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电池简介

太阳能电池简介


Wafer含過多的金屬雜質(Fe, Ti…..)導致Voc開路電壓偏低和Irev逆向電流值偏高 17
Wafer不良導致常見分類異常
電性:SiC導致hot spot降BIN
cell正背面均可以看到小白點
利用EDS偵測到C元素
Wafer裡面的SiC若沒有切除乾淨,在cell端會造成 1. Rsh (並聯電阻)偏低和Irev (逆向電流)偏高導致hot spot疑慮必需降BIN 2. cell正面外觀會有小白點
Wafer不良導致常見CVD異常
➢ Wafer髒汙或油汙:外觀異常導致CVD站點重工
~ CVD機台通常裝設有自動視覺檢察系統(AOI),會挑出沉積後異常外觀,因此大 部分的晶片髒污或者油污會在CVD站點挑出並重工
➢ Wafer表面刮傷:外觀異常導致CVD站點重工
8
步驟六:電極網印
利用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形成正背面電極
外觀:晶邊導角導致外觀降BIN
圓弧導角 ,需降BIN
導角斜切 ,不降BIN但需重測而影響產能
14
Wafer不良導致常見分類異常
外觀:尺寸不均導致降BIN或重測
離邊0.6~0.7mm
離邊1mm
Wafer尺寸異常會導致離邊距離超規,輕微者可重測回A-grade (影響tester產能),
嚴重者必須降BIN
1. P-type wafer的Boron在光照射下會與Oxygen形成B-O鍵結,導致太陽能電池效 率下降;因此wafer的氧含量越高,將會導致太陽能模組的LID更嚴重。
2. 根據IEC61215規範,太陽能模組的LID衰退必須<2%
20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1
➢ Saw mark :晶片表面高低落差導致finger結塊
~ 電池已經走向finger細線化,因此切痕造成的finger點狀結塊將會比以往更明顯
➢ Wafer表面穿孔(Pinhole):網印漏膠導致正面銀膠汙染 (常見於單晶)
尺寸異常導致網印偏移
暗裂導致碎晶片黏版
切痕導致finger點狀結塊
切痕導致網印擴線
Wafer不良導致常見分類異常
電性:邊角料導致效率偏低
開路電壓 短路電流 串聯電阻 並聯電阻 理想因子
效率
A區
0.622V
8.57A
2.42mΩ
217Ω
79.43%
17.4%
B區
0.589V
7.64A
1.56mΩ
268Ω
77.06%
14.25%
C區
0.558V
6.98A
1.45mΩ
423Ω
76.44%
➢ Wafer尺寸偏小:導致正面網印偏移而降BIN
~ 正常晶片尺寸為156 ±0.5mm,各電池廠的網印面積尺寸介於154~155mm,因此 wafer尺寸若偏小<155.5mm,將會導致網印偏移降BIN。
➢ Wafer暗裂:造成碎晶片黏著網版,導致網印缺陷降BIN
~ 若晶片本身容易暗裂,網印過程會導致碎晶片黏著在網版而導致網印缺膠
步驟五:沉積抗反射層
利用PECVD沉積SiN薄膜,降低入射光反射率
晶邊絕緣
磷擴散
粗糙化蝕刻
進料檢驗
抗反射層
金屬化網印
快速共燒
測試並分級
常見太陽能電池 藍色系(效率較高)
彩色太陽能電池 (效率較低)
1. 利用不同SiN薄膜厚度可呈現不同外觀顏色,但以藍色系為主流 2. 可藉由提高SiN折射率來改善太陽能模組的PID問題 (電勢誘發衰減)
抗反射層
多晶外觀顏色
單晶外觀顏色
磷擴散 網印
粗糙化蝕刻 快速共燒
進料檢驗 測試並分級
1. 利用視覺檢驗系統進行外觀分色:淺藍、藍、深藍、錠藍 (昱晶標準) 2. 利用視覺檢驗系統進行外觀分類:A-grade 、B-grade等 3. 利用太陽光模擬器區分效率:0.1%或0.2%分BIN
Wafer不良導致常見分類異常
15
Wafer不良導致常見分類異常
電性:Crack導致hot spot降BIN
Micro crack導致hot spot Cell廠必需電性降BIN
模組端造成玻璃和back sheet燒毀
Temp>100℃
EL可檢測出cell暗裂
IR可檢測出cell熱點
晶片本身的暗裂除了會造成生產過程中破片率偏高,還會造成A-grade產品的暗裂 片偏高,進而導致模組端異常。
Wafer不良導致常見分類異常
電性:Grain Boundary造成低效電池片
Uoc Isc
Rs
0.610 8.428 2.33
