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的检修
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的检修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4 车桥及检修 9.4.2 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
1)前轴:前轴是转向桥的主体,其断面 形状一般采用工字形或管状,用以提 高前轴的抗弯强度,同时减轻自重。 为提高抗扭强度,前轴两端加粗并呈 拳形,主销插入拳形通孔内,将前轴 与转向节连接。在主销孔内侧装有楔 形锁销,用以固定主销。前轮可随转 向节绕主销偏转,从而实现汽车转向。 2)转向节:转向节是用中碳合金钢锻造 而成的叉形部件。 3)主销:主销的作用是铰接前轴与转向 节,使转向节绕着主销摆动,以实现 车轮转向。 4)轮毂:轮毂用以安装车轮,轮毂通过 两个轮毂轴承安装在转向节外端的轴 颈上,轴承的预紧度可用调整螺母进 行调整,。 东风EQ1092型汽车转向桥结构图 9-13所示。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2 车架的检修
5.车架的铆接
车架纵、横梁连接铆钉松动后,将影响车架的刚度和弹 性。车架修理时应取掉松动的铆钉,重铆新铆钉。具体要求 如下: 1)直接将旧铆钉的直径扩大0.5-1mm,更换加大的新铆钉。 2)铆钉长度: L=1.1∑δ+1.4d 式中:L——铆钉的长度;∑δ——板料总厚度;d——铆钉 的直径。 3)铆钉质量: (1)铆接头的飞边不大于3mm (2)铆接头与板料缝隙不大于0.1mm。 (3)钢板弹簧座、拖车钩支座等铆成后,允许与板料局部有缝 隙,但不得大于0.3mm。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1 车架的功用及类型
(4)无梁式车架(承载式车身)
许多轿车和公共汽车没有单独的车架,而以车身代替车架,主 要部件连接在车身称为承载式车身,如图9-6所示。这种结构的车 身底板用纵梁和横梁进行加固,车身刚度较好,质量较轻,但制造 要求高。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Ft≤FΦ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1 车架的功用及类型
1.车架的功用与要求
车架是连接在各车桥之间形似桥梁一种结构,是整个汽车的 安装基础。 (1)车架的功用 车架的功用是安装汽车的各总成和部件,并使它们保持正确 的相对位置,并承受来自车上和地面的各种静、动载荷。 (2)车架的要求 1)车架的结构首先应满足汽车总体布置的要求; 2)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合的刚度,以满足承受各种静、 动载荷之要求; 3)车架结构简单,质量应尽可能小,便于机件拆装、维修; 4)车架的结构形状尽可能有利于降低汽车质心和获得大的转向 角,以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机动性。这一点对轿车和客车更为 重要。
学习领域2 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检修系统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情境描述: 一个客户的花冠轿车因事故造成车 架和前桥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要求4S店帮 他修复, 售后服务经理递交给你一份任 务,要求对该车的车架和前桥进行检查, 提交一份修复计划。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1 行驶系概述 9.1.1 行驶系的分类与组成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1 车架的功用及类型
(3)综合式车架 综合式车架是综合边梁式车架和中梁式车架的结构特点形成的, 如图9-5所示。纵梁前后段类似边梁式结构,用以安装发动机;中 部采用中梁式结构,传动轴从中梁管内通过。 由于安装门车门槛的位置附近没有边梁的影响,故可使地板的 外侧高度有所降低。缺点是中间梁的断面尺寸大,造成地板中部的 凸起。另外,不规则的结构增加了车架的制造难度。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2 行驶系受力简析 9.2.2 汽车的行驶原理
根据以上受力情况,来阐述汽车行驶系的行驶原理。首先分析汽 车行驶系的驱动条件。 汽车匀速行驶时,驱动力Ft与滚动阻力Ff、空气阻力Fa、坡度 阻力Fi的关系为: Ft=Ff+Fa+Fi 汽车加速行驶时,驱动力Ft与滚动阻力Ff、空气阻力Fa、坡度 阻力Fi的关系为: Ft>Ff+Fa+Fi 汽车减速行驶至停或无法起步时,驱动力Ft与滚动阻力Ff、空 气阻力Fa、坡度阻力Fi的关系为: Ft<Ff+Fa+Fi 故汽车的驱动条件为: Ft≥Ff+Fw+Fi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汽车驱动力Ft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发动机 输出转矩和传动系的结构,还取决于路面的附着性能。为使车轮在 路面上不打滑,汽车驱动力Ft必须小于或等于附着力FΦ。即
汽车底盘技术与检修
学习领域2
汽车行驶、转向和 制动系统检修
学习领域2 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检修系统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学习目标: 1、熟悉汽车行驶系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2、能够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受力情况,理解汽车的行 驶原理。 3、能够识别车架的类型及其用途。 4、能够识别车桥的类型、结构及其用途。 5、掌握车轮定位的概念、车轮定位的内容、作用及 作用原理。 6、熟悉车架的检修方法。 7、能够完成车桥系统的故障诊断,进行相关的车桥 检查与调整。
1.行驶系的类型
汽车行驶系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轮式、履带式、半履带式、车轮-履 带式汽车等几种形式(图9-1),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轮式行驶系。
