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水平,能准确使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点。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广场”“月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实行实际应用。
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使用数学实
行思考的水平;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表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实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一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协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
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有着大量能够用乘法表示的问题。
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实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
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
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
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
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
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升基本计算水平的有趣工具。
本册教材分两段实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
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因为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实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对应的巩固。
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
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实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 个地数。
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
6~9的乘法口诀则
要求学生独立编制。
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
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1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
第72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想一想”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8=6×7+□=6×9-□,协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小动物找新家”“谁射中的气球多”“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3.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应用
本册教材把表内乘除法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首先乘除法的理解都是从实际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应用问题的学习,另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增强乘除法知识的应用。
(1)练习中配有富于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有时答案不惟一的问题,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实行解决
例如,第19页第3题,要想得出这辆玩具汽车多少钱,需要通过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小熊付给大象3张5元和1张10元,大象回答:“正好”,而得出这辆汽车25元)。
第45页第4题图中表现:有
28人需要租车,大客车限乘客10人,小汽车限乘客4人,能够怎样租车?答案有多种。
第56页第5题,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一张方桌围坐4人,2张方桌坐8人,而两张方桌拼在一起围坐6人,从而推想3张、4张、5张、6张桌子的情形,引导学生用列表找规律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都和传统的应用题表现的形式和要求不一样,没有应用题的类型,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而立足于知识的应用,初步学会一些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第17页数学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发展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水平,同时能够沟通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并实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22页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问题,本身就是数感的培养,实行回答时要使用所学的知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乘除法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册中,乘法口诀是这个册的重点,所以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记忆。
从而使用的实际中去。
要记忆就要理解,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