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型结构,树型结构,总线型结构,无约束型结构。
2.计算机网络通信介质: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缆通信。
3.光纤分类:多模传输和单模传输,跳变式光纤和渐变式光纤4.协议:是存在于任何通信过程中的约定,规则和标准。
5.协议的功能:分割与组装,规定格式和特性,传输服务,传输控制6.协议的内涵:协议包含了所传输信息的格式,语义和定时(传输顺序)7.网络协议是由网卡和网络操作系统共同实现的。
8.网络接口卡(网卡):是安装在计算机扩展槽中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常用设备,是一种使网上设备与网上的通信介质进行通信服务的电路板。
一方面,网卡通过通信介质的端口监视网络的状态,侦听媒体上的信号。
另一方面,要掌握时机将所连设备要发送的数据发送到网上,以实现网络设备间的通信。
9.TCP/IP与OSI/RM比较:层次性是否严格,可靠性第一还是效率第一,复杂性在主机方还是在通信子网,异种网互联的能力10.模拟信号特征:波形是连续的,圆滑的,没有突跃的变化;幅值在某一范围内可以取任一值。
11.数据传输率:指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每位脉冲周期越长,数据传输率越低。
码制越大,数据传输率越高。
12.调制:将不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变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13.解调:调制的逆过程。
14.数字信号的模拟调制可采用调频,调幅,调相三种移动键控制技术来进行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分别称为幅移键控A 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15.脉码调制基本步骤:采样,即将原波形的时间坐标离散化,得到一系列的样本值;量化,对采样得到的样本值按量级分级并取整;编码,将分级并取整的样本值转换为二进制码。
16.数字编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归零码和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码和查分曼彻斯特码。
17.评价数字信号编码方式的有缺点的几方面:脉冲的宽度,占用的频带宽度,直流分量,自同步能力。
18.实际的信道在传输信号时,面临的三大问题:衰减,延迟变形和噪声。
19.信道的主要性能参数:带宽;信道容量,吞吐量,信道的误码率。
20.带宽:衰减和延迟变形与信号中所含傅立叶分量频率大小相关,并由信道的质量决定;21.信道容量,即信道上所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信道的一个极限参数,信道无法按比它传输速率大的速率传输数据,它与信道带宽以及噪声强度有关。
22.吞吐量:是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总信息量,单位为bps.23.信道的误码率:是指信道的传输信号的出错率,是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指标。
24.信道的传输模式:单工方式,全双工方式,办双工方式25.异步传输时,发送方和接受方独立地使用自己的时钟系统。
同步传输时,建立发送方时钟对接收方时钟的直接控制,使双方达到完全同步。
26.同步传输:外同步法,自同步法27.FDM是模拟传输中常用的一种多路服用技术。
28.时分多路复用的两种同步方式;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29.多点访问技术的两种控制方式:竞争方式,受控方式30.竞争方式:各节点以竞争方式来取得介质的使用权。
31.受控方式:各个节点必须在某一控制原则下接人,形成一种无冲突的访问控制方法。
32.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又称先听后说,是随机访问方法中的一种减少冲突的技术。
基本思路是,为了避免发送的冲突,每一个站点在发送前,要先监听共享介质上有无其他节点在发送信息,如果介质空闲,该站就立即发送;如果介质忙,则按某种算法退避一段时间后重试。
33.CSMA坚持退避算法有三种类型:不坚持CS MA,1-坚持型CS MA,p-坚持型CSMA。
34.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热噪声是内部噪声;冲击噪声是外部噪声。
35.在数据通信中应付差错的基本对策有三方面:提高信道质量,提高数据信号的健壮性,采用合适的差错控制协议。
36.奇偶校验码分为垂直(偶)校验、水平奇(偶)校验和水平垂直(偶)校验。
37.拥塞:当网上传输的数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网络的容量便开始变小,吞吐量下降的现象。
38.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防止拥塞和死锁的办法时制定网上交通规则,进行流量控制。
39.进行流量控制的基本策略:增加用户可用资源,限制用户资源需求。
40.用户资源需求限制策略:等待传输法,预约缓冲区法,数据单元丢弃法,许可证法。
41.滑动窗口协议从发送和接受两方来限制用户资源需求,并通过接收方来控制发送方。
其基本思路是某一时刻,发送方只能发送编号在规定范围内,即落在发送窗口的几个数据单元,接收方也只能接收编号在规定范围内,即落在接收窗口内的几个数据单元。
42.基本的连接管理方式: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43.数据交换技术涉及内容:交换方式,交换网络,交换设备,交换协议。
44.在分组交换网中,提供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方式。
45.传输模式是指在通信网中将信息从一点传到另一点或多点的方式。
46.ATM网络包含两种网络元素:A TM端点和A TM交换机。
47.ATM交换有两个重要特征:具有物理端口编号,为了提供交换功能,输入端口必须与输出端口相关联;具有虚连接标识符,输入VPI/VC I要与输出VPI/VCI相关。
48.ATM交换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空间交换,时间交换49.A TM交换机由I/O线路接口单元、交换单元、控制单元组成。
50.TCP/IP参考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四层结构。
51.IP地址占用32位,并被分为ABCD E五类。
ABC是三类基本地址类型,都由三部分组成:类型标志、网络标识符和主机编号,他们的区别在于网络大小的不同。
