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5.2.2 二级区分类指标: ...................................................................................................................... 7
6 划分的程序.......................................................................................................................................... 10
7 划分的方法.......................................................................................................................................... 12
7.1 一级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 12
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主管部门: 水利部水资源司 承编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二○○四年二月
目录
前
言 .............................................................................................................................................. 2
5 分级分类系统和指标............................................................................................................................ 5
5.1 分级分类系统............................................................................................................................... 5
1
前
言
本规范主要依据《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01—97)、《标准化 工作规范 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基 本规定》(GB/T1.1—1993)和水利部颁发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水资 源[2000]58 号文附件 2),结合近年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的实践,为规范水功 能区划分技术要求制订本规范。
2 引用标准...........................................................................................................................................则
4.1 目的
水功能区划分的目的是根据区划水域的自然属性,结合社会需求,协 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确定该水域的功能及功能顺序,为水域的开发利用 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原则
4.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功能区划分应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 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 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2.2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划定水功能区时,应将流域作为 一个大系统,综合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近远期社会经济发展的 要求,统筹兼顾达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 围和类型时,应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为重点,优先保护。 4.2.3 前瞻性原则。 水功能区划分应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为将来 引进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4.2.4 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 水功能分区的界限应尽量与行政区 界一致,便于管理。区划成果是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依据和规划的基础,应 符合水资源、水环境实际,切实可行。 4.2.5 水质水量并重原则。 划分水功能区,应综合考查水质水量情况及 需求。对水量水质要求不明确,或仅对水量有需求的功能,例如船运、发 电不予单独区划。
3 定义........................................................................................................................................................ 3
7.2 二级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 15
7.3 功能区命名和编号 ..................................................................................................................... 17
《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水功能区的分级分类体系和指标; ——划分工作程序; ——划分的方法; ——报告编写内容; ——水功能区登记表的填写格式; ——水功能区编图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主管部门:水利部水资源司 本规范承编单位: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朱党生、史晓新、石秋池、刘 平、 袁弘任、洪一平、雷阿林、罗小勇
2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陆域河流、湖泊、沼泽、塘库等地 表水体。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8 编写要求.............................................................................................................................................. 19
4 目的和原则............................................................................................................................................ 4
4.1 目的............................................................................................................................................... 4
GB/T1452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12941—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3.0.1 功能 系指自然或社会事物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价 值与作用。 3.0.2 水功能区 系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与水环境状况,考虑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在相应水域内 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水功能区是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 保护,并能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 3.0.3 主导功能 在某一水域多种功能并存的情况下,按水资源的自然 属性、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需求,考虑各功能对水量水质的要求,经 功能重要性排序,确定的首位功能即为该区的主导功能。
8.3 功能区划登记表 ......................................................................................................................... 21
8.4 水功能区划图的编制 ................................................................................................................. 21
4.2 原则............................................................................................................................................... 4
8.1 总体要求..................................................................................................................................... 19
8.2 编写提纲.....................................................................................................................................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