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第三课时)》教案 浙教版

课题
水的浮力(第三课
时)课型
新课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二)科学探究
一、物体的浮沉
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

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在判别物体的沉浮时,常常需要利用以下隐含条件:
若实心物体密度ρ物,液体密度为ρ液。

(1)。

,物体将在液体中下沉
时,



F
G>

ρ
物体静止时必浸没于
液体底部。

(2)。

,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时,




F
G
ρ
ρ
(3)。

,物体将在液体中上浮
时,



F
G<

ρ
物体静止时必漂浮于
液面。

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把密度计分别放入水中和盐水中
T:为什么将密度计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液面所对的位置会不同?
S:因为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

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原理:密度计悬浮在水面上。

F=G。

2、关于轮船
T: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却为什么会漂浮
课堂
小结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有三个:密度计、轮船、练习
与作业
作业本
在水面?
做成空心的目的是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即把橡皮泥做成空心,它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而因为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排开更多的液体,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使橡皮泥漂在液面。

轮船也是如此,Titanic的沉没,进水。

有多条载重线(吃水线),因为浮力的大小不仅与船只排开水的体积有关,而且和水的密度有关。

(1)工作原理:物体漂浮在水面的原理工作的。

F=G。

(2)轮船在河里和海里都是漂浮,因而所受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它在海水里比在河水里浸入的体积小。

(3)排水量: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F最大浮力=G船+G满载时货物重。

3、关于潜水艇
物体的浮沉
板书
设计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学
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兴趣浓厚,对这三个浮力的应用感触很深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