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0300260001 课程名称法律文书主讲教师刘飙评分
学号2013031071 姓名龚琼岳专业年级法学大三
题目:法律文书期末总结报告
为了学好本课程,我觉得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另外,在学习时要抓住法律文书特点、基本理论、写作要求和具体写作方法;要理解法律文书是如何提出和适用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实际应用的;要注意各部门法律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要注重各类法律文书的写作和实际应用以及它们的作用,不要孤立地去看待一个法律文书,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
通过习题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题。
做题前,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做题时,要看懂法律文书要求,注意分析,熟练应用各种法律文书写作要求和写作要点。
除学习规定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尤其是陈老师给我们指定的参考书。
如果有条件,还可通过模拟法庭练习、验证和巩固所学法律文书知识,训练实际法律文书的应用,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律文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有关办理刑事、民事、经济纠纷等案件和非诉讼事件的各种文书。
它不是普遍的行为规范,而仅是对某一案件(事件)所涉及的当事人的法律规范,因而只对特定的案件当事人有效,是一种法律事实,是适用法律的结果。
也就是说,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各法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按照各自的职权或权利,在办理各类诉讼案件和从事非诉讼事件的活动中,为正确运用、实施法律而依法制作的具体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是司法机关办理具体案件的直接反应。
法律文书语言的构成,是指构成法律文书语言的主要因素及使用规则。
法律语言的语法规则,主要地还是全民语言的语法规则。
但是法律语言既然产生于法律业务的特殊活动,那么它就必然具有特殊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特殊语汇和语言使用规律。
法律文书的词语构成法律文书语言的词语同全民语言的词语一样,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单位 ,是造句材料。
法律文书中的词语由法律术语、习惯用语及普通词语构成。
法律术语术语指某门学科或某个领域内使用的专门用语。
法律作为一门科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拥有一批固定的专门用语。
这些专门用语描述着法律科学所特有的事物 (现象)以及相应的法律概念,是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的科学概括,反映着法律事物 (现象)的本质特征。
这些专门用语,运用于法学领域,成为法律语体的主要标志。
这便形成了稳定、精确的法律科学术语,简称法律术语。
法律文书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予以表达。
因此,它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必然有其相应的要求。
基于法律文书的时效性和法定性等方面的特点,对法律文书的语言文字要求很高,必须做到精确无误,严
肃庄重。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准确就是用最贴当、最恰当的语言来反映法律文书的具体内容。
也就在选字、遣词、造句以及标点符合都应确切、恰当,不能产生歧义。
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必须字斟句酌,以免产生歧义。
否则,可能造成案件事实与结论之间的大相径庭。
有人认为法律文书和刑事诉讼实务文书不同。
因为字不涉及生杀予夺的大事,所以语言不准确甚至有些差错都没关系,其实不然。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避免错别字的产生,错别字往往会影响文书语言的准确。
不生造词句,有些制作者由于受外界影响或表达能力的局限,往往生造词句,使文章意思令人费解。
尽量少用抽象的语言,抽象的语言就是意思不明确,不具体的用语。
如“原告认为被告和其他女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中“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非常抽象,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明白其含义,但是在法律文书中出现就违背了准确的原则。
切忌指代混乱,指代混乱是指在制作法律文书的时候指代不明确,从而造成人物的关系的混乱不清。
比如有些法律文书对当事人的称谓不清,在同一文书中会用“原告×××”“、被告×××”,一会用“原告”“被告”,一会又用“我”“、他”“、她”。
很容易产生歧义。
准确是法律文书语言的重要特点,但这里所说的准确不是绝对的准确,而是相对的准确。
为此在强调语言准确的同时制作法律文书还必须注意适当使用模糊语言。
如涉及予隐私和商业内容时,必须使用模糊语言来概括,不应详细表述。
可见,使用模糊语言,并没有否定法律文书的准确,仅而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准确。
庄重法律文书属于一种公文语体,就其文书的风格来讲,语贵平实,庄严郑重。
但由于民事案件均发生于民间,而起诉应诉类法律文书均由当事人制作,所以往往难以避免,一些当事人为图一时之快用非常恶毒﹑粗野﹑不堪的语言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影响了法律文书的严肃﹑庄重。
所以在制作法律文书时一要正确运用法律的专业用术语。
忌使用华丽的辞藻。
律文书从性质上说是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情动人。
如“原告天生丽质,被告一见钟情”话虽形象生动,但就法律文书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而且削弱了文书的严肃性。
三忌运用形象化语言。
如“被告简直像人渣”,“×××败絮其中”等,这些语言都使文书显得不严肃﹑不庄重。
四避免方言土语,摒弃污言秽语。
精炼的法律文书的语言文字应力求精炼,做到言简而意赅。
反对事无巨细,拖沓冗长,也反对一味追求文字的简洁而忽视了文书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
所以法律文书语言一忌语言表达啰嗦。
由于法律文书所涉及的内容是民事或经济的纠纷,所以往往比较复杂﹑烦琐。
在表述这些内容时,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语言的啰嗦。
二避免口语化的现象。
在制作法律文书时,语言表达内容也容易口语化,口语的表达虽然通俗,但影响了文书语言的精练。
三切忌随便使用简练。
使用简练,虽然表面上看文字简洁,但是文意却不完备。
如“牛马感情不和”表述姓牛的原告和姓马的被告夫妻感情不和,令人感情啼笑皆非。
总之,法律文书应力求做到词简意丰,精练而不枯涩。
要力戒啰嗦,不写废话,不重复,句子简洁精炼而不拖沓冗长。
用语规范法律文书所采用的是较规范的书面语言。
为使文书表意明确、语句力求规整,通常使用常式句型,较少使用简化句型。
句子成分力求完整齐全,谨慎使用省略,特别是涉及案件当事人的法律称谓和姓名,一般都应写全,而不能随意省略。
当然,在记写对话内容时,由于有上下文的照应,可以在不影响内容明确的条件,可以适当的省略。
以上就是我们对法律文书写作所提出的语言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对各类文书是普遍适用的,当然有的应该突出强调,有的不甚明显,应该在学习法律文书中认真体会。
我想,通过上述各个环节的学习,定能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不是仅仅照着书本上的法律文书写作要求做练习题,而是要求使用已有的知识对新提出的要求和案例能理解和领悟,并能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更是如今所倡导的创新过程。
首先,“学习心得”对法律文书课程的地位、作用及其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定进行了概括,指出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即学习本课程不仅为掌握和实际运用各门法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学习心得”阐明了学好本课程的方法和途径,指出:第一,必须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的态度;第二,在努力掌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理论知识、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本课程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法律文书之间的原则与联系;第三,探讨了做好法律文书作出的具体方法。
同时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多了培养严谨的科学学风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学习心得”提出了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途径,即运用已有知识,对新问题,新案例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案在创新过程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