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概念 吸收率(a) 吸收率(a) : 反射率(r) 反射率(r) : 透射率(d) 透射率(d) :
入 射
a=Qa/Q r=Qr/Q d=Qd/Q
反 射
吸收
透 射
a、r、d的变化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 黑体: 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故有: 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故有: 绝对黑体。 a=1,r=d=0。 灰体:透射率d=0,吸收率a=(1-r),且a不随波 吸收率a=(1 灰体:透射率d 长而变化的物体。 长而变化的物体。 的物体
二、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和昼长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 (h) 定义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水平面上太阳辐射的计算
AB CD Sm ′=Sm =Smsinh sinh ABC′D′
………… (3-8) (3Sm和Sm′与h的关系图
可见光波长范围
色彩名称 紫 波长范围 0.40~0.43微米 0.40~0.43微米 0.43~0.47微米 0.43~0.47微米 0.47~0.50微米 0.47~0.50微米 0.50~0.56微米 0.50~0.56微米 0.56~0.59微米 0.56~0.59微米 0.59~0.62微米 0.59~0.62微米 0.62~0.76微米 0.62~0.76微米
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 Boltzmann)定律 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Stefan定律 与它本身绝对温度(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ET)与它本身绝对温度(T)的 四次方成正比。即: 四次方成正比。 ET =σT
4
…………(3 …………(3-5) (3-
说明:式中N 以度为单位, 说明:式中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 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特殊日期δ 特殊日期δ的值: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 (21/3)或秋分日(23/9): 夏至日(22/6) 夏至日(22/6):δ=23.5° (22/6): 23.5° 冬至日(22/12) 冬至日(22/12):δ=-23.5°(23.5°S) (22/12): 23.5° 23.5°
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 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且愈近冬至 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南半球相反
昼长(可照时数) 昼长(可照时数)
四季的形成
昼长的变化规律 相同纬度,昼长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 相同纬度,昼长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 春、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而变。 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而变。 可照时数、 可照时数、实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可照时数(昼长) 可照时数(昼长) 定义: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定义: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单位:小时、 单位:小时、分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太阳辐射强度及单位 定义: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单位:Wm-2 单位: 太阳常数 (S0) 太阳常数及变化范围 定义: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 日地平均距离时( 1.496× km), 定义: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 约为1.496 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 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 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 阳辐射强度。 阳辐射强度。
二、辐射的基本定律
基尔荷夫(kirchoff)定律(选择吸收定律) 基尔荷夫(kirchoff)定律(选择吸收定律) (kirchoff)定律 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 在一定温度下, (eλ,T) 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aλ,T)的比值,只是温度 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a 的比值, 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即:
第 三 章 本 章 内 容
辐射的基本知识 太阳辐 射 地面辐射差额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 太阳辐射、 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变化规律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及其特性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 物体以辐射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 物体以辐射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 基本特性 波粒二象性
辐射通量密度( 辐射通量密度(E)及单位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单位: Js-1m-2或Wm-2 单位: E=dF/(ds.dt)
dF ds
dF ds
辐射通量密度又被称为辐射强度、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 辐射通量密度又被称为辐射强度、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 辐射强度
ω的确定 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 15° 正午: 正午:ω=0; 上午: 上午:ω<0; 下午: 下午:ω>0,。 正午时刻h 正午时刻h的计算公式 h正午=90°-φ+δ 90° …………(3 …………(3-11) (3-
太阳方位角 (A) 定义 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计算公式
水平面上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随着h的增加而增加。 水平面上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随着 的增加而增加。 的增加而增加 h的计算公式 sin 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h= …………(3 …………(3-9) (3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式中: 为观测点纬度, 为赤纬, 是时角。 δ的计算 δ的含义:太阳直射点纬度(即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 含义:太阳直射点纬度( 之间的夹角) 之间的夹角)。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δ=23.5sinN° 23.5sinN° …………(3 …………(3-10) (3-
意义 物体的温度愈高, 物体的温度愈高, 放射能量最大值 的波长愈短, 的波长愈短,随 着物体温度不断 增高,最大辐射 增高, 波长由长向短位 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 辐射,人、地 辐射, 面和大气辐射 是长波辐射。 是长波辐射。
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节 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
波动性 波动性的反映 V=λf 电磁波谱 …………(3 …………(3-1) (3-
不同电磁波的具体波长范围
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 红 外 线 中红外 远红外 超远红外 毫米波 微 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100埃 0.4微米 100埃~0.4微米 0.4微米~0.76微米 0.4微米~0.76微米 微米 0.76微米~3.0微米 0.76微米~3.0微米 微米 3.0微米~6.0微米 3.0微米~6.0微米 微米 6.0微米~15微米 6.0微米~15微米 微米 15微米~1000微米 15微米~1000微米 微米 1~10毫米 10毫米 1~10厘米 10厘米 10厘米~1米 10厘米~ 厘米 橙 红 蓝 青 绿 黄
sinh sin φ sin δ cos A = cosh cosφ
式中A 式中A值: 正南:A=0 正南: 正南以西: 正南以西:A>0 正南以东: 正南以东:A<0
…………(3 …………(3-12) (3-
特殊时刻A 特殊时刻A的计算公式 日出日没时(h=0 日出日没时(h=0)
sin δ cos A = cosφ
变化范围: 1325 Wm-2 ~1457 Wm-2 变化范围: 我国采用的太阳常数值为1382 我国采用的太阳常数值为1382 Wm-2 。 太阳光量常数及范围 定义: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产生的平均光照强度。 定义: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产生的平均光照强度。 范围:1.35×105~1.4×105lx 1.4× 范围:1.35×
光通量、光通量密度、照度 光通量、光通量密度、 光通量及单位 定义:表征辐射通量而产生光感觉的量。 定义:表征辐射通量而产生光感觉的量。 单位:流明(lm) 单位:流明(lm) 光通量密度及单位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单位:流明/米2(lmm-2) lm 单位:流明/ 照度及单位 定义: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定义: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单位: lx,音译为勒克斯,1 lx=1 lmm-2 lm 单位: lx,音译为勒克斯,
2ω 可照时数 = 0 15
…………(3 …………(3-14) (3ω是时角
此时: 此时: cosω= cosω=-tgφtgδ 实照时数 地面上用日照计实际测量的日照时数。 地面上用日照计实际测量的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日照百分率= ————— 可照时数 光照时间 ×100% ………… (3-15) (3-
式中σ 5.67× 式中σ=5.67×10-8W.m-2.K-4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 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 意义 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维恩(Wien) 维恩(Wien)位移定律 (Wien)位移定律 定律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m) 与其本身的 绝对温度( 成反比。 绝对温度(T)成反比。即: λm=C/T 或 λm T=C …………(3-6) …………(3如果波长以nm为单位,则常数C 如果波长以nm为单位,则常数C=2,897×103nm K,于是 nm为单位 nm K,于是 (3-6)式为 式为: (3-6)式为: λmT=2897×103nmK 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