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玉”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玉”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玉”篇
中国玉文化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玉文化的基本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一是作为神物受到原始先民的敬畏,带有神秘色彩,二是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

三是代表君子美德。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

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

《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一般把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称为璧.璧有以下几种
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


于玉璧,还有两个小故事。

卞和献璞玉
据《韩非子》、《新序》等书记载,在我国春秋时,楚国的一个玉工,名叫卞和,一次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历王,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断其左足。

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之罪断其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之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yuè](本义:断足。

)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
之诳。

”文王命人剖璞,果得宝玉。

故称之为“和氏璧”。

后来因和氏璧,又有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玉环
玉环,为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形状与镯类似,其孔径大于边缘,也有与边缘相等的。

与玉璧、玉瑗近似。

”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

据说古代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即得到天子送来的环,就知道自己收被重新召回,官复原职。

玉玦
玉玦,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玉器,也是迄今所见最古老的装饰玉器,特点是环形,有缺口。

《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

《广雅》说:“如环,缺而不连。


玦,通“决”,有决断、拒绝、决绝的意思。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

范增举起玉玦示意项羽杀死刘邦。

《荀子·大略》中有记载:“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以玦赠人,以示决断。

《广韵》所言:“玦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义取诀。

”君王赐臣以玦,则是流放。

玉圭
玉圭,古玉器名。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为瑞信之物。

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天子派遣使者到别的诸侯国访问,用“圭”作为凭证。

圭是上尖下方的长条形玉制礼器。

其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据《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玉璜
璜,意是指半壁形的玉。

它的来源不是把一个璧一分为二,因为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璜没有一件够得上“半璧”的。

根据那志良先生的意见,“璜之形,是模仿“虹”的。

古人对于天上各种形象,感觉兴趣。

雨过天晴,彩虹又出来了,五光十色,更引起他们的兴趣,于是用玉或石,模仿彩虹之形,这便是“璜”。

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总称为“六瑞”,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级别高,份量重,是玉器收藏家的收藏重项,非机缘巧合所不能得,亦是吉祥之瑞器。

玉琮
琮(Cóng)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

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

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

商周以后,玉琮就不常见了,后人只知“琮”字,而并不知其外形。

在良渚古城出土的玉琮,便为后世解答了这一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玉”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