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新整理的答案

艺术概论新整理的答案

1、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艺术与形式的关系。

由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

”“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西方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问父亲:什么是抽象?父亲想了半天回答道:“抽象就是不能触摸的东西。

”孩子似有所悟,喊到:“我明白了,抽象就是上帝和毒漆树一样的东西。

”这个故事说明,人们习惯用“抽象”来形容无法感知的事物,而把“具象”当作平常所能看得见的物理事物,即其“意味”。

事实上,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东西,是人们认识主客世界的需要,也是人们反映世界的一种方法。

在文艺作品中,抽象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如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张支离破碎的被打散而重组构成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画”,作者并不是以绘画再现的情节象征某种精神,而是运用变形、分解几何形体的抽象形式去揭露法西斯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

同样都反映法西斯暴行,《格尔尼卡》的艺术感染力比起中国同时代用具象写实手法表现灾难题材的作品《流民图》就要强得多。

这个例子说明,抽象的东西反而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大的心理补偿空间,让人按照自己对美的追求来领会和完善。

抽象的成份越大,它的包容量就越大。

艺术创作中的“具象写实”是指面对自然对象写生,达到立体的三度空间逼真效果,其主要理论来源于古希腊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绘画大师达芬奇说“镜子为画家之师”,三度空间的逼真幻觉一度成为古希腊人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理想。

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的出现,使写实绘画的基本矛盾即忠实对象的写生再现与概括对象的形式特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个矛盾关系到艺术本体的重要问题。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可见,艺术本体是形式,而点、线以及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属性所产生的“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问题(吴冠中语)”。

大家都用笔墨画虾,但齐白石笔下的“虾”非一般人所能及;同样都笔墨画马,但徐悲鸿笔下的“马”使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中国画的笔墨自身审美价值也是一种抽象美,用笔的轻重疾缓、用墨的浓淡干湿形成不同的节奏韵律,能给人以不同的情绪感染。

“造物在我”,每个绘画者的学养、技术水准、性格、气质对其作品的品位和格调起决定性因素,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

可见,艺术作品中,抽象并不是指概念、判断、推理一类思维程序,而是指艺术家抽取纯形式因素和媒介因素,直接构成作品。

抽象艺术把我们从有限的、表面的物象视觉中解放出来,把人的视觉思维能力推向无限广阔的领域,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

1艺术是通过固定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表达作者个人观念的行为.(联系本专业)2比如,我专业是室内设计,我就通过设计这一形式,来营造特定的某种美感,并通过设计营造的室内效果来表达我的设计理念,我的思维状态,我的审美观.艺术的表象受制于特定的表达形式(我的设计作品),但完成品传达出的是我想告诉观者的.艺术作品与表达形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这就是我认为的,艺术与形式的关系.总结;艺术的表达形式有无数种模式,但所有的模式都是为一点,即表达作者的思想而服务的.7、为什么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都很重视情感体验?谈谈艺术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异同。

1、宗教与艺术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都是一种意识形态,但都与政治上层建筑不同,它们不是直观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要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表现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完全依靠于物质资料的集中,而是一个有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很广义的)的过程,是发展的高级阶段,所以,在艺术与宗教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思想、意识等等增起到了重要的支配作用。

由此看来两者则有必要重视类似情感这方面的教育。

但宗教与艺术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艺术来自于生活,宗教也自然来自生活,虽然两者起点相似,但却是两条发展方向,其表现的作用也自然有很大差异,像马克思说的,宗教是统治人们思想的那些自然力量与在人们头脑中幻觉的、颠倒的反映,而艺术则是用具体的生动的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与宗教的区别的根本就应该是艺术是真实的,使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而宗教则完全脱离了现实,走向乐不可知论,最终导致了客观唯心主义。

62至65页重点4、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主要有哪些?当前,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这将对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或冲击?就此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联系与区别)课本78页至80页划得重点2、(影响与冲击)课本80页至83页划的重点具体看法可参照课本所划要点之后的具体事例11、(1)艺术的本质是一个漂浮着的“能指”(物质),(2)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如何理解以上两个论断?论述现当代美学与艺术学对艺术的本质问题所做的主要思考成果。

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符号如绘画、诗歌、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来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

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

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

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

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

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

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

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

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

书法家梅湘涵指出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等艺术形态。

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的发生基础;如果人们相互间语言不通,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交流。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感,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些许的喜悦。

古人有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的发生原理和社会功能的最生动和精辟的阐述。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

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7、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请分别概述其内容;艺术的“三功能说”是指什么,它有哪些理论缺陷?1、(社会功能)课本38页至46页艺术的功能即艺术的社会功能,因为艺术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产物,它所发挥的任何功能都是指向社会的艺术功能的特性。

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但审美价值应该是艺术发挥各种功能的前提。

正是由于审美价值渗透于艺术的其他各种功能中,才使得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功能。

如艺术的审美的认知功能不同于科学的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不同于道德教育的功能。

在艺术的各种功能中,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三项功能比较突出。

{审美认知功能1、含义: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表现为两个方面:a、可以观风俗之兴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人生的作用。

因为艺术本身往往能够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

马克思评价狄更斯等人的作品:“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从这里面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b、如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艺术还具有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功能。

主要是将各种科学知识用比较形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观众更容易地接受。

}艺术的社会功能指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影响。

也称“艺术的价值”或“艺术的社会作用”。

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

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审美功能之上的。

(二)认识功能。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

它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图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经济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个阶级、阶层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因此,人们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人生,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三)教育功能。

进步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四)娱乐功能。

艺术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的审美愉悦和乐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人们从中获得精神的享受和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