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制图与识图

地质制图与识图

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是用钢笔、铅笔或木炭等,以线条来画出物像明暗的单色画。

一、素描的步骤和方法1.野外观察2.勾画大体轮廓、控制比例和前后位置3.画出整体的立体形状4.加工细画、并初步成图5.素描图应附的文字说明:①图中的山脉、河流、居民点、湖泊等名称和标高。

②地质界线或地质符号、代号及相应说明。

③素描图一端的方位及时间。

④图书和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

⑤素描作者及其所在单位。

二、参照物的作用①显示地质体的规模和比例。

②说明素描图的地点和方位。

③增强立体感,加强透视效果。

④反映地质体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

⑤表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⑥衬托大自然的壮观,表现地质体的真实形象。

三、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综合取舍,用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l) 平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响,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做水平面,采用正投影的方法,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只说明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高低起伏。

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 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

(2) 地形图就是将地面上的一系列地物和地貌点的位置,通过综合取舍,把它们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再按比例尺缩小后绘制在图纸上的一种地图。

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

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表示方法,而形成独立的图种。

比例尺一般为1 :500~1 :100万,其中小于1:5 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

四、地图的编制原则(1)地图投影基准面。

将地球上的物体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就是海水高潮与低潮的平均高程面,它是穿过大陆和岛屿的一个闭合曲面。

为了计算方便,选择一个接近大地水准面的椭圆体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2)经线和纬线。

经纬线构成了地理坐标网,通过它可以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采用这种地理坐标网。

但在大比例尺图上,都采用直角坐标网,又称公里网。

(3)方位。

在地图上是以方位角来判断地形、地物的方向的。

方位角有三种: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比例尺。

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比例尺。

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图式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三种表现形式。

(5)图式、图例。

地球上的物体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各种符号的形式、尺寸及文字格式等,都有专门的收录,供绘图阅图者使用。

五、地图编制的方法1.实地测图和摄影测量制图2.野外调查制图3.数据资料制图4.地图资料制图5.文字资料制图5.遥感资料制图7.计算机制图地图投影:将球面上的实物,按大小、形状和位置及相对关系一一反映到平面上成为地图的方法,即地图投影。

也就是说,地图投影就是使地球表面缩小后尽可能正确地绘在平面上而成为地图的一套工作方法。

六、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的规律或特点(1)中央经线投影为一条直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其余的经线投影后均为凹向中央经线的曲线并以中央经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愈远,其长度变形愈大。

(2)赤道的投影亦为一条直线,其余的纬线投影后,均为凸向赤道的曲线且以赤道为又称轴。

(3)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前后无角度变形。

(4)中央经线和赤道的投影互相垂直。

七、画剖面图的步骤:(不用背)①确定剖面的位置②确定剖面基线的长度和标高③画竖直比例尺④展点,把剖面剖到的特征点展到剖面上⑤连线八、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坐标:N42°1′18″E121°37′48″比例尺:1:100万分幅:60×21+2(极圈)经差:6°纬差:4°121°37′48″÷6°=20······1°37′48″42°1′18″÷4°=10······2°1′18″20+1+30=51 10+1=11对应字母K分幅编号为:K-51121°37′48″÷6°=20······1°37′48″42°1′18″÷4°=10······2°1′18″1°37′48″÷30′=3······7′48″2°1′18″÷20′=6······1′18″121°37′48″÷6°=20······1°37′48″42°1′18″÷4°=10······2°1′18″1°37′48″÷30′=3······7′48″2°1′18″÷20′=6······1′18″7′48″÷15′=0······7′48″1′18″÷10′=0······1′18″比例尺:1:1万分幅:A、B、C、D 经差:15′纬差:10′121°37′48″÷6°=20······1°37′48″42°1′18″÷4°=10······2°1′18″1°37′48″÷30′=3······7′48″2°1′18″÷20′=6······1′18″7′48″÷3′45″=2·····18″1′18″÷2′30″=0······1′18″九、地形图的应用1.在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2.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4.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5.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6.绘制已知方向线的纵断面图7.按规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8.地形图在平整场地中的应用9.面积的计算第四纪地质图:是表示不同成因类型或不同时代的第四系沉积物在地表分布的图件。

