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知识与反歧视
艾滋病预防知识与反歧视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让人们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 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第四: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 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定义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 文缩写为AIDS,故称之为艾滋病
是由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 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而发生的一种病死率极 高的传染病
暴露源不明
不能确定暴露源 是否为HIV抗体+
•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 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 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HIV抗体检测、药物毒性监控、感染早期症状的观察记录
发生时
4周 8周
12周
6个月
12个月
检测 平均抗体出现时间2.4月(中位数),如HCV阳转者,可在暴露后12个月再 检测一次 诊断 抗体检测通常ELISA法,也可快速法,并以WB确证
四、反对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和病人
为什么会产生歧视?
歧视是一种社会行为,对艾滋病歧视的 原因主要有:
社会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恐惧和焦虑;
对疾病缺乏了解及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种种传说、偏见;
艾滋病无法治愈的事实; 对疾病、死亡的恐惧等。
歧视可能会对艾滋病防治造成哪些 不良影响?
歧视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如: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 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及避免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 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 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 会的责任。
无传染性的体液包括:
唾液、泪液、汗液、粪便、尿液
•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 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 戴手套,对已知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手术时应戴二副手套,对已知 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注射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 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 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 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 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 处理器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 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粘膜暴露
生 理 盐 水 反 复 冲 洗 粘 膜 !
酒 精 、 碘 伏 消 毒 0.5%
75%
包 扎 伤 口 !
严禁局部 挤压伤口
•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 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
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评估 确定
暴露级别
暴露源 病毒载量水平
一级
二级
三级
轻度
重度
暴露源 不明
艾滋病为法定乙类报告传染病
(二)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病毒特点
• 有两条单链RNA,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分为两型,即HIV-1和HIV-2
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主要由HIV-1所致,
HIV-2主要在西非部分地区流行
•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低 的多,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
二、艾滋病的预防
★依靠法律/政策
★依靠科学技术
★依靠人群群众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何不一样
HIV感染者:感染了HIV,但没有任何临床 表现;或出现了症状体征但不足以诊断为艾 滋病的人,对他人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人:感染了HIV,出现了症状体征, 按照卫生部诊断标准足以诊断为艾滋病。
艾滋病预防知识要点
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体内生存; 蚊不会把肚子里的血吐出来; 即使蚊的针咀沾有带病毒的血液,由于份量太少 故不足以构成感染。
三、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 护标准操作规程
职业暴露预防“三知道”
一知道—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含义 二知道—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的原则 三知道—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 • •• •源自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 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被病人血液污染之处要立即用5000-10000 mg/L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
•
HIV消毒方法 主要针对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诊疗患 者的外环境以及一些用过的敷料、纱布等物品。 敷料、纱布等废弃物可采用焚烧的方法; 耐高温的物品可采用煮沸,高压蒸汽消毒; 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5%酒精等浸泡10分钟后再洗 净;
三 级 暴 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1、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 2、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病毒载量 水平的评估
轻度
HIV抗体+、滴度低、 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
HIV抗体+、滴度高、 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
•
•
• 对吸毒的控制:打击吸毒、贩毒和加强戒毒措施是控制经吸毒途径传播的根本措施。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难。“美沙酮替代毒品”,“静脉吸毒人群中推广针具交换 项目”。
• 控制母婴传播:开展宣传教育,让其了解保护自己健康的意义,同时加强检测,对 阳性者做好咨询工作,劝其不要生育。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该用药物在妊辰期和 妊辰后期阻断HIV。分娩后,应使用人工喂养。要做好新生儿的随访工作,密切注意 新生儿的感染情况。
艾滋病控制措施-传播途径控制
• 控制HIV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流行主要与各种不安全的性行为有关。因此,树立健康 的性观念,提倡安全性行为是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有效措施。健康的性观念和安 全的性行为主要包括禁欲、忠实于配偶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控制HIV经输(受)血传播:取缔有偿献血,普及义务献血是控制控制HIV经输血传 播的有效措施。对所有献血员进行HIV检测,保证安全供血。 控制医源性传播: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是控制 医源性传播的关键。同时注意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 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不会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 措施。 5.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 的危险。
(三)艾滋病基本知识—临床表现 -1
• 急性感染期 在暴露HIV 2~4周后,可出现急性病毒感染症 状,表现为发热、淋巴腺炎,咽喉痛、皮疹、肌肉痛、关节 痛、腹泻及头痛等,持续1 ~2周后自行缓解。此时HIV大量 复制,CD4细胞急剧下降。从HIV侵入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 抗体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为2周至3个月。
一知道: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
• 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 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有传染性的体液包括: 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 滑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一 级 暴 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 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 级 暴 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1、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反歧视中医护人员应做些什么
• • • • 1、接纳病人 2、一视同仁 3、给予支持 4、健康教育
怎样帮助艾滋病患者
• • • • • 医生、护士对待艾滋病病人要: 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感染者。 2、给与医疗支持 3、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4、认真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掌握为病人 服务的本领 • 5、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预防和宣传工作
• 对热很敏感,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
• 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耐碱不耐酸,酸性消毒剂有良好的
效果。10%漂白粉、75%乙醇、2000~5000mg/L次氯酸钠、2%
的戊二醛等都能杀死HIV;
• 对紫外线不敏感。
• 病原体:艾滋病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因带有以RNA为模板催化
合成DNA的逆转录酶而得名。HIV属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 亚属,包括HIV-1和 HI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