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间生活》教案(中国版)

《人间生活》教案(中国版)

《人间生活》教案教材版本:湘版普通高中课程课题:第4课《人间生活》授课年级:一年级课型:美术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执教者: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世俗生活的。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情感目标:从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中探寻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着重鉴赏分析《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三幅作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理解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长轴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课堂导入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观看几张图片,大家再仔细想想这些图片个表现什么内容。

【投影】显示照片。

师问:大家看到这些照片想到了哪里?他们都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照片并回答问题)学生答(略)【投影】显示:户部巷汉正街场景1:在家门口冲澡,是好多老武汉人的儿时记忆场景2: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武汉人们看戏的热情(清末)场景3:清末的汉口中山大道。

近处可见一个巨大的夜花园霓虹灯箱场景4:上世纪80年代,竹床阵的早晨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如今,虽然和江汉路等繁华商业街相比,“正街”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丝毫不妨碍它作为武汉市井文化的代表。

过渡:在坐的各位应该很熟悉图片中的内容,这是咱们武汉现代的都市生活,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思维一起穿越到900年前,看看他们那时的人间生活是什么样的。

【投影】显示课题:人间生活。

二、运用电教讲授新课1.清明上河图赏析过渡:古代人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神秘,我们今天就去北宋都城汴京领略下当时的市井文化,感受下当时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1)【投影】显示《清明上河图》视频动态图(2)【投影】显示《清明上河图》影印完整图。

师问:画面中按照场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你来分出这三个部分,为什么要这么分?学生答(略)(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汹涌、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3)【投影】显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分析图,具体讲解画面。

师问:为什么画家能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如此生动,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场面?学生答(略)(画家留心生活,画家就生活在其中,画家体察民情,对生活理解深刻真实等)师小结: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

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

张择端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和艺术价值。

2.以形式鉴赏方法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过渡:刚刚同学们欣赏了一张室外生活的巨作,下面再来看看古代室内生活。

作品介绍,出示全图,介绍此图的主人翁韩熙载,让学生带着问题赏析作品,找出主人公韩熙载。

【投影】显示《韩熙载夜宴图》影印完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全卷分为听琴、观舞、清吹、歇息、宴散五段。

韩熙载(907~970 年),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想授他为相。

韩熙载本也是个有政治才干的人,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擅舞,擅长诗文书画。

但南唐统治者贪图享乐,国势日衰,韩熙载不愿出任宰相,而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

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即派当时任画院的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顾闳中目识心记,回来后便作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

配乐欣赏:第一段听琴。

写韩熙载与状元郎、宾客们谛听教坊司李家明的妹妹弹奏琵琶的情景【播放】琵琶曲第二段观舞。

写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的场景【播放】击鼓声第三段清吹。

写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播放】吹奏管乐第四段歇息。

写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第五段宴散。

写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

师问:认真观察画面构图、人物动态与神情、表现技法并进行交流,回答前面的思考题。

1、猜猜韩熙载举办夜宴有什么目的? ----掩饰自己2、他的形象几次出现?通过他的神态及动作猜猜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流露出忧郁寡欢的表情,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苦闷。

3、顾闳中是个称职的间谍吗?还是记忆力惊人、技艺高超的画家?陈述你的理由。

----是,而且是一位记忆力惊人、技艺高超的画家。

通过作品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韩熙载夜间生活场景4、这幅画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起到了一个窥视别人隐私的作用师问:这幅画艺术特色是什么?《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床塌等器物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该图以工笔重彩画成,它真实反应当时的社会现象,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画面构图布局有起有落、错落有致,变化统一的艺术构思始终贯穿于全卷。

3.长卷的认识过渡:《清明上河图》与《韩熙载夜宴图》除了内容上都是表现人间生活的共同点,在绘画形式上面同学们思考下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答(略)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师问: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

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正确方法: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

【板书】画一展开的长卷。

三、类比分析古今生活的服饰差异过渡:通过两幅长卷的欣赏,使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古代的人间生活,现在大家想一想要分辨出古代人和现代人。

可以从哪一方面很快辨别出。

【投影】显示古今服饰。

师问:在古代,同学们可以通过服饰的什么特点分辨出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别。

而在现在人们服饰差别不再是贵人和群众之间的差别,而是社会角色的之间的差别。

学生答(略)四、拓展延伸喻红与《捣练图》过渡:将唐装与日本和服、韩国韩服进行比较。

并说明他们都是由唐装发展而来的。

引导学生欣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是如何将这些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展示教师自己的绢本人物画,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绢。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主要细节有:1)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2)织补部分让学生分析比较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和我们生活中感受是否相同?3、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及其衣着的设色,勾线工细劲健,着色富丽匀净,特别是“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师问:《春恋图》和《捣练图》有什么相似点?学生答(略)(人物数量是相同的,人物的动作和组合方式也是相近的)2006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邀请十位中国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原型创作一件作品。

喻红选择了宋徽宗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并创作了《春恋图》。

这幅作品中,喻红塑造了看似各不相关的各种女性。

此后,喻红又创作了《天井》、《天梯》等一系列与传统对话的巨幅作品。

《天梯》源自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幅宗教画。

原作尺寸并不大,描绘了修士们在上帝的指引下沿着天梯正向上爬,魔鬼则在一旁诱惑他们,随时准备将他们拖入血盆大口中。

在喻红的作品《天梯》中,并没有上帝、魔鬼、天使、修士等形象,站在梯子上和正往下掉的都是现代的人。

喻红说:“这幅画跟我们现在的状态很相近。

人生经常没有选择,只能顺着狭窄的梯子一步一步走,逃离需要勇气。

”五、课后总结本节课的鉴赏使我们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体现了中国画的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通过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美、运用美、创造美。

六、课后作业:创作一幅反映中学生生活的漫画或用摄影的方式完成一幅“秋游图”。

(注:可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相关主题