Rsh FF Irev2 NCell 34 77.19 3.369 16.34%
Uoc Isc
Rs
0.604 8.462 2.44
Rsh FF Irev2 NCell 52 76.80 2.728 16.14%
➢ Wafer尺寸偏大導致cell燒結後邊緣脫晶
~太陽能晶片出貨規格不可有邊緣脫晶,但太陽能電池出貨規格卻可允許 ~ 燒結爐所使用鍊條為金屬材質,燒結後會跟矽晶片接觸導致外觀脫晶。 Wafer尺 寸偏大會導致傳異偏移正常接觸點,增加邊緣脫晶比例
12
步驟八:產品分類
依照外觀顏色和效率進行分BIN
晶邊絕緣
Wafer不良導致常見蝕刻異常
1. 來料晶片髒污或油汙導致酸蝕刻不完全
正常蝕刻後外觀 米粒大小完整
髒汙導致蝕刻異常 米粒形狀破碎
2. 來料晶片暗裂破片導致連續生產追撞或表面殘酸殘留 生產異常破片 表面殘酸
4
步驟三:形成P/N Junction
在晶片表面進行n型參雜,形成P-N junction
晶邊絕緣
➢ Wafer厚度偏薄:燒結後cell翹曲過大會容易導致傳送破片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經過燒結後會形成鋁矽共晶,因為鋁、矽晶格差異導致電池翹 曲,正常燒結後的翹曲值(bowing)大約1~2mm ~薄晶片的翹曲值會更大,單晶電池翹曲值(1.5~2mm)又比多晶電池(1~1.5mm)大
正常翹曲值
異常翹曲值
太陽能電池製程簡介
1
步驟一:晶片入料檢驗
晶邊絕緣 抗反射層
磷擴散 金屬化網印
粗糙化蝕刻 快速共燒
進料檢驗 測試並分級
正常單晶PL檢驗結果
異常單晶PL檢驗結果 (造成低Voc)
1. 進行入料檢驗:TTV 、阻值、厚度等,合規者入庫,不合規者退貨或MRB審查 2. PL (光致激發)可當作入料檢驗工具,PL強度 / impurity跟電池效率具有正相關
步驟七:快速燒結
利用高溫燒結形成形成歐姆接觸及背電場(BSF)
晶邊絕緣
磷擴散
粗糙速共燒
測試並分級
鋁矽共晶
1. 利用紅外線高溫燒結方式(750~800℃),將導電膠料和矽晶片進行結合。 2. 電池燒結後會形成BSF(鋁矽共晶),有助於提升P-type wafer的效率
Wafer不良導致常見燒結異常
步驟二:表面粗糙化
去除晶片切割造成的Saw damage&降低反射率
晶邊絕緣
磷擴散
粗糙化蝕刻
進料檢驗
抗反射層 Raw wafer測視圖
金屬化網印
酸蝕刻後 Raw wafer正視圖
快速共燒
測試並分級
蝕刻後表面較暗
1. 一般而言多晶矽晶片使用酸蝕刻(HF+HNO3),單晶矽晶片使用鹼蝕刻(KOH) 2. 蝕刻後可降低晶片表面反射率及提高表面積,有助提升光電流
12.23%
Ingot的B區和C區通常會含有較多雜質,因此若切除部分太少導致carrier lifetime
偏低,會導致電池片效率偏低,通常Voc / Isc / Rs會呈現下降趨勢
19
Wafer不良導致常見電池異常
電性:LID導致效率衰退
Test condition:60kw/hr, 240hr, SPEC<2%
步驟四:晶邊絕緣
利用化學蝕刻晶邊絕緣 ,避免正背面漏電
晶邊絕緣
磷擴散
粗糙化蝕刻
進料檢驗
抗反射層
金屬化網印
快速共燒
測試並分級
雷射晶邊絕緣
(效率較低)
化學晶邊絕緣
(效率較高)
蝕刻後表面
1. 早期電池廠是採用雷射絕緣晶邊,但因效率較低已逐漸淘汰 2. 後期電池廠均採用化學晶邊絕緣(可提升↑0.2%),已成目前市場主流
晶邊絕緣
磷擴散
粗糙化蝕刻
進料檢驗
抗反射層
網印
快速共燒
正面銀膠形成 busbar和finger
測試並分級 銀鋁膠 : 背面Busbar
鋁膠
1. 網印耗材(膠料 /網版/刮刀)為太陽能電池第二大成本支出 2. 早期電池廠發展Double printing,近期已經逐漸走向Dual printing技術
Wafer不良導致常見網印異常
磷擴散
粗糙化蝕刻
進料檢驗
抗反射層
金屬化網印
Pre-deposition : 4POCl3 + 3O2 2P2O5 + 6Cl2 Cap Oxidation : 2P2O5 + 5Si 4P + 5SiO2
快速共燒 磷擴散後 外觀較深
測試並分級 磷擴散前 外觀較淺
1. 電池廠採用熱擴散方式形成p-n junction,此為關鍵製程之一 2. 多晶片電阻為80~90 Ω ,若搭配選擇性射極(LDSE)可達110~120 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