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
3)、通过气路连接、控制,了解元件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讲解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和原理图;其次通过老师的连接演示,启发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气路连接和操作,通过实验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在这里要注意各元器件的功用、符号、名称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元件:
三、实验原理图:
a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现象记录:
1、刚开始通气时,气缸如何动作?
2、分别按下按钮常闭阀1和2,气缸如何动作?
3、分别调节单向节流阀1和2,气缸动作有何变化?
六、现象分析:
双作用气缸的与逻辑功能控制
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
3 )、理解与逻辑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讲解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和原理图;其次通过老师的连接演示,启发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气路连接和操作,通过实验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4、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5、气路连接
6、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与逻辑控制,在这里要注意各元器件的功用、符号、名称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元件:
三、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现象记录:
1、刚开始通气时,气缸如何动作?
2、分别按下按钮常闭阀A和B,气缸如何动作?
六、现象分析:
课堂反思:
双作用气缸的或逻辑功能控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
3)、理解梭阀、杠杆滚轮常闭阀功能;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三、 实验现象记录:
1、 刚开始通气时,气缸如何动作?
2、 分别按下按钮常闭阀 A 和B ,气缸如何动作?
3、 对比前几个实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 现象分析:
教学反思:
4、再巩固各元器件的名称等内容
题?与学生分析答疑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或逻辑控制,在这里要注意各梭阀、滚轮杠杆常闭阀的
功用
作 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4、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5、气路连接
6、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与或逻辑控制,在这里要注意阀的功用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图: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与延时逻辑控制,在这里要注意阀的功用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图:
3
教学反思:
双手操作(串联)回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电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4、再巩固各元器件的名称等内容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方向控制,在这里要注意电控与气控的区别
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图:
教学反思:
3T
“两地”操作(并联)回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电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4、再巩固各元器件的名称等内容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并联控制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图:
教学反思:
具有互锁的“两地”单独操作回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电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4、再巩固各元器件的名称等内容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互锁控制
作 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图:
教学反思:
延时返回的单往复回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
2、气路、电路连接
3、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
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实验实训用元件
教学过程:
4、再巩固各元器件的名称等内容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互锁控制作业:
实验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图:
教学反思:
电辭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