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先进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doc

科研先进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doc

科研先进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一:市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500字)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本人1988年毕业于山东省金乡师范学校,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以近三十载。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扎根山区,辛勤耕耘在农村教育这片热土上,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原则;用较高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同事,以满腔的热情指导帮助同事,能够与同事积极团结合作,重视、关心学生的成长,工作中以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了寓科研于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工作中,从实际出发,立足现状,着眼长远,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积极探索教科研新路子,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

因此多次获得“县优秀教师”“县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本人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已于XX年9月结题。

参与研究的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挖掘农村生活素材,构建生活化、活动化教学策略》已经结题,该课题同时荣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书中吸取精神食粮,从实践中提取丰富自己的营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反思,敢于创新、勇于质疑。

立足现状,用发展的思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突破、创新。

本人撰写的《论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一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XX年第6期上;还有多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故事》等刊物上发表。

在教科研工作中,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创新方法,从教育科研入手,立足科研促教学,立足课堂搞科研,带领我镇广大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组织活动、拓宽师生自主发展的渠道。

注重过程,加强实践,促进特色形成,以行动促进学校事业的和谐发展。

教育科研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教育科研之路上,我将不断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在教育改革中,发扬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神,探索一条适应教育改革的教育科研之路。

篇二: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主要事迹1. 主持建成具有全省中小学唯一一座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建成了具有陕北地区植物标本数量最多的标本室,为中小学植物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实验基地。

2. 在生物科技教育、实验教学、校本教材开发方面成绩显著,为全市中小学多所学校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

举办了面向全市中小学校长、科技辅导员的四次标本展览,一次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多次做如何开展科技活动、创新大赛的专场报告,为全市科技教育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3. 教学科研课题方面,担任了五个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了九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均获结题,并被评为先进实验个人。

发表获奖论文多篇。

五年来教科研工作方面获得的重大奖项a.XX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评为全省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b.XX年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一项,(高中生物校本教材),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贺苗露、刘爽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神木县城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调查”)。

c.XX年1月.7月获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奖,d.XX年10月获的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篇(我市常见的四种蕨类植物,科技教育谱新篇),并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e.XX.11月课题结题报告《发明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f.XX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都获省教育厅和科协的奖励,其中《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模块关系研究——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夕阳西下》2个项目获全国三等奖、《神木县神湖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初步调查》,《横山县响水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等4个项目获省一等奖。

签字:盖章年月日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姜林,男,陕西横山县人,1957年4月生,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现为神木中学生物学高级教师。

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陕西省生物学会、植物学会、遗传学会会员。

榆林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

榆林市科协一大代表。

XX年8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其的先进事迹已先后被《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劳模风采》等书籍收录,事迹材料《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姜林同志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成绩显著。

曾为14届高中毕业生,6届初中毕业生带生物课,因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备课充分,讲课通俗易懂,注重对特长生的培养,生物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1993年以来,姜林同志指导学生开展以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农业科学实验,环保实验和调查为主的科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积极参加由科协、教育、环保等部门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他指导的《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活动奖,《叶绿宝在花卉和蔬菜上的增产实验》与《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模块关系研究》获得全国三等奖,《神湖鸟类初步调查》,《神湖植物资源初步调查》和《横山县响水湿地植物资源初步调查》三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神府煤田怪树释疑》《窟野河水质污染调查》等20多项获省级二、三等奖,获市级奖50多项。

1998年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

XX和XX年两次被省科协和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

从1983年以来,姜林老师组织学生到我市八个县区采集植物标本5500多份,隶属于160多科,800多种。

于XX 年主持建成了神木中学植物标本馆,展览面积达400平方米,展出植物标本400多份,向市内外青少年学生以及生物、自然教师开放,并于1994,1995,1998,XX年举办了4次大型标本展览。

接待了市仪器管理会议代表、市生物教学研究会二届年会代表、全市中小学校长们的参观,得到一致好评。

姜林同志XX年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评为全国绿色学校优秀教师。

在XX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决赛并获优秀奖(陕西仅此一项获奖)。

他负责的以科技活动为特色的绿色学校创建方法得到国家教育部和环保总局的肯定。

并在全市推广,多次给市内中小学做过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报告,取的良好效果,在XX年暑假,为全市高中生物教师举办了新课程生物实验,为推动全市生物实验教学做出了贡谢。

姜林同志先后辅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个,省级奖12个,市级优胜奖15个。

XX年评为全国生物竞赛优秀辅导员,两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辅导员。

姜林同志主持完成的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如《生物标本素材库建立与应用研究》、《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发明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国教育学会课题),XX年立项,XX年申报结题的省规划办课题《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均通过鉴定验收,并获的创新奖和先进实验个人奖。

先后在《生物报》、《中学生物报》、《中学生物教学》、《榆林教育》等报纸杂志发表了教学科普文章30多篇,与省内生物专家党磊,王云武,梁秋英等合编出版生物类书籍六册,有20多篇论文如《生物标本电教化研究》、《初一生物教学体会点滴》、《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几点经验》、《我校开展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情况简介》获得全国、省、市级奖励。

具体发表文章如:在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上发表了《植物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1994.5期),《小议生物教师的去向》(1993.6期),《陕西省榆林市中学生物实验技能培训暨中学教研理事会在神木中学举行》,(XX年10期)b.在榆林教育上发表《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1989),黑龙滩山地树木园简介(我区生物教学的良好实习基地)(1992),《神木中学生物课外活动实施计划》(1994)c.《来自黄土高原生态村的调查》《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发表于《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 XX年。

《神木中学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初步做法》XX年在国家环保执法年鉴上发表。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研究实施方案》XX年在《中国当代理论文献》一书中登载,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编,《农村素质教育怎么搞》XX年登载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中,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d.《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在教育视野XX.12期发表,《建设植物标本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七年级生物(上)教学体会点滴》,《科技教育谱新篇》在课程教材教法XX.1-2期和XX.10期杂志发表,《我市常见的四种蕨类植物》在新课程杂志XX.1期发表,《同伴互助合作的几条有效途经》在《人民教师》杂志XX.12期发表。

陕西省神木中学XX.4篇三: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呼玛县韩家园镇中心校李静本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和自我提高,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参与承担了“基于生态观下的区域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任务,在全体教师中起到了引领和楷模的作用。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勤于钻研、善于积累、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学校领导的得力科研助手。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都能加强自身的学习,始终把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参加我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

珍惜参加每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和科研名师培训学习的机会,虚心学习。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反思。

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各种教育刊物从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随时作好摘抄笔记。

并与同行经常进行交流学习经验。

在我区课改的全面铺开之时,我有幸成为我校课改的第一批弄潮儿。

几年来,我实践并真切地感受着课改的真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

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作为一名一线的骨干教师,我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聆听各类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促使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不断加深。

我深深知道: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学习则落伍,不进步则退步。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坚持主持或参与各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县教研室以及校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与其他几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各类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虚心向同行们学习,不断吸收营养,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