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就是一份偏重基础、覆盖面较广的试卷。
参加考试学生34人及格34人及格率100%,优秀25人优秀率74%,平均分82、4,最高分95、5、,最低分60o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
共分为三大部分:一、基础知识(占40分);二、阅读(占30 分);三、习作练习(占30分)。
试题突出了本学期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课内外兼顾、注重了积累运用,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与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与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卷面分析
二、具体剖析: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学生对普遍掌握较好,可就是对个别容易混淆的“机械”的“械” 错误率较高。
其原因有:平时学生对词语理解死板,不能在语境中形象的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解决这一难题。
2、选择读首完全正确的一项。
这一部分错误率不局。
从整体瞧,此小题错的较多。
其做错原因有:⑴对字音所使用哪个的具体语境记忆不牢,区分不活
⑵对易错字的读音积累不够。
3、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失分率很低,说明对课本上日积月累的掌握比较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活,将出自那篇课文,错写成那部作品,导致失分。
对于四大名著中,那部作品不就是出自明代,并写出两个主人公,由于涉及到上册书中的内容,部分学生记忆不活,“林黛玉” 的“黛”字书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这题失分率较高。
4、用所学名人名言写句话。
有个别学生只将名人名言摆在那,而没有写成完整的句子,说明审题不活。
5、古诗积累。
名言、诗句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没有人失分。
6、按要求写句子。
此小题失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排比句掌握的较熟练。
<二>、阅读部分
本题在这份试卷中所占分值为30分,共有2篇短文。
第一篇就是课内阅读《伯牙绝弦〉〉,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知识点已经梳理,所以普遍失分率不高,唯独解释加点的字之后的“您的发现” 一项失分较多,原因就是:之前没见过这类题型,学生不明白题意。
第二篇短文共有7个小题,在这47小题中,出问题最多的就是2、3、7小题,1、5小题失分较少。
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从整篇短文的情况来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题目偏难。
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对短文理
解不透彻,不能正确领会短文的意图,从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到位。
2、学生的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
3、2小题中“从记叙的顺序瞧,第2段的内容届于一一?” ,全班无一名学生打出正确答案“插叙”对其的作用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答出,大部分不能回答正确,原因:平时对插叙的接触较少,在教学中没有对其作用适时的强调,缺乏练习,这也说明老师在高年级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全篇的谋篇布局,而不就是单纯的字、词、句。
4、3小题就是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题目较难,需要在抓住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回答。
只有个别学生能体会。
5、7小题就是选择题,给短文加合适的题目。
A选项迷惑性较大,部分学生不能把握主旨,造成选择失误。
<三>、习作
优点:1、大部分同学能够审活题意。
知道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塑造人
物2、有一部分同学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并且能够把人物写具体。
不足:1、一部分同学书写潦草。
2、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没有使用已给的题目。
3一部分学生错别字太多,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且有罗嗦现象。
4、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叙述活楚,具体。
四、考后反思
1、一如既往地抓好抓实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内知识点力争人人过关。
2、沟通课堂内外,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每次讲评试卷时要结合各次的考试情况交给学生考试的技巧与审题的方法。
每次考试前把
在以往考试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再对学生重复一遍,以加深印象,诸如在田字格中写汉字的题目绝对
不能出现涂改,对不太确定的字要先打草稿;就是填序号还就是填句子要瞧活楚;遇到做过的题目不能
得意忘形,有时会有细微的变化,甚至会有陷阱;若有多种答案的题目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写;谈
体会的题目与口语交际要写具体,说浅显一点就就是要多写些内容,再直白一点就就是要写满,等等。
5、每单元综合练习的设计要加强整合,揣摩试卷的方向,加强训练的广度深度与灵活性,对句子的仿
写与感悟、对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加强。
6、立足课堂,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精读课上教给方法,在阅读课上放手让学生运用
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传达的主旨、分层分段概括层意段意、体
会文章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结构与写作顺序、理解词语、运用标点、提出问
题、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等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后进生面积大,对学困生、后进生要多进行面对面的辅导,降低对她们的要求,多激励,使她们在
学习上树立信心。
8、书写上要严要求,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教师要找出不足在后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要重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继续以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着眼点,让同学们能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享受学习给她们带来的快乐,让她们都能以优秀的成绩踏入中学的大门。
三、改进措施
1、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阅卷中发现,学生用水笔书写涂改现象,卷面不够整洁。
2、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
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要最根本的一条就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语言材料,理解作品内涵。
阅卷中发现,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有个性、有创意地答题,但仍有不少学生显得知识匮乏,缺乏理解,生搬硬套,肤浅搪塞,反映出她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仅限于课本,仅限于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获取语文知识的心态与欲望。
3、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加强作文指导。
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激发其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4、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
本次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
学生平时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少,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
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
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