤今D.豢.养(quàn)撩.逗(liáo)形消骨立抽丝剥茧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县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一一县文化广场奔去。

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B.中学生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不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是永恒的。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生周游列国的“千古圣人”孔夫子,于旅途思索中点燃历史和传统的智慧火花,创立儒家学说。

②素心(心地纯朴)做人,是一种人生境界。

③他的素心,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也拓宽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

④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

⑤素心之人,既不为名利勾心斗角,枉费心机,也不刻意去躲避名利,自命清高。

A.⑤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①③⑤②④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那么,何以无知无情的自然景物会异态纷呈,美不胜收,使人身入其境而流连忘返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A.自然景物真的无知无情吗B.为什么它对待人类最公平呢C.自然景物究竟美不美呢D.自然景物真的美吗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①,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②,诗和雪缴缠③。

一笑琅然④。

【注释】①青荧:青光闪映。

②鏖(áo)战:激战。

③缴缠:纠缠。

④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6.下列对散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中主要写了作者夜游洞庭湖的所见所感。

B.在夜半的静寂中,“朔风”一词使读者与作者仿佛听到了陡然而至的凄厉的呼啸声。

C.三个动词“争”“战”“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飞舞的场景。

D.曲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由豪迈洒脱到孤寂悲凉,到最后意外惊喜。

7.下列对这首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曲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变。

B.曲中的孤舟、灯火是旷远幽寂的静景,朔风、飞雪是动景。

C.曲中的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别具一种温婉之美。

D.曲中虚实结合,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更丰富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①,寓居城下。

晏殊请掌.府学。

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

往往潜至斋舍诇②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③云:“适疲倦,暂就枕耳。

”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

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④。

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⑤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节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母忧:母亲的丧事。

范公是指范仲淹。

②诇(xi òn ɡ):看。

③绐(d ài):欺骗、撒谎。

④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⑤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这里指科举考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 B .训督学者∕皆有法度 C .往往∕潜至斋舍诇之 D .出题使诸生∕作赋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掌( ) (2)妄( ) (3)法(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适疲倦,暂就枕耳。

(2)由是四方从者辐凑。

11.从短文看来,哪些因素使得范仲淹的教学卓有成效? (3分)(三)古诗文名句积累。

(8分)12.填写所缺的古诗文名句。

(每空1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

(2),忽复乘舟梦日边。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若夫,,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未能远谋。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因为白骆驼知道刘继荣①我到鸣沙山时,最热闹的时候已经过去。

游人渐散,阳光渐淡,只剩下静默的山与山的影子。

牵骆驼的是个清瘦的男孩:白衬衫,皮肤黝黑,眼神羞涩,十七八岁的年纪,像一株青叶青穗的高粱。

②看看我的票,他眼睛里笑意一闪,指给我看那匹白骆驼。

第一眼,我便爱上了这秀气的小家伙——长长的睫毛,大眼睛,如贪玩的小仙子,目光里有隐隐的淘气。

③一时间,我竟不舍得骑到它背上。

忽然,后面的小女孩扑过来,欢天喜地地抱住了白骆驼的脖子,再也不肯松手。

女孩的妈妈,还有牵骆驼的男孩,都笑了。

我也笑,谁忍心同玲兰花这样皎洁的孩子争呢?④于是,我换乘了女孩的黄骆驼。

它高大健壮,温驯安静,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白骆驼驮着神气的“玲兰公主”,跟在我身后。

听男孩说,“小白”又是第一次上路,特别活泼,一会儿也不肯安分下来。

再加上小姑娘手舞足蹈地喊着“驾!驾”,它越发心急,动不动就想越过我。

⑤适逢一段下坡路,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大漠的落日下,那吹箫的人是谁……”立刻有人接上来,唱得欢天喜地。

