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卫生相关法律制度

公共卫生相关法律制度


1、概念与特征
❖ 1)定义—— ❖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
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特征:
❖ A、突发性——不可抗力 ❖ B、公共性——公共卫生领域,针对不特定
对象; ❖ C、危害性——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影响或
损害(已经或可能); ❖ D、类型化——四类(按性质与原因)。
2、分级
❖ 1)分级依据—— ❖ 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 ❖ 2)四级情况 ❖ A、一般——Ⅳ级、蓝色; ❖ B、较重——Ⅲ级、黄色; ❖ C、严重——Ⅱ级、橙色; ❖ D、特别严重——Ⅰ级、红色。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法 律体系
❖ 1)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 ❖ 国家——工作机构与工作要求、 ❖ 县级以上政府——财力、物力、人力投入; ❖ 2)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 监测——及时发现突发事件、 ❖ 预警——及时报告或通报有关信息。
3、应急储备制度
❖ 1)主体 ❖ 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参与、 ❖ 2)对象 ❖ 智力与能力储备(防治突发性事件相关科学
一切卫生问题。 ❖ 2)狭义—— ❖ 仅指公共场所等的卫生问题。
3、特点
❖ 1)侧重于预防卫生工作; ❖ 2)与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密切关联; ❖ 3)包括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公共
卫生监督、环境保护等领域; ❖ 4)面向社会公众,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相关。
二、公共卫生法概念
❖ 1、定义—— ❖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
第五章 公共卫生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公共卫生概念与特点
❖ 1、定义—— ❖ 综合应用法律、行政、预防医学技术、
宣传教育等手段,调动社会共同参与,消除 和控制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和生命质量的 危害因素,改善卫生状况,提高全民健康水 平的社会卫生活动。
2、广义与狭义之分
❖ 1)广义—— ❖ 与人生活、学习、工作及休息等相关条件的
3、信息发布制度
❖ 1)卫生部——法律责任 ❖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部授权在本
行政区域内发布 ❖ 3)媒体、外事主管部门
五、应急处理法律规定
1、应急处理中的法律规定
❖ 1)卫生行政部门综合评估—— ❖ 判定事件类型、提出处理建议; ❖ 2)全国突发事件预案——卫生部报国务院批
准后实施; ❖ 省级突发省级预案——省级政府决定、向
证实施的,调整人们在公共卫生活动中形成 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2、广义与狭义之分
❖ 1)广义—— ❖ 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及
其他规范性文件; ❖ 2)狭义—— ❖ 仅指公共卫生监督法律制度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理法律规定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 分级
拟采取主要措施)、 ❖ 经调查确认的事件 ❖ (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
学分布、势态评估、控制措施)
3)时限与程序
A、一般情况:
❖ 相关机构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主 管部门——2小时内报告报告本级政府与上一 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处理——2小时内向上一 级政府报告
B、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国务院报告;
1、应急处理中的法律规定
❖ 3)指挥部——督察与指导 ❖ 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技术调查、确
证、处理、控制与评价; ❖ 5)物资设备、人员等调遣
2、分级反应
❖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主要是县级反应 ❖ 2)较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主要是地市级反应 ❖ 3)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主要是省级反应 ❖ 4)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主要是国务院反应
4、单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 处理预案
❖ 救灾、地震、核事故与放射事故、鼠疫、 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血吸虫、疟疾、 流行性出血热等方面。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 应急准备
1、应急预案的制定
1)制定主体
❖ 卫生部 ❖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
准)、 ❖ 省级人民政府 ❖ (据全国预案而制定本区域预案)。
研究); ❖ 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人才储备(不同
突发性事件具体储备不同); ❖ 经费储备(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4、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 1)突发性事件一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 要求反应快速、专业性强的急救医疗救治队
伍; ❖ 2)建设主体—— ❖ 以省、地两级为单位,包括医疗救治信息系
统、医疗救治队伍、医疗救治机构。 ❖ 3)机构—— ❖ 传染病专科医院、急救中心、综合性医院
2)预案特点:
❖ A、全国——分类指导、快速反应; ❖ B、省级——以全国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
3)应急预案内容:
❖ 机构组成与职责; ❖ 专业队伍建设; ❖ 监测与预警; ❖ 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 预防与现场控制,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
与调度; ❖ 分级与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2、预防控制体系与监测、预警机制 的建立
❖ 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卫生部,省 级政府1小时内报告卫生部——立即报告国务 院
2、通报制度
❖ 1)卫生部—— ❖ 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军队有
关部门通报 ❖ 2)事件发生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向有关部门、毗邻和可能波及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通报 ❖ 3)接到通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处理措施 ❖ 4)相关部门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1、法律
❖ 《传染病防治法》、 ❖ 《食品卫生法》、 ❖ 《职业病防治法》。
2、行政法规
❖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条例》。
3、部门规章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国 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 理规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 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事故 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 法》。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 信息发布
1、应急报告制度
1)报告主体
❖ 责任报告单位 ❖ (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
政府、事件发生单位;检验检疫、环境监测、 药品监管等)、 ❖ 责任报告人 ❖ (医疗技术人员、检验检疫人员)
பைடு நூலகம்
2)报告内容
❖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事件 ❖ (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初步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