(a)轮式汽车
(b)半履带式汽车
(c)全履带式汽车
(d)车轮-履带式汽车
图9-1 汽车行驶系的类型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1 行驶系概述 9.1.1 行驶系的分类与组成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2 车架的检修
2.车架裂纹的焊修 车架的焊修宜选用成本低的快捷焊接法.但必须严 格焊接工艺,否则将会影响焊接质量。其步骤如下: (1)认真清洁除锈,必须彻底清除接头两侧的旧漆层。 (2)在裂纹两端打止裂口,开坡口。 (3)选用碱性的低氢焊条。 (4)采用直流电源,大电流。 (5)电源反接。 (6)多层多道焊。采用多层多道焊有利于获得很好的效 果,同时用锤击减应,可适当降低焊速,以防止产生淬 硬组织,配合大电流可提高生产效率。 (7)在环境温度低于0℃条件下焊接,接头周围应预热 至100℃。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2 车架的检修
3.车架补块的应用
补块挖补法宜于修理车架产生的腐蚀和纵梁腹面上的短裂纹, 翼面和腹面过渡处的贯通性裂纹。 常用的补块有椭圆形和三角形,可从旧车架上割取。椭圆形补 块用于修补腹面上的裂纹,三角形补块用于修补贯通性裂纹,如图 9-9所示。 补孔用氧—乙炔气割而成,割口要求光洁,补块与补孔间隙2— 2.5mm。补块镶入补孔后,采用分段减应焊法,按车架焊接规范焊接。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4 车桥及检修 9.4.1 车桥的功用及分类
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两端安装车 轮,其功用是传递车架(或承载式车身) 与车轮之间各方向作 用力。 车桥的结构形式与悬架结构以及传动系的布置形式有关: 按悬架结构不同,车桥分为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整体式 车桥的中部是刚性实心或空心梁,与非独立悬架配用;断开式 车桥为活动关节式结构,与独立悬架配用。 按车桥上车轮的作用不同,车桥分为转向桥、驱动桥、转 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种类型。其中转向桥和支持桥都属于从动 桥。 在后轮驱动的汽车中,前桥不仅用于承载,而且兼起转向 作用,称为转向桥;后桥不仅用于承载,而且兼起驱动的作用, 称为驱动桥。越野汽车和前轮驱动汽车的前桥,除了承载和转 向的作用外,还兼起驱动作用,所以称为转向驱动桥。只起支 承作用的车桥称为支持桥。支持桥除不能转向外,其他功能和 结构与转向桥相同。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2 车架的检修
4.覆板的应用
覆板紧贴在纵梁外侧的上冀面和腹 面上,用于加强纵梁完全断裂或接近完 全断裂处,以加强纵梁局部的强度,与 纵梁铆接或焊接。对使用覆板的要求是: (1)覆板长度在400—600mm范围内,只 能覆焊一层,禁止焊多层,以防止局部 刚度过大,影响纵梁的弹性。 (2)使用覆板后,不得形成新的危险断 面。 (3)覆板翼面与腹面的过渡处和纵梁上 冀面与腹面的过渡处不能贴合,覆板边 缘较纵梁边缘小5mm,如图9-10所示。 (4)只覆上翼面和腹面,不得覆下翼面。 (5)腹面端面尖角处不得有裂纹。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3 车架及检修 9.3.2 车架的检修
1.车架变形的检修
1)检修车架变形的准备
(1)左、右同名钢板弹簧支座上的钢板销孔同轴度误差不 大于2mm,否则应先进行校正。 (2)车架宽度公差为 –3-+4mm。 (3)纵梁上翼面与腹面的直线度允许误差为1000mm长度上 不大于3mm,纵梁全长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 (4)纵梁腹面对于上翼面的垂直度公差为腹面高度的1%。 2)两对角线的技术条件 (1)用细钢丝作对角线.并用专用工具牵引,如图9-8所 示。 (2)两对角线长度差不得大于5mm,否则表示车架有水平 扭曲。 (3)两对角线交叉,其位置度误差不得大于2mm。否则表 示车架垂直方向上发生翘曲变形。 车架变形后,应进行校正。待校正合格后再进行修理, 以减小校正应力。
2. 行驶系的组成 轮式行驶系主要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 轮等组成,如图所示。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1 行驶系概述 9.1.2 行驶系的功用
汽车行驶系的功用: 1.通过驱动驶的驱动力矩。 2.支承汽车总质量,传递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 各种力及力矩。 3.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 性和与转向系配合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学习情境9 车架与车桥检修
9.2 行驶系受力简析 9.2.1 行驶系的受力情况
汽车行驶系的受力情况如图9-2所示。其中Kt为驱动轮半径。 汽车的总重力Ga通过前、后车轮传到地面,引起地面分别作用于前轮和后轮 上的垂直反力Z1和Z2。 当驱动半轴将驱动力矩Mk传到驱动轮时,通过车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路面 向汽车施加使汽车前进的驱动力Ft。 由于驱动力作用在驱动轮与地面接触处,此力对车轮中心产生的反力矩 Ft·Kt使汽车前部具有向上抬起的趋势,从而使得前轮上的垂直载荷减少,后轮 上的垂直载荷增加。汽车突然加速行驶时,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当汽车制动时,由制动力引起的反力矩使汽车前部有向下俯倾的趋势,从而 使得后轮垂直载荷减少而前轮垂直载荷增加。紧急制动时,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汽车在弯道或弓度较大的路面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或汽车质量在横向坡道 上的分力作用,使汽车有侧向滑动的趋势,路面将产生阻止车轮侧滑的侧向力, 此力由行驶系来传递和承受。 汽车在前进过程中,还受到车轮与地面作用产生的滚动阻力Ff,空气阻力Fa及 加速阻力Fj,坡度阻力Fi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