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2017)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2017)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2017)目录一、编制依据 (3)1、编制依据 (3)2、编制原则 (4)二工程概况 (4)1、工程概述 (4)2、主要工程量 (5)1 有限空间定义 (6)2、有限空间作业特点 (6)3、适用范围 (7)四、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7)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7)2、设备安全检查 (7)3、气体检测 (7)4、作业环境级别判定 (12)5、通风 (14)6、二次气体检测 (15)7、二次判定 (15)8、个体防护 (15)9、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 (15)11、作业 (20)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1)1、一般要求 (21)2、照明和通信要求 (24)3、安全防护 (24)(1)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24)(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244、应急救援装备 (25)六、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 (25)1 、组织机构 (25)2 、职责 (26)七、应急预案 (30)1、应急原则 (30)2 、应急响应 (31)4、报警和启动预案程序 (33)5、事故、隐患现场应急救援控制措施 (35)6、应急结束 (36)7、信息发布 (36)8、后期处置 (36)9、应急处理措施 (37)一、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2、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本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组织相结合;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劳、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切实作好保护环境工作。

合理组织施工阶段的交通运输,减少施工与行车干扰问题,确保周边道路畅通。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2、主要工程量1、管线设计平面设计:线路敷设起点为园林路与园林东路交叉口处的检查井,沿园林路、水源路、白河石堤路、潮白河左堤路一直敷设至新建再生水厂。

主管道分别采用规格为DN1500、DN1600、DN1800钢筋混凝土管,支管道采用规格为DN1200、DN1400钢筋混凝土管。

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道与其他专业管线相交处,按照管线综合规划的竖向要求控制污水管道标高,右堤路主要沿着道路的北侧绿化带布置。

左堤路沿着道路的南侧绿化带布置。

施工方法:污水管道(除了穿水源路倒虹吸管段外)全程采用顶管施工。

3、污水管道拟采用顶进法施工,工作竖井布设位置应与管道检查井相结合。

接入工作竖井内检查井的圆管应做180°混凝土基础。

顶管顶进时根据顶力顶距采用压触变泥浆或涂抹非轻水剂等减阻措施。

三、有限空间定义和适用范围1 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

2、有限空间作业特点(1)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有:深基坑作业、竖井作业、地下暗挖顶管作业等。

(2)管道内部作业时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

(3)管道内部空间狭窄,管道在掘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有毒有害气体、缺氧、可燃气体等危害,沿线范围内支线较多,导致许多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4)管道内部可能存在多种危害共存,如管道中存在硫化氢中毒危害的同时,还存在一氧化碳爆炸危害。

(5)管道内部危害具有突发性。

如开始开挖管道内监测时各项气体指标合格,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土层等进行扰动,其中的隐含有毒有害气体会随之挥发,突然涌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6)作业中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

(7)竖井存在流沙、起拱、开裂等危险,造成坍塌、触电、中毒、机械伤害等事故。

3、适用范围本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施工区域适用于本方案。

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有:竖井施工、顶管作业、管道掘进的开挖作业。

四、有限空间作业要求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1)作业前,应先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中的有关规定。

(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反光锥桶、反光警戒贴、频闪等警示标志;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GB 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 GB 20653规定的3 级要求。

(3)占用道路进行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道路作业的相关规定(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DB11/854-2012)。

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3、气体检测<一>检测要求(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3)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的上风口进行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4)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检测资料交到总包安全部留存。

(6)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DB11/852.2-2013的要求操作。

(7)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

(8)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标定1次。

应标定零值、预报值、报警值,使用的被测气体的标准混合气体(或代用气体)应符合要求,其浓度的误差应小于被标仪器的检测误差。

标定应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标定时间、标定规格和标定点等。

(9)地下有限空间的管理单位,宜设置远程监测设施进行气体监测,并建立地下有限空间环境条件档案。

(10)地下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11)作业中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未佩戴正压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

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

<二>检测内容(1)在进行气体检测前,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种类。

(2)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

<三>预报值和报警值的设定(1)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 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

(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

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注:①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浓度。

②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时间为全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③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

④若其中有一项超出范围,严禁下井作业,直至气体合格,方可下井。

(3)可燃气预报值应为爆炸下限的5%,报警值应为爆炸下限的10%。

有毒气体预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30%。

有毒气体报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四>气体检测报警仪要求(1)气体检测报警仪应使用符合GB12358要求的直读式仪器。

(2)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

(3)作业者经常活动的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五>检测点的确定(1)评估及准入检测点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检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②上、下检测点,距离地下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

(2)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高度,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

<六>检测方法(1)地下有限空间积水、积泥时,应先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

(2)评估检测、准入检测、监护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的上风口进行。

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

(3)不同检测点的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按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的顺序进行。

(4)同一检测点不同气体的检测,应按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气体的顺序进行。

(5)每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

同一项目未施工完,但中断施工30分钟及以上,再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准进入。

(6)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代表性,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

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受限空间内温度应适宜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7)作业过程中应对受限空间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良好。

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作业环境特点,合理安排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适时轮换作业或休息。

如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至少每1小时检测分析一次有害气体、氧气含量;如检测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检测频率;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8)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

(9)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应大于仪器恢复时间。

(10)检测时,检测值超出气体检测报警仪测量范围,应立刻使气体检测报警仪脱离检测环境,在空气洁净的环境中待气体检测报警仪指示回零后,可进行下一次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