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纯仁①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

”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

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⑧之道.也。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纯仁: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

④贾舟:商船。

贾,商人。

⑤籴(dí):买进粮食。

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⑦戢:止,停止。

⑧玩:同“顽”,不驯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牧地初不隶.县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候食阙.时吾为籴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取玩之道.也以咨诹善道.D.训使自新,即.释去死即.举大名耳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B.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C.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D.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范纯仁的人物形象。

1.C【解析】A项中的“隶”,前者意思是“属于”,后者意思是“仆役,奴仆”。

B项中“阙”都通“缺”,前者是“缺少”的意思,后者是“缺口”的意思。

C项中的“道”,都是“方法”的意思。

D项中的“即”,前者的意思是“立即,当即”,后者的意思是“就要,就”。

2.A 【解析】在断句时,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行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范纯仁)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

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根据句意断句选择A项。

3.(1)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2)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4.执法严明,关心百姓,为政宽缓。

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体现了他的为政宽缓。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从事件和人物言行中进行归纳提炼。

本文共三段,一共写了范纯仁的三件事,每一件事可以提炼出一个方面,第一段主要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第二段主要写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他的仁爱之心(关心人民);第三段主要写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主要体现他的为政宽缓。

【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出任襄城县知县。

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

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皇帝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敢也如此?”就把这事向皇上汇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

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

当时天旱很久不下雨,范纯仁登记襄邑县境内商船,告诉他们说:“百姓将来没有饭吃,你们所贩五谷,贮藏在佛寺里,等到粮食缺少时,我为你们籴卖。

”商人们都服从命令,贮藏的粮食达十余万斛。

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调任齐州知州。

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任意偷盗劫掠。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宽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违法乱纪事情不能穷尽了。

”范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

”(范纯仁)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

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父温为杨难当司马。

初,苻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①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②,婢简粟粜之③,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④,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刃,得剩六耜,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⑤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⑥。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⑦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选自《魏书》,有删改)【注】①饪(rèn)熟:指烹调。

②俭:贫乏,歉收。

③简粟粜(ti 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④娉室:定亲。

通“聘”,订婚。

⑤蒸尝:指祭祀。

⑥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⑦迁窆(biǎn):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返回)B.琰遇见切责.(责备)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顺从)D.初.为兖州司马(刚开始)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B.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C.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D.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孝心色养,饪熟之节,必亲调之。

(2)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4.文中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1.C【解析】C项“从”的意思是“随从”,而非“顺从”。

2.B【解析】此题考查断句。

答题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本句的意思是: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葬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

故选B项。

3.(1)精心奉养父母,烹调之类的食物,必亲自调弄。

(2)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于是推辞不愿就餐。

4.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责令婢女留下筛选出的瘪谷,体现出他的节俭;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将多出来的耜刀送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不吃偷来的羊,体现了他坚守节操。

【解析】概括文章主要事迹,首先要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文中写赵琰四十回家后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因规定不能将父母葬在故乡,因而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

婢女扔掉筛出的瘪谷,而赵琰要求留下,体现了他的节俭。

随从在路上偶然得到了一只羊,要求随从送回去,买耜刀的时候将多出来的耜刀送还买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不吃偷来的羊,体现了他坚守节操。

【参考译文】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父温为杨难当司马。

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返回老家。

精心奉养父母,烹调之类的食物,必亲自调弄。

皇兴年间,京城歉收,婢女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教训了她一顿,责令她留下瘪谷。

曾送儿子赵应到冀州订亲,随从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赵琰知道了,责令仆人送回原处。

又在经过的路边,主人准备了羊肉汤,赵琰查知这是偷杀的羊,于是推辞不愿就餐。

派人购买耜刀,发现多了六把,立即让人送还主人。

刀主被他(这种行为)感动,坚决不接受,赵琰命人放下刀就离开了。

刚开始赵琰任兖州司马,转任团城镇的副将。

归还京城,任淮南王拓跋他的幕府长史。

当时禁制非常严格,不让大臣越关葬在故乡。

赵琰不能归葬双亲达三十年之久。

到祭祀拜献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想归葬双亲的事。

每每逢年过节,总不接受子孙的庆贺。

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

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葬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注】①菽:豆类的总称。

②庸:受雇用。

③擿(tī):揭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侠躬.履俭素(亲自)B.去.职之日(距离)C.奸盗略.尽(大概)D.许.其自首(允许)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B.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C.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D.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4.文章刻画了裴侠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解析】B项“去”在这里的意思是离开。

2.D【解析】此题考查断句。

答题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本句的意思是:于是把他们全部遣散了。

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侠也不让他们为自己做私事,并收这些人做市官马。

故选D项。

3.(1)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2)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应该是世人的楷模。

4.从裴侠七岁后聪明于常人,对父亲的死伤心如成人可以看出他天赋异禀;从他做官从不偏私,严查贪官污吏可以看出他为官清廉;从李贵因占用公物哭泣许其自首可以看出他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人。

七岁了,还不能说话,后来在洛城看见一群乌鸦遮蔽了天空,抬起手指着乌鸦就会说话了,于是聪慧记忆深刻,不同于平常的儿童。

十三岁,父亲去世了,他哀伤得像成年人一样。

侠亲自做事平时很节俭,吃的都是普通的饭菜罢了,下人没有不怀念他的。

这郡旧的体制,有打鱼狩猎的三十人未供养郡守,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部遣散了。

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侠也不让他们为自己做私事,并收这些人做市官马。

一年多已经积累成群的马匹。

他离开职位的那天,丝毫不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