52.子网掩码:将较小的网络看作是一个网络的子网,并从hostid域中借用某几位高位作为子网的subnetid域。
于是,网关的路由表就被分成两级:先识别由netid标识的路由,以确定一个逻辑的网络;再在该逻辑的网络内部用subnetid来确定具体的子网。
53.路由器的功能:网路互联,网络的隔离,划分子网和流量控制,网络管理和系统支持。
54.路由器的工作主要是:路径判断,使用一定的路由算法选择合适路径;交换。
55.第三层交换: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
其目标几尽量在第二层进行交换,以绕过路由器,改善网络功能。
56.IP交换网络:把IP交换机与IP交换机、IP交换机与IP交换网关连接起来,就可以构筑成IP交换网络。
57.标签:是被附加在数据报中的一种短而长度固定的数字,数字本身与物理层地址无直接联系,且只有本地意义,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物理介质上使用,不同介质上使用的标签是不同的。
58.标签交换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利用路由技术和A TM交换技术地优点,是一种用路由器实现IP交换地技术。
59.IP交换与标签交换地比较:IP交换和标签交换都是性能优越地IPO A技术,都是把A TM地第二层交换与第三层路由相结合地多层交换技术,都提供IP数据报传送。
它们的不同处:采用控制驱动的标签交换与采用流量驱动、基于单个信息流的IP交换相比,避免了一个流一个流地建立步骤,具备了公用internet所需求的扩展性;IP交换只支持长持续期的信息流交换,而标签交换即支持长持续期的信息流标记交换,又支持短持续期的信息流标记交换,避免了高容量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标签交换能支持多种协议,而IP交换只支持IP协议;标签交换是基于拓扑结构的技术,开销小;标签交换可以通过现有路由器或A TM交换机升级,并提供流量调节,实现从现有网络向未来网络的平稳过渡,并在大型网络中有很好的可靠性。
60.网桥(桥接器)主要用途:用于同构型;扩展工作站的平均占有频带;扩展LAN的地址范围;进行网段微化,将局域网分段成几个子网,以提高信息流量和网络性能。
61.网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内部的端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工作的。
62.交换式网络:交换式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工作方式,它可以通过交换机在多端口之间实现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个节点的间的并发通信,以增加带宽,改善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交换式网络的核心部件是交换机。
交换式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它是有目的地转发数据。
通过交换机的端口之间的数据交换,形成多个并发连接,从一个端口进入的数据被送到相应的目的端口,不影响其他端口,因而不会产生碰撞。
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的核心部件。
交换机能将网络分成几个较小的碰撞域(如以太网)或较小的环(如网环),给每个站提供专用的信息通道,分配更多的带宽。
即对封装的数据报进行转发,并减少冲突域,隔离网络风暴。
63.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从组网形式看,交换机与集线器非常相似,但实际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
从OIS体系结构看,集线器工作在OS/R M的第一层,是一种物理层的连接设备,它只对数据的传输起同步、放大和整形处理,不能对数据传输的短频、碎片等进行有效处理,不进行差错处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不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进行同步、放大和整形,还提供完整性和正确性的保证。
从工作方式和带宽来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一个端口发送信息,所有的端口都可以接收到,容易发生网络风暴;同时它共享带宽,当两个端口间通信时,其它端口只能等待。
交换机是一种交换方式,一个端口发送信息,只有目的端口可以接收到,能够有效地隔离冲突域,抑制广播风暴;同时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的独立带宽,两个端口间通信不影响其他端口间的通信。
64.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和路由器都能将网络分段,但它们的作用与结构有所不同。
a)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将LAN的碰撞域分段成一些较小的碰撞域,有效的解决了带宽的问题。
但它仍属于同一广播域。
一个广播域中产生的业务,仍然转发给它的碰撞域。
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流量隔离以判断故障,它的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子网,或者说它将网络分解成一些子网,广播业务不经过路由器转发。
采用路由器连接的网络有边界问题。
(正确定义网络的边界,可以将广播动荡、配置不当、抖动的主机以及设备故障隔离开来,将这些灾难性事件限制在产生它们的一个局部,防止漫延到其它子网。
)b)路由器工作在OS I/RM的第三层,比交换机了解更多的信息,具有数据报的过滤作用,只允许特定的数据报通过,限制了广播风暴扩散的可能性,限制了不支持协议的发送,并限制了以未知网络为目的地的数据报的发送,可以提供防火墙服务。
而交换机的转发策略只按每一帧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定转发目的地,不考虑数据帧中隐藏更深的其它信息。
c)网桥和交换机仅支持广播型拓扑结构,不扶持环型拓扑结构。
路由器可以支持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d)路由器是一种具有一定智能的通用设备,可以选择最优路径转发分组,也可以限制路由选择信息的传播,藉此可以进行分组滤波,提供网络安全;[它将网络分解成多个域,可以提供附加带宽;它可以支持网状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