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情不自禁”的早恋
初恋的中学生,深陷情网,往往“情不自禁”,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他们为了所谓的“爱情”,叛逆一切,感觉不到早恋的纤细和脆弱,结果常常是苦涩不堪。
改革开放后,西方性观念的渗透,对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影响极大,特别是“我的身体我做主”这种冲破我们伦理道德底线的思想,再加上社会不良现象的“示范”,对我们年轻的一代,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它是今天的中学生早恋的催化剂。
从生理上讲,中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生理大革命”后,伴随生理的性成熟,他们心理上的性意识萌生。
由于强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然而年轻幼稚,又无经济能力,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初恋表现出更多的是幼稚和冲动。
初恋给中学生带来的往往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痛苦和烦恼。
湖北襄樊某初三的徐亚琴在信中说:
13岁上中学,就开始了独立生活,由于我初次在外生活,什么都不会,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
初二时,他出现了,温柔体贴,又不失男子汉的风度,我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好。
在一个晚上,他吻了我,从此我的心就没平静过。
我整天胡思乱想,成绩越念越差,他很着急,让我定下心来,可我却无法控制自已。
期末考试了,我万万没想到我居然挂了两盏红灯笼。
成绩一向很好的我,落得如此地步,我后悔了。
然而那颗少女的心却总是不能平静。
一个寒假没过好,除了父母的责怪,还有自己内心的不安。
新学期开始了,我打算抛开一切,认真学习,可没几天,与他的接触,又使我魂不守舍,没有心思学习了。
最后,她着急地呼喊:
孙老师,我该怎么办?您能帮助我早日脱离爱情的苦海吗?
中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过早地堕入情网,感情的闸门打开就会一泻千里,无法控制,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
像这位女生一样,分散了精力,耽误了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苦恼。
另一位老河口市某中学的14岁的中学生张晓红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她那对早恋的痛苦之情跃然纸上:
我也是一名早恋的学生,早恋给了我什么呢?仅有痛苦的回忆和难愈的精神创伤。
接着,她叙述了自己早恋的经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班的小a。
真是投缘,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
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升在心头。
我觉得自己爱上他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像丢了魂似的。
终于慢慢地熬过了假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很快就恋上了,我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初吻。
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
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
我是一个坏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该这样做,真不该。
我想这种痛苦,这种内疚将伴随我一辈子……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谈恋爱,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因而也就不能专心志致地学习,不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时机。
特别是像这位女生由恋爱影响双方的学习,产生了痛苦的情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早恋往往还会引起变态心理。
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
因而不得不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备别人拆了自己的信件,防备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就必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
不但身心受到损失,还会形成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曾有我的一个男学生的来信,就很明显地反映了这种心态。
他在信中说:我在初恋,我和她都是学习尖子,老师对我俩都特别地器重,但情愫的涟漪时刻激荡着我的心湖,我害怕极了。
自从喜欢上她以后,不仅夜晚躺在床上回味她的目光,甚至连考试时也还想着她。
不用说,这样下去,我的成绩自然会下跌。
老师和父母都会询问我,同学也会向我投来鄙夷的眼光……我越想越紧张。
我知道早恋的危害,我和她都在理智地克制自己,但觉得这似乎在折磨自己,虽然我们都理智地互相克制了,可我俩从此走出了集体,常常各自都显得孤单和痛苦……
中学生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里,对异性的恋爱往往带有朦胧、脆弱、不稳定的特点。
绝大多数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时代谈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后来真能结为伴侣的为数极少。
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什么是爱情、恋爱双方应该注意什么、恋爱双方应负什么义务和责任等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谈恋爱了,他们好冲动、易移情,又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恋爱时极易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学生来说,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所以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自尊、自重、自爱不要轻抛感情,也不要轻易动情,同时也不要过于相信别人的感情,过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骗。
可以说,无论从自然年龄,还是生理、心理年龄来看,爱情,都不属于中学生这个年龄。
但是,爱情已在中学时代发生。
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使教师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关于早恋产生的原因,多数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中学生自己讨论的好,因为他们有感情体验,所以他们也最有发言权了。
某中学陈波的观点或许有些偏激。
他来信说:
我对中学生早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简单说来两个字——幼稚。
坦白苛刻地说一句:在众多的中学生恋爱中能有几个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爱”的?诚然,不可否认,有极少数人的确体会到了“爱”的内容。
十六、七岁的年龄,在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异性之美,一些中学生便错误地把这种似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