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厂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污水处理厂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1、污水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

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污水也包括降水。

按照来源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生活污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过的水,包括厕所、厨房、浴室、洗衣房等处排出的水,来自住宅、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医院、商店以及工厂中生活间,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洗涤剂以及病原微生物菌、寄生虫卵等。

这类污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灌溉农田或再利用。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水,来自车间和矿场。

由于生产类别、工艺过程和使用原材料不同,工业废水的水质繁杂多样。

其中如冷却水,只受轻度污染或只是水温增高,稍做处理即可回用,它们被称为生产废水。

而使用过程中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水,其中大多有危害性,如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含氰化物、汞、铅、铬等有毒物质的;含合成有机化学物质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等等。

另外也有物理性状十分恶劣如有臭味、有色、产生泡沫等。

这些称为生产污水,大多需经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或回用。

生产污水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往往是宝贵的原料,应尽量回收利用。

降水是指在地面上流泄的雨水、冰雪融化水。

这类水虽然较清洁,但径流量大,若不及时排除,会造成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巨大影响。

降水一般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但初降的雨水可携带大量地面上、屋顶上积存的污染物,并可能带有工厂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粉尘,污染程度较重的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一般情况下,污水都需经过处理再排放,但对于处理程度的要求可有所不同。

如进人受纳水体或土地、大气的,因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自净能力范围以内的,即环境容量允许的,可充分利用环境容量而减低对处理水平的要求;对于回收利用,也可按回收后用水的水质要求来确定处理水平。

以此来求得最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水质指标2.1物理指标(1)悬浮固体水质中的悬浮固体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物质质量,简称SS,单位是mg/L。

(2)浊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体变得混浊而呈现一定浊度,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被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

(3)臭和味臭和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洁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臭味。

常见的水臭味有霉烂臭味、粪便臭味、汽油臭味、臭蛋味、氯气味等,臭味的表示方法现行是用文字描述臭的种类,用强、弱等字样表示臭的强度。

(4)温度温度也是一项重要指标,水温的变化对废水生物处理有很大影响,水温通常用刻度为0.1℃的温度计测定。

水温要在现场测定。

(5)色泽和色度色泽是指废水的颜色种类,通常用文字描述,如:废水呈深蓝色、棕黄色、浅绿色、暗红色等。

色度是指废水所呈现的颜色深浅程度。

色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采用铂钴标准比色法,规定在1L水中含有氯铂酸钾(K2PtCl6)2.49lmg及氯化钴(CoCl26H2O)2.00mg时,也就是在1L水中含铂(Pt)1mg及钴(Co)0.5mg时所产生的颜色深浅为1度(1o);二是采用稀释倍数法,将废水按一定的稀释倍数,用水稀释到接近无色时的稀释倍数。

2.2 化学指标(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简称生化需氧量,简写为BOD,是污水的重要污染指标之一。

污水中大多含有有机物。

有机污染对水体污染、自净都有很大的影响,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对象,在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领域内被广泛使用。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数量,单位为mg /L 。

在BOD 的测量中,通常规定使用20℃、5天的测试条件,并将结果以氧的mg/L 表示,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符号BOD 5。

有机物生物降解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被降解,转化为CO 2、H 2O 和NH 3。

在自然条件下,一般10-20天可以完成。

第二阶段是NH 3转化为硝酸盐的硝化反应,大约需百日可以完成。

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已不影响环境卫生,因此,水体只要保持第一阶段需要的氧,就可达到卫生要求。

测定第一阶段污水降解的需氧量,需要20天,时间太长,一般都以五日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写为BOD 5。

而以第一阶段所需20天时间,近似地认为是完全生化需氧量,写为BOD 20。

,生活污水的BOD 5约为BOD 20的70%。

(2)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即为化学需氧量,写为COD 。

是污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常用的氧化剂有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我国规定的废水检验标准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测定,所以有时记作“CODcr ”,单位为mg/L 。

测定COD 采用的是强氧化剂,对大多数的有机物可以氧化到85%-95%以上,所以,同一种水质的COD 一般高于BOD ,其间的差值能够粗略地表示不能为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

对于一定的废水而言,一般说来,COD >BOD 20>BOD 5。

BOD 5/COD 指标是5日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是污水可生化降解性的指标。

这一比值可反映污水可生化降解性的功能。

通常以BOD 5/COD=0.3为污水可生化降解的下限。

(3)总需氧量TOD由于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是C 、H 、O 、N 、S 等,当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2、H 2O 、NO 2和SO 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

TOD 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

TOD 的测定原理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气流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900℃的高温下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即被氧化,消耗掉氧气流中的氧,剩余氧量可用电极测定并自动记录。

氧气流原有氧量减去剩余氧量即总需氧量TOD 。

可见TOD 的值大于COD 值。

TOD 的测定仅需几分钟。

从以上看出:TOD > CODcr > BOD(4)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TOC是目前在国内、外开始广泛使用的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它所显示的数值是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

测定原理是:先将水样酸化,通过压缩空气吹脱水中的无机碳酸盐,排除干扰,然后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气流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900℃量,并自动记录,的高温下燃烧,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再折算出其中的合碳量,就是总有机碳TOC值。

测定时间仅需几分钟。

(5)有机氮: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

若使有机氮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可逐步分解为NH3、NH4+、NO2-、NO3-等形态,NH3、NH4+称为氨氮,NO2-称为亚硝酸氮,NO3-称为硝酸氮,这几种形态的含量均可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物的各个不同阶段。

总氮(TN)则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6)PH值:是指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氢离子的负对数,即:PH=-lg[H+]=lg{1/[H+]}PH值是废水的重要水质指标之一。

废水呈酸性或呈碱性,一般都是用PH值来表示。

当PH=7时,水呈中性;当PH<7时,水呈酸性;当PH>7时,水呈碱性。

PH值的测定通常根据电化学原理采用玻璃电极法。

(7)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

一般以每升水所含氧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饱和含量与水温、大气压力和水的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

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0℃的蒸馏水中溶解氧达到饱和时的氧含量为14.6mg/L,在20℃时则为9.1mg/L。

海水中溶解氧含量约为淡水的80%。

溶解氧是鱼类和好氧菌生存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

溶解氧低于 4 mg/L时,鱼类则难以生存。

当水源被有机物污染后,由于好氧菌氧化有机物,从而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如果不能从空气中及时补充消耗的氧,则水中溶解氧不断减少,甚至接近于零。

此时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使有机物腐败,水产生臭气。

在静止的水中,水面的氧靠扩散作用进入水层,因此,湖、塘水溶解氧含量与深度成反比。

在流动的水中,湍流使氧迅速进入水中,湍流越大,氧溶解于水中的速度越快。

2.3 生物指标作为水质的生物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原菌和病毒等。

(1)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1毫升水中所含有各种细菌的总数。

在水质分析中,是把一定量水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数出生长的细菌菌落数,然后计算出每毫升水中所含的细菌数。

(2)大肠菌数:大肠菌数是指1升水中所含大肠菌个数。

由于大肠菌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条件与肠道传染病的细菌、寄生虫卵相似,而且大肠菌的数量多,比较容易检验,所以把大肠菌数作为生物污染指标。

3、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三类。

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质。

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物、溶解物及胶体等)。

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化学处理法多用于处理生产污水。

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主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

前者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产污水,其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后者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城市污水与生产污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才能去除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与污泥,达到净化的目的。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同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

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BOD一般只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

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磷和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