后面鼻息咻咻的“小白”更加兴奋起来。

⑥前方有人大叫:“嘿嘿,看过来,看过来了……照相啦!”⑦我笑了,冲着拿相机的人做飞天状。

牵骆驼的男孩急了,高声叫大家不要把两只手都松开。

忽然,我的骆驼的身子猛地倾斜了一下。

我赶紧抓牢扶手,却听得后面传来惊叫。

一回头,“玲兰公主”连人带骆驼摔倒在沙梁上。

男孩立即冲上去,扶起小女孩和骆驼。

⑧女孩的妈妈尖声叫着。

男孩抱着哭泣的小女孩。

他有些不知所措。

忽然,那个照相的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我看得清楚,是你家小姑娘又摇又晃,把骆驼弄倒了!”妈妈疑惑地看着女儿,小女孩满脸是泪,抽噎着点头。

⑨那照相的越发理直气壮:“看看!你家姑娘自己都承认了,不能赖骆驼!”女孩的妈妈忙着给老公打电话,白骆驼不再撒欢,低着头,一步一步,怯生生地跟在最后边。

⑩驼队刚到月牙泉,一个中年男人冲过来,对男孩叫道:“我女儿究竟是怎么摔倒的?”那照相的赶紧跑过来,比画着解释事情的原委,小女孩也承认是自己的错。

父亲见女儿无碍,脸色慢慢好转。

⑪那清瘦男孩静默半晌,突然开口:“是‘小白’调皮,不好好走,陷到旁边的沙窝里了。

”小女孩的父亲的脸倏地一变,逼视着那个照相的。

⑫照相的怒道:“你走在前面,难道脚后跟长了眼?”男孩争辩道:“我刚好回头,我一直担心‘小白’会出事。

”⑬照相的忽然发怒,抄起沙窝里的一根棍子,疯了似的去打白骆驼。

白骆驼静静地垂着头,一动不动,仿佛知道自己犯了错。

男孩扑过来,挡在骆驼前面,硬生生地挨了一棍。

⑭这时,景点负责人来了,要大家一起去办公室商谈。

我站在山顶,心里却一直牵挂着那男孩,还有那匹惹人怜爱的白骆驼。

⑮下山时已是黄昏,我忽然看见男孩牵着“小白”,便问他事情是怎么处理的。

他说,他陪小女孩去医院做了检查,她没有受伤,他们一家回宾馆了。

只是,他以后不能来这里牵骆驼了;还有,‘小白’也不能来了。

⑯我又问:“那个照相的怎么那么凶?”他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说:“那是我哥,他一直在替我攒学费,最怕我和“小白”被景点辞掉。

本想等“小白”长大一些再带它来的,可哥心急,说我明年就要上大学了,等钱用。

”⑰他爱怜地抚摸着白骆驼,像抚摸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小白”细长的腿,轻轻战栗着,长长的睫毛垂下来,眼睛如清澈的月牙泉。

我忍不住问:“既然那女孩都认了,你为什么还一定要说是‘小白’的错?”⑱风越发凉了,沙粒私语。

男孩忽然改用本地方言,轻声说:“‘小白’从出生起就跟着我,它虽不会说话,但心里什么都清楚。

如果我说谎,它会难过的。

”⑲那一人一驼,拖着长长的影子,踏着沙,慢慢向炊烟升起的月牙村走去。

我相信,那匹白骆驼一定听懂了男孩的话。

13.小说题目为“因为白骆驼知道”,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白骆驼知道什么?(4分) 1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请列出两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15.第⑯段是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16.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4分)(1)长长的睫毛,大眼睛,如贪玩的小仙子,目光里有隐隐的淘气。

(从修辞手法角度)(2分)(2)男孩扑.过来,挡.在骆驼前面,硬生生地挨了一棍。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17.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男孩,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白骆驼,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谈谈理由。

(3分)俗话说得好李建永①人常说:“俗话说得好。

”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

俗话亦称俗谚、谚语,是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的词典,从中真切地感知和领略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品格风骨。

②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

《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

”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不然,谁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孔子曰:“修辞立其诚。

”真诚与真实,乃讲话作文的第一要义。

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一方水土一方人。

”还说,“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谚语之天然本真,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

③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

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

而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却在于,知善是一码事儿,行善则是另一码事儿。

俗话常说:“嘴里念的《金刚经》,怀里揣的豺狼心。

”西谚亦云:“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

”可见此类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古今中外,并不罕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