岩相-古地理图:是表示某一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相、海陆分布以及古地貌等特征的图件。

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它是专门表示矿产分布规律和指明找矿远景的一种图件。

这类图件是在综合研究矿产与各种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编制的,其目的是指导找矿以及为编制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地质图编制:根据成图比例尺和内容要求,对有关的编图资料进行投影转换,建立新的数学基础,采用综合制图手段编制出地质图件。

制图物体的取舍:根据新编图件的性质和内容、多项因素,选取主要地质体和地质要素,图幅内区域地质特征以及比例尺舍去次要的地质体和地质要素。

十、实测地层柱状图的绘制(1)确定比例尺:实测地层柱状图的比例尺应等于或大于实测地层剖面的比例尺。

(2)设计地层柱状图的格式:地层单位、地层代号、岩层分层厚度、累计厚度、层序号、岩性柱状、岩性描述等基本栏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绘制时,根据地层总厚度用制图比例尺,计算出柱状图的总长度,并合理确定岩性柱状和各栏的宽度,使整个图面成一竖长的矩形,使所绘图形既符合一般规范,又整体美观。

(3)编制实测柱状图:①根据岩性柱状的总长度和所设计的柱状图格式,合理布局柱状图不同部分在图面的位置,然后按已定格式绘制各栏目。

②用岩层累计厚度填绘岩性柱状:a.用岩层所在层的累计厚度从岩性柱状的起点逐层绘制各分层的岩性柱状,直接采用岩层的分层厚度分层绘制岩性柱状,易产生累积误差,使所绘柱状长度与总长度不符。

b.标志层、矿层或其他有意义的岩层,表示不出时,可适当夸大加厚,借用上下层的厚度予以表示。

c.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用相应的接触关系符号来表示。

③根据岩性柱状的地层分层界线分别向两侧延伸横线。

④填写各栏中的数字和文字。

⑤检查整饰。

十一、换层的深度计算在野外进行钻孔编录时,首先对采出的岩心进行岩性分层,分层后就要计算出换层的深度,即岩层分层界面在钻孔中的深度。

① 次进尺终点换层:当本回次钻进无残留岩心时:当本回次钻进有残留岩心时:②回次进尺中间换层:当岩心采取率小于100%,回次进尺有残留岩心时:或十二、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1.确定比例尺由于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反映全区的地层,其总厚度一般要远远大于单个实测地层柱状图或钻孔柱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一般要较前者小,比较常用的比例尺有1 :500或1 :1 000 。

2.综合地层柱状图格式设计综合地层柱状图一般应包括地层系统、地层厚度(应表示出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岩性柱状、层序号、矿层及标志层名称、岩性描述、化石、矿产、水文地质特征等。

3.绘制方法a.按全区地层总厚度和采用的比例尺,计算岩性柱状的总长度b.按设计好的格式画好图头和整个柱状图的框架c.从下至上和由老到新,将地层单位、岩性柱状、地层厚度、岩性描述等逐一填入相应的栏内。

其中,岩性柱状要用规定的岩性图例表示;如果地层间有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时,要在岩性柱状中表示出来;区内有岩浆岩侵入体分布时,岩浆岩从柱状的最底部向上绘至侵入层位为止,宽度约占柱状的1/5。

对于矿层、标志层或有特殊意义的岩层,由于受柱状比例尺的限制而难于表示时,可在柱状中适当将其放大;岩性描述要尽可能详细,但要重点突出,要将常见的化石及标准化石列出;对于水文地质特征应描述含水层及隔水层,并尽可能将抽水资料附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