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概述1.1.1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北侧3、项目建设单位***市特殊教育学校4、主要建设容及规模本项目用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教学主楼2698平方米,食堂546平方米,学生宿舍972平方米,教师宿舍945平方米,高中部教学楼1698平方米,业务用房902平方米,大门门卫50平方米。
5、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21个月。
6、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共1500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除争取上级补助外,不足部分自筹解决。
1.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市特殊教育学校于1994年9月经***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行政上隶属***市残疾人联合会领导和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教育局指导。
规格按九年一贯中学建制,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地级市特殊教育独立建制的学校。
现在租借市城区作校舍,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现有教学班7个,其中聋哑小学班3个,聋哑初中班3个,弱智班1个。
在校学生63名,教职工22名。
1.2 本报告编写依据及围1.2.1 编写依据《***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主要依据如下:1. ***市特殊教育学校委托***市***公司编写***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2.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2002]102号文《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99-86;4.《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2009年);5.委托方提供的其它相关文件、资料。
1.2.2 编写围本报告编写围包括:1.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研究;2. 项目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确定;3.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5.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 项目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1.4 结论及建议新建***市特殊教育学校,对于改善目前该学校生活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为提升***市特殊学校的办学水平等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建设必要性体现在学校、区域、社会等各个方面。
经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合理、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可行;项目总投资经济合理、资金来源切实可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保障措施得力。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招生规模、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促进***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故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而可行的。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建设背景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注重强调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就业、分配等各方面问题,重视各区域、领域的和谐发展,强调建立科学发展观。
“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推进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下大力气发展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使特殊教育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达到或接近当地普通教育的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在促进特殊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方面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社会大力提倡融合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仅是一所对校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教育的教学实体,而是一个担负着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发展使命的教育机构。
在许多地方,一所好的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一部强大的特殊教育发动机或推进器。
特殊学校为随班就读起着中心辐射作用,为社区残疾人教育提供咨询、培训、指导。
而且,特殊学校集中了特殊教育的教师、书籍、教学仪器设备,包括现代化的,各种专用的教具学具等特殊教育的丰富资源,有力地推动着特殊教育各领域深层次的创新、探索与研究。
近年来,***市特殊教育学校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单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现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基础设施十分紧缺,与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构建***市教育高地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校的投入与学校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该校现有校园面积窄小,无法拓展空间,建筑质量较差,学生教室旧破烂,这些都给学校和学生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本项目的提出,是在顺应***市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基于目前***市特殊教育学校生活场地及生活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和未来***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规划切实所需提出的。
2.2 建设必要性1、该项目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在现代社会,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宣布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多方面研究标明,国民的高水平教育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改善该校的办学条件与水平,改善当地教育教学环境,为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打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该项目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的标志之一。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每一所中、小学校,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落实的法律责任。
教育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成就,在***市经济蒸蒸日上的今天,其教育发展也应该有相应规模。
近年来,***市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依然严重。
新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市基础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3、该项目的建设是***市残疾人的迫切需要***市总人口315万多,有各类残疾人18.46多万,占总人口5.96%,残疾儿童少年1万多人,而且,这些残疾儿童少年绝大多数出生在经济基础较差,人口分散面广的农村、山区等地,生活在封闭和单调的环境中。
***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16年来,共培养出118名聋哑儿童少年,其中有59名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有6名考入香港薄扶林中专,有15名聋哑儿童考入聋人学校、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等地读高中,有38名聋哑儿童考入省培英中专就读,有2名聋儿童考上大学美术系。
***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市的特殊儿童们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工作,尤其是从2006年起,把特殊教育划入整个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为尽快缓解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难的问题,加快***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步伐,相继下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挂扶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意见》、《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印发***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园建成后,将面向全市招生、最后在校生将达到600人左右,涵盖盲、聋、哑、弱智儿童少年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
为残疾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切实让残疾儿童少年掌握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使残疾人从单纯地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的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我市1万多名残疾儿童少年实现其人生价值,而且对解除近6万多残疾人亲属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这既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百姓,尤其是残疾人的期待,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规划建设容研究3.1 项目的规划建设容3.1.1建设目的项目的建设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俭朴庄重的原则,依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2009年标准进行建设。
本项目拟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充分展示***市社会、经济和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市残疾人事业的新亮点。
3.1.2建设容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容包括:教学主楼2698平方米;高中部教学楼1698平方米;业务用房902平方米;学生宿舍972平方米;教师宿舍945平方米;食堂、餐厅546平方米。
祥见表3-1表3-1建筑面积分配表(单位:平方米)3.1.3 建筑围本工程建筑容围包括用地围的建筑结构、装修及配套工程。
3.2 项目的建设规模1、项目用地面积 8000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 7000平方米3、建筑层数 1/2/3/5层4、容积率 0.795、建筑密度 23.9%6、绿地率 35%7、停车位 10个项目实施后,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严重不足的现状将会大为改善,基本能满足师生生活学习的需要,学生宿舍和食堂的建成将为师生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及用餐环境。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场址概况4.1 建设地点4.1.1 项目选址原则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坚持基本建设程序;2. 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市及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并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地资源;3. 拟选场址规模及周边环境应能满足本项目及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有必要的环境容量;4. 本项目属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教学的学校机构,宜选择交通出行方便,便于残疾人到达,周边环境安静、卫生、无污染;5.选址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需求;6. 项目选址应便于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如:给水、排水、排污、供气、供电、通讯等,降低建设成本。
4.1.2场址选择***市政府同意将**新城区新业路北侧用地8000平方米,用于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
4.1.3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新城区新业路北侧。
***市地处粤东沿海,位于东经114°54′至116°13′24″,北纬22°37′40″至23°38′35″之间。
地势北高南低,南濒南海的红海湾和碣石湾;北接市,与紫金县相连;东邻市,同惠来县交界;西靠市,跟惠东县接壤。
这里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
水陆交通方便,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横贯境,市区距市316.5公里、市207公里、市224公里;厦深铁路将于2011年建成通车;海运四通八达,往返快捷,**港距香港仅81海哩,往、、港也十分方便,成为粤西与粤东、香港与地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
4.2建设条件4.2.1区域现状***市城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区水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市城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治安良好,区位